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2017-03-14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认为“以事业部为经营主体开展营销工作”已不适应目前市场,目前美的集团营销资源浪费严重,所以,美的集团众高层探索新营销模式,美的渠道营销案例对美的集团旗下多个事业部的营销资源进行大整合。

翻开家电制造商自建渠道历史,美的自建营销售渠道的行动始于2005年底。当时,包括美的、创维、海尔、格兰仕在内的众多家电厂商纷纷上马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其中美的、创维等致力于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布置自己的自营店。

当时空调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王金亮表示,美的计划投入2000万到3000万元,用一年时间在一级市场建立100家4S品牌店。但经历近几年的磨练,最终的结果却是并不是很乐观。不少家电企业不得以再次依赖强势家电零售终端,它们也被迫加入到更惨烈的价格战中。

虽然美的空调近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销售排名的前两位,但其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来自于集团内部自建渠道所带来资源整和方面的困境,还来自于外部,不仅包括同类家电企业的产品和销售竞争,还包括家电连锁等下游企业激烈的渠道竞争。

因此,美的此举,自然而然引发了大量关于企业自建渠道究竟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的讨论。其中不乏很多通过比较专卖店和大卖场两种渠道模式优劣,得出堪喜或堪忧的结论。单纯从两种渠道模式进行比较并不能如实反映中国特殊的家电市场业态并据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结合中国家电市场渠道发展历程及背景来进行分析。

自建渠道=冲动?

家电制造商们纷纷自建渠道营销案例,是当时特殊的背景催生出来的新生品,是企业站在战略高度实现未来良好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退一步而言,即使说家电制造商们的自建渠道是一种商业冲动,那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化冲动:

首先,巨大的尚待挖掘的二三级市场及农村家电市场的潜在消费者是战略的根本。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销售、没有市场分额的支撑,那充其量也只是永远埋在沙子里,没有淘出来的金子,根本毫无价值可言。

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和标准化横行的今天,企业难以复制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不断延伸到产品本身所不能解释的更加无形的能力和资源,如相关利益者关系,如顾客忠诚度,如品牌增值度等等。

在这些核心能力中,渠道的魅力凸显:谁拥有渠道,谁就拥有超额利润。在以前的“价格战”中,产品价格的决定权在厂商手中,销售渠道只是跟随厂家进行价格调整。而在品牌渠道发展壮大以后,渠道商的采购数量加大,可以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市场和竞争的需要自行决定价格,从一定程度上说,价格决定权开始从厂商移向渠道,中国家电市场未来几年的“价格战”的主角将会是品牌渠道而不再是制造商。

这对于当时家电制造商们而言,避免连锁巨头们“渠道价格战”带来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渠道,提高日渐摊薄的利润。相对于中国家电连锁巨头们尚未触及也无暇触及的巨大的家电市场空白,为了企业长期发展,无疑,填补这片空白,拓宽利润来源,对制造企业们吸引力极强。

其次,紧张的零供关系是直接的导火线。家电连锁企业对家电制造商的威胁不光是进店费和占用现金流,它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排产计划。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后虽然宣称要建立新型厂商关系,无奈百思买在中国市场地位有限,尚不能撼动矛盾重重的零供关系。

在经历06年家电并购之风潮后,连锁整合态势越来越明显。在厂商博弈中,原本就处于下风的制造厂家现在更加弱势,家电制造厂家的市场话语权日趋减弱,利润空间日益缩小,但是,制造商想要快速走货,还得看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巨头的脸色。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中国家电企业日益利微化的严酷现实环境下,是制造商正面面对连锁大卖场的时候了。

自建品牌专卖店也许是家电制造厂家的一剂良方,家电制造厂家资本介入商业成为必然,也是明智的选择,家电制造商们要更好的生存,必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由此可见,对于家电制造商们而言,自建渠道不是简单的逃离连锁巨头的经济利润压榨问题,更多的是企业发展需要,企业战略需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