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教学论文

2017-05-27

中国梦是华夏子女的价值共鸣,开展中国梦教育应注重不仅要喊得响、更要做得实。中国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求青年学生投身于梦想的实践和具体的工作之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梦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浅析高校青年学生的中国梦教育》

【摘要】高校青年学生需要成长为可堪重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人生理想和共同愿景。客观地认识中国梦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是科学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前提。以课堂教育、社团协会、网络阵地、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中国梦教育,能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同时,积极探索中国梦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实干创新,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将中国梦融入高校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和人生理想,激励青年学生做有梦想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青年学生,中国梦,教育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可堪重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等教育必须首要解决好的问题。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流变性特点突出,集中表现为多元价值冲突、理想信念迷失、思想道德异化。同时,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持续推进,青年学生需要具备充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应对挑战。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鼓舞青年学生振奋精神、发愤进取,与中国梦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个体自由全面的发展、绘就多彩人生,中国梦的召唤成为引导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潮流的信念源泉。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与时俱进地结合中国梦,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流变态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梦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阶段。青年学生富有朝气和活力,需要在现实世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规划未来,为人生的大有作为建立坚定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富强、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个人的成长与人民的幸福有机的结合起来,为青年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描绘了光明的前景,开辟了绚丽多姿的坦途。

1. 塑造坚定的理论品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些时代解读丰富完善了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素材。以中国梦为指导,有助于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为国为民奋斗的思想认同。舆论表明,中国梦的召唤以人生理想为目标在思想上实现了对当代青年学生价值信念的正本清源,以科学的理论依据坚定了青年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追求。

2. 塑造综合的实践品格。实现中国梦呈现出了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价值特征等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为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教育方向。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全面发展等为青年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提供了实践平台和价值目标。尊重个性、多特征、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引导思想教育实践以中国梦为核心,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社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极大刺激了青年学生张扬自我、奉献社会的心理需求,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高校青年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载体

1. 课堂教育。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和主题上创新的理论源泉。课堂教育形式的组织性、协调性在将青年学生以集体的形式集合在一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国梦教育,为师生之间增进交流、活跃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在互教互学的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教育过程来看,中国梦是一个理想传递的信念教育,课堂创造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启迪青年学生的思维,为青年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育创新思路。同时,依托课堂教育载体可获得青年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学习效果的反馈,坚持学本位提高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社团协会。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基于共同愿景,自愿组成成立开展活动的社团协会。作为群众性组织,社团协会有助于中国梦走进青年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社团协会的包容性、创造性有助于中国梦教育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演青年学生人生出彩的时刻。社团协会成员之间主动沟通、有序协作,对青年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而中国梦恰恰为社团协会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赋予了神圣的共同愿景和光荣主题。高校有必要加强对社团协会的引导,以兴趣爱好类、社会公益类、学术科研类、理论学习类等社团为依托,从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搭建有效的教育载体、融汇活跃的教育阵地等方面着手引领青年学生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建功立业。

3. 网络阵地。青年学生喜好交互性、便捷性和时尚性的网络生活。网络舆情的引导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吸引力,青年学生很容易模仿网络文化产品以从众行为的方式迅速将网络文化传播。构筑中国梦教育网络阵地需要从两方面把握青年学生的网络文化心态。一方面,调整中国梦教育方式,主动适应青年学生网络生活节奏。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高地,在官方集体组织的有计划的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活动,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语言和沟通方式聚合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中国梦教育中,创新梦想主题、丰富学习内容,延伸中国梦教育的深度。

4. 社会实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追求,青年学生需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认知中国梦成长和实现的艰辛和曲折,在实践中认识我国处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以求真问是的姿态在志愿服务、专业实践、基层锻炼中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路线的梦想活动中查找自我不足,评估人生定位和理想追求。在社会实践中,高校应指导青年学生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让青年学生在中国梦教育实践中受教育、长才敢、做贡献。

四、高校青年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路径

1. 思想引领为先导,将中国梦打造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仰。思想认同是中国梦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青年学生面临品德修身、专业学习的成长任务,必须坚持把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放在首位,与时俱进地用中国梦的时代强音武装青年学生、教育青年学生、引领青年学生,凝聚提升青年学生人生追求的思想共识。以中国梦主题,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把中国梦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结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激发青年学生在思想接受、学习、认同、升华对中国梦的认识。同时,注重将中国梦教育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引领青年学生从“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建设中国梦”、“怎样建设中国梦”三个方面形成递进式的理论再认识,以中国梦为信仰凝神聚力,为青年学生的人生描绘出宏伟蓝图和共同愿景。

2. 成长成才为目标,将中国梦内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着力将中国梦为核心,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需要指导青年学生励志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在成才的道路上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成才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读学业,时刻准备投身于民族复兴之中。

3. 理论实践相结合,将中国梦培育为青年学生的行动指南。中国梦是华夏子女的价值共鸣,开展中国梦教育应注重不仅要喊得响、更要做得实。因此,高校要指导青年学生走出流于理论学习的误区,充分认识到: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理论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修养仅仅是中国梦教育的起点。中国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求青年学生投身于梦想的实践和具体的工作之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以实干创新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高校要鼓励、引导、支持青年学生在科研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深入农村、走进基层、关注民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力争使中国梦教育的实践成果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特色不断凸现,进而引领青年以实干实绩为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R].教党[2013]2号,2013.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

[3]周胜林.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引导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18-21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梦教育教学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