少侯架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探究

2016-12-20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永年广府人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从陈氏太极拳发展而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侯架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探究。欢迎阅读!

少侯架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探究

杨式太极拳自杨露禅进京,下传班侯、少侯两辈,祖孙三代扬名于京城,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需要及后人们个性偏好不同,所继承传授的拳技也就不尽相同了。

现今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就分为:澄甫架,班侯架,健侯架,少侯架等诸多拳架。它们不离本原,又各具风格特点。

少侯架太极拳就是其中一个分支,它秉承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少侯宗师的风格特点传承至今。少侯拳技得于祖父露禅、伯父班侯、其父健侯。伯父班侯拳技又兼习武氏拳技于一身,因此,少侯技艺独具特色,拳势轻灵圆活,变转奇巧神速,圈小无形,劲坚冷脆。

少侯架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之一张虎臣先生所传的少侯架。其拳架分为108式、家手、小式三趟拳。张虎臣先生(1898—1979),北京人,民国八年(1919年)至十九年(1930年)在北平体育讲习所、北平行健会、北平国术馆学拳技于太极拳大家杨少侯、杨澄甫、许禹生。他所传授的家手、小式得自于杨少侯、许禹生,108式得自于杨澄甫。其中得杨少侯拳技最多。

杨少侯所掌握的太极拳技艺是以技击为核心的拳术。太极拳原本就是用来技击的,现在很多人认为,练太极拳是为了健身,其技击性已不再重要,注重技击反而会伤害身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张虎臣所传少侯架太极拳特点是以技击为中心,以太极拳理论为指导,在以技击为目的的训练中体现其全面的健身功能。有技击性的太极拳一定能健身,这是由太极拳指导理论决定的,它的理论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生,讲求阴阳平衡,讲求中正安舒,并要求练后天返先天,合乎自然,纯任自然。因此真正的太极拳能技击亦能健身。

少侯架太极拳由三趟拳、推手、散手、器械组成。三趟拳分别为:太极拳正路子(即108式)、太极拳家手、太极拳小式。太极正路子(即108式)是杨澄甫早期所传拳势,这套拳是为普及推广太极拳而创编,由传统套路太极家手、太极小式中简化而来。太极家手、小式为杨少侯、许禹生所传,是杨家传统套路。这三套拳动作名称基本相同,正路子因是简化架,因此相对家手、小式而言少了很多手法,招式,家手动作二百多手,小式动作最多三百多手。这三套拳在习练程序上由正路子开始,依次为家手、小式。

正路子在门内称为预架,是后两趟拳的简化,它动作简单,变化较少,易于初学者在形体、理论、技术上掌握,这套拳既是一套健身养生的拳架,更是一套简单实用的散手组合,通过这套拳的学习可从理论到体、用上对太极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练好它亦可达到既养生又防身的效果。

家手在门内称为功力架(练架),此套拳练圈练圆,圈圈相连,环环相扣,让人从脚到手无处不走圆,无处不划圈。此拳是对习练者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性的综合训练,将人揉成一个球,没棱没角,周身高度协调统一。练时虽难虽艰苦,但其中也是妙趣横生,自有一番韵味。

小式在门内称为技击架(用架),它在家手的基础上与步法结合,更为灵活实用。此拳要求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统一,出手换位变化神速奇快,动静结合,缓急相应,行拳时轻灵奇巧有如灵猫捕鼠,灵猿攀跃,步法进退有序变化神速,虚实莫测,劲力如离弦之箭迅捷坚刚,冷脆惊弹。纵观恰似手中粘球把玩其中,细观如与人接手,招势严紧,拒人于球体之外,招招有手,势势含劲。

这三套太极拳的修炼过程,是一个练球划圆的过程。是球的运动,是圆的艺术,正路子初学是练抱球,家手要掌握揉球;小式用于技击要会玩球。这是太极拳由练到用的一个进阶过程。他还告诉我们:练拳时要想怎样将自己练成球,没棱没角,怎样将动作练圆,无始无终;实用时要想,怎样在这个运动的球上找到重心点,怎样在这些运动的圆上找到衔接点,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是应该终生追求的目标。

太极拳中的推手训练,是拳势应用于技击过程中的过渡,可以借以检验拳势好坏优劣,借以培养技击能力。少侯架太极拳中的推手分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定步推手是实践训练的初步功夫,进而是活步推手。推手中有单推手、双推手、平圆、立圆、折叠、四正手、开合手。以上诸势加上步伐组成活步推手,在活步推手中还包括:大捋四隅推手,从步伐上分还有搬步推手、太极推碾转圈推手、乱采莲推手。其中乱采莲推手就已接近散手,手法、步伐并用,手眼身法步随机应变。

散手是太极拳技击核心,当年杨少侯宗师就是以善用散手著称,被称为“千手观音”,打人不见手,出手就打,即便与人友好交流推手时最多让半个圈就出手了,对方根本就不知这手是怎么出的。他在授徒时也是如此,因此很多人都仰慕其技艺,却不敢从学。张虎臣师受少侯宗师喜爱得其真传,除套路以外,还传给其很多散手实战技法,并嘱其选一两手要终身习练。虎臣师的一招“滚钻手”就相当了得,让人防不胜防。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

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陈式太极拳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杨禄禅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惯相结合,将陈式太极拳原有的套路名称根据拳势的特点,将套路名称改为大架、中架、小架、提腿架、快架、四路炮捶、四隅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散手、一时短打。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路。

杨禄禅由陈家沟回永年时所带回的拳谱名曰《陈沟拳谱》,而永年“太和堂”药店从陈家沟带到永年的拳谱名称也为《陈沟拳谱》。因这两份拳谱内容不同,而名称相同,为将其区别开,笔者将永年“太和堂”药店的《陈沟拳谱》称为《太和堂太极拳谱珍藏本》,将杨禄禅的《陈沟拳谱》称为《杨禄禅太极拳谱》。

《太和堂太极拳谱珍藏本》内容有五套拳谱、五套捶谱、太极一百单八式长拳谱、太极小四套谱、太极散手谱、太极短打谱、太极亦是短打谱、太极拳经总歌、太极推手法、太极十八拿法、太极单剑谱、太极双剑谱、太极单刀谱、太极双刀谱、太极双锏谱、桓侯四枪谱、桓侯四枪对扎法、太极八枪谱、太极八枪对扎法、太极十三枪谱、太极二十四枪谱、太极二十四枪歌诀、太极二十四枪练法、旋风棍、盘罗棒、盘罗棒练法、大战朴镰歌诀、春秋刀诀。

《杨禄禅太极拳谱》内容有太极一百单八式长拳谱、五套拳谱、五套捶谱、太极小四套谱、太极散手谱、太极短打谱、太极亦是短打谱、太极丹田练法、太极裆练法、太极顶劲练法、太极圆练法、太极上下练法、太极进退练法、太极开合练法、太极出入练法、太极领落练法、太极迎敌练法、太极缠丝练法、太极背丝扣练法、河图洛书合成缠丝劲练法、太极点穴理、太极点穴法、太极三十六穴、太极十二大穴时辰点穴秘诀叫门法、太极十二中穴点穴法、太极十二小穴点打拿法、太极十六挫骨法、太极二十四筋脉拿法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