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卷
在考试之前,认真的去做一系列的试题卷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对于这种学习方法,你认可吗?让我们来做一做这套试卷吧!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卷
选择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哪里的农民?(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消灭失业
1992年,党的哪次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
A.广东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小题1】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小题2】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小题1】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小题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小题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题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小题3】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小题4】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小题5】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通过走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变化情况的亲身体会。
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