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笔记归纳
整理学科笔记是思想政治必修2学习过程中非常必要又十分关键的环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笔记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笔记1
1、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①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称为直接选举。如P15镜头一中村民参加选举的热情如此高涨,是因为他们能够亲自投票选出自己的村民委员会成员。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往往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这种选举方式,叫作间接选举。
②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从总体上说,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利弊。
第一,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直接选举的优点是它可以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具体来讲其优点主要有:一是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更能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对于纠正违反群众意志的现象具有无比强大的威力;三是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四是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直接选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在选民人数众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易于产生分散主义倾向。
第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间接选举的优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由于代表的素质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因此更能够从整体上代表和体现公民的意志;由于代表人数只是公民人数中的较少的一部分,因此便于讨论、便于集中、便于形成决策;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等。
间接选举最重要的局限性在于,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甚至会出现对公民意志的片面的反映和扭曲。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为了使选票相对集中,选举时一般需要事先确定候选人。
①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
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就是等额选举。
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②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以等额选举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其优势在于能够较好地把握选举的规模和结构。但是它也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的选择。因为它忽视了选民选择的自由性和广泛性。
差额选举则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差额选举为选举人依法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也在被选举人的选择上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机制,有助于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但它也有不足,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当选者结构的不合理。
(3)竞选
①竞选的含义: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实际上竞选是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
②竞选优点及局限性
竞选也是有利有弊。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是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方法之一。竞选还增强了政治透明度,吸引了广大选民主动关心选举、参与选举并关注选举的结果,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竞争能够出人才;候选人能够更广泛地与选民接触,倾听选民意见等。但是,竞选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的发生。
3、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还不是很高,从这样的国情出发,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也有很大进步。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
选民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5、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
(1)公民应端正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2)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笔记2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方式、途径)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①含义: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即公民可以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②信息、民意对决策机关的重要性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纳善策,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增强决策科学性,也有利于形成广泛共识,使正确的决策能够顺利得到贯彻实施。
③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公民的具体联系
在作出决策前,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
(2)专家咨询制度
①含义: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方式及重要性
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决策加以研究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①含义: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地位和意义: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
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
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
②听证制度的作用(目的):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笔记3
1、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必要性和重要性)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2、农村村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注意: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村委会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不拿国家工资。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指导关系,村民委员会不是乡镇政府的下级,与之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2)什么是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第一,从民主选举上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广大村民通过直接选举表达自己的意志,选出自己满意的村村委会成员管理本村的事务。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二,从民主决策上看: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村民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既可以由18周岁以上的全体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是村民最直接、最全面地表达自己利益和愿望的会议。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哪些要办,哪些不办,哪些急办,哪些缓办,人力如何组织,费用如何筹集等,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第三,从民主管理上看: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第四,从民主监督上看: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使村里的各项工作纳入村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保证自己的民主管理权利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