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散文欣赏

2017-02-13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无论国内国外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会饮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的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茶的散文欣赏:散文中茶馆

写茶馆的散文不少,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茶客而言,“此君”既是茶汤,也是茶馆,难分彼此的。想要品饮此类散文的读友,可在袁鹰主编的《清风集》中一睹为快。《清风集》书名太雅,天下茶客有几人知道这“清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花竹松柳风”,而乃茶饮的心境之风呢?袁君自序中有“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编辑《清风集》很大原因似出于对酒的逆反,袁称“饮茶的人肯定比酒徒、酒鬼不知多出多少倍,尽管酒的名声大得多。”“清风”大概旨在提升饮茶之风,重振茶之雄风。

汪曾祺的《泡茶馆》和秦绿枝《孵茶馆》或“泡”或“孵”是同一个意思,秦文对上海老城隍庙的茶馆都有耐人回味的段落,更有老报人的高见——“当政者如要体察民情,即使自己不便去,也不妨派手下的人经常去坐坐茶馆,可以听到真正的民间的声音”。但特别能侃的还是汪曾祺,一一列举了泡茶馆对抗战时西南联大学子列的种种好处,尽管有些牵强。汪先生为了给茶馆捧场,几乎“奋不顾身”:“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原以为姚雪垠的《惠泉吃茶记》肯定也是给“惠泉”捧场的文章,没想到这老兄居然敢实话实说,一点面子也不给。先是把惠泉茶社从茶价、茶具到服务态度挑剔了一番,然后又向陆羽“天下第二泉”的文字抬杠子,说,“惠山因泉而出名,泉因陆羽而出名”,但“陆羽没有充分的根据就把天下的泉水评定甲乙,实在有点狂妄,但大家偏不去想,甚至连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都不必用,不必分辨惠泉茶的色香味,跟着大家喝彩就得了,保险不会遭到讥笑和非难。”相形汪先生的“过誉”,姚先生似乎有点“过贬”了。但毕竟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茶客,难免揉入作家个性中敢爱敢恨的主观心绪。

杨景明的《成都茶馆记》有现场写生——“走进茶馆,只要往茶椅上一坐,就有茶主儿一手提铜壶,一手端茶碗,笑吟吟上来……”朴实也生动。但“文殊院一带的茶馆是佛门弟子品茗养性的地方”似判断失准,那儿我去过,密集的竹椅上其乐融融,香客归香客,茶客归茶客,客串的当然有,可并非主流。我写过一题《文殊院品茶》,称茶客中“老妇的比例则神气活现地超过一半,她们三五成群,人手一盅盖碗茶,个个朗声笑语,在茶园的斋堂中尤显声势”。“茶园”就是“茶馆”,四川人、北京人都有管“茶馆”叫“茶园”的,其实“茶馆”在各处多有别称,如广东叫“茶楼”、海南叫“茶店”、厦门还有叫“茶桌子”的,以及那林林总总的“茶室”、“茶屋”、“茶居”、“茶坊”……,大多也应是“茶馆”一家子的。新近装修时髦时尚的则一律以“茶艺馆”称之,中间插上一个“艺”字,更让人觉得有“异军突起”的态势。

四川茶馆中的风云人物应该是“茶博士”,就是那些提着长嘴开水壶为茶客加水的伙计,穿梭于百桌千客之间,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颇有大将风度,称为“茶将军”也不为过。“茶博士”一称我以为既包含了人们对传统技能由衷的敬重,也不乏茶客言语的风趣与亲和。看来人生在世,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会为人们所尊所敬的。原以为“茶博士”为川上独家,读了舒湮的《坐茶馆》,方知镇江茶馆中也有“茶博士”,且技高一筹:“茶博士的胳膊能搁一摞盖碗,他手提铜壶开水,对准茶碗连冲三次,滴水不漏,称作‘凤凰三点头’。”我见识过的“茶博士”只有“一点头”,看来强中更有强中手,那“一点头”的“茶博士”似乎只能屈居“茶学士”了。

写茶馆,怀旧的多,乡情的多,柳萌写道:“谁要说到‘茶馆’这两个字,我立刻会联想起,那写着‘茶’字的招幌,那鸣鸣作响的茶炉声,如同一位热情好客的好朋友,微笑着老远就同你打招呼。”其情其景,真令人心里痒痒的一片温馨。而达之写闽南的老茶馆就更有滋味了——“蒙蒙的烟霭。淡黄的灯花。郁郁菲菲的茶香。一种《菜根潭》推崇备至的‘花看半开’的境界。方桌高凳儿蜕落了原本色泽沉着富丽的茶色油漆,却不令人生破落之感,主顾们惬意于这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如果说达之的文字犹如黄昏中一盅酽酽的“铁观音”,那么杨宇仪的《水乡茶居》则是中秋夜色里一壶醇和鲜爽的“碧螺春”了,“月已阑珊,上下莹澈,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飘拂,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一切都和心象相溶合”,湿漉漉的、反射着月光的文字竟使我渐醉……

茶的散文欣赏:茶香阵阵《清风集》

关于生活情趣方面的散文集往往少不了品茶的板块,且还有象《名家论喝》那样茶酒各占半壁江山的选本,然而专门的茶散文集就难得一见了。感觉中应该会有的,结果还真让我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挖出一部,那是袁鹰1980代编选的《清风集》。可惜书名太雅,天下茶客有几人知道这“清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花竹松柳风”,而乃茶饮的心境之风呢?袁君序中有“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其实编辑《清风集》很大原因似出于喜茶厌酒,此情古以有之,才有“村茶比酒香”旧句。袁称“饮茶的人肯定比酒徒、酒鬼不知多出多少倍,尽管酒的名声大地多。”“清风”显然旨在提升茶之名声,重振茶之雄风。

1997年袁鹰和柳萌主编《名家谈生活艺术丛书》,除了扩容后的《清风集》仍由袁鹰当纲,另请方成编《说画集》、姜德明编《书香集》、徐城北编《梨园集》、汪曾祺编《知味集》……整个布局当为原《清风集》思路的拓展,分编各君多为《清风集》中的作者。名家编书(我指的是动真格的,而非请名家挂名的,二者往往可以一眼看破!)两手都很硬:约稿的实力和改稿的功力。至少从《清风集》里冰心《我家的茶事》、汪曾祺《寻常茶话》、宗璞《风庐茶事》、郭风《茶小记》、于是之《茶、〈茶馆〉和我》及秦牧《敝乡茶事甲天下》诸文开场白的透露可见,都是应袁主编的约稿而欣然或“被迫”动笔的,对爱茶人而言,可谓公德无量,一本书催生一批茶散文,尽管“赶鸭子上架”,但毕竟“瘦死的鸭子比麻雀大”。

名家谈茶的开场白有两大共同点,一是老实,不会喝的就开宗明义坦陈自己是“大碗茶”,即便是汪曾祺这样的美食家;而绝无象某些“茶文化抄家”们那撑出的一副博大精深的嘴脸。然而作家能侃,茶之逸事茶之趣闻潺潺而来,令人十分解渴。二是不慎雷同,大多言必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为的是说明茶的重要。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排行榜,把茶排行尾巴,恰恰说明茶连醋都不如!独独方成的《老九和老七》另辟蹊径,把知识分子在“文革”时的“老九”身份与茶的排行第七巧妙地挂起钩来,妙趣横生,读来忍俊不禁!我从小就喜欢方成的漫画,至今仍保留不少剪报,想来真是“文如其画”,幽默可人。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众茶客一旦上了袁鹰的“清风”号,那就身不由己,势必得在侃茶论饮的擂台上花拳绣腿一番,渐渐笔者看出赛台的趋势:青壮不如长辈,女士不如先生,精妙的茶散文大多为老男的好戏!三位加盟的才俊叫人颇感平淡:李辉《茶场的日子》是纯知青忆旧,文中的肉汤远比茶汤香,他给第二故乡的茶叶做广告,还真不如同为老知青的我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闽西绿茶写的《将军绿》。叶辛的《茶思》也似门外汉的应景,对采茶女的描绘多属舞台的溢美,对粗茶细茶的褒贬也有生硬偏颇之嫌,想来叶君自己是不大喝茶的。伍立杨努力营造空灵,以谈《红楼梦》的茶事为导引,论禅院吃茶为中坚,前后拉扯,与他平日的佳作差了一截,流出的“警句”——“茶使人微醺”、“茶令人梦幻”,也似乎有点荒腔走板。

相形之下,才女们则明智地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吕锦华的《太湖畔的熏豆茶》悄然铺开一轴民俗画卷,“于是,灯光桨声中的太湖小村,被一屡屡熏豆茶的香味包围了”。叶文玲在《茶之醉》中则笔锋一转,称“‘洁性不可污’的茶,其品位就象散文,而清奇非俗流的散文,就是色香味俱绝的好茶。”陈慧瑛的《茶之死》是厦门作家唯一入选该书的佳作,她把茶写为曾经“幸运的女儿”,“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颇具古典美,最是“娥眉”,作为少女和茶共融的寓意,慧心独运,新颖而灵巧。

“老男”中首推何为的《佳茗似佳人》,写乌龙茶铁观音,“琥珀色的茶汤入口清香甘冽,留在舌尖的茶韵散布四肢百骸,通体舒泰,此时以佳人喻佳茗愈见贴切。”但写狮峰龙井更妙,“只见茶盅的边缘浮绕着翠碧的氤氲,清亮鲜绿的叶片透出一种近乎乳香的茶韵。我慢慢啜饮,冲泡第二次茶叶更加香醇飘逸。”叫人心醉的是新春绿茶,“春天的早晨,一杯滚水被细芽嫩叶染绿了,玻璃杯里条索整齐的春茶载沉载浮,茶色碧绿澄清,茶味醇和鲜灵,茶香清幽悠远,……面对绿莹莹的满杯绿色,你感到名副其实是在饮春水。”但何为同志终不能算是茶的肝胆,因为他用情不专,绿茶就是绿茶,乌龙就是乌龙,岂能混喝?大凡“春喝花茶夏喝绿茶秋喝青茶冬喝红茶”的教诲只能哄哄刚要入门的茶盲,嗜茶如恋爱,难得兼容“第三者”!不信且看忆明珠的《茶之梦》:“我不喜欢红茶,‘玉碗盛来琥珀光’——我嫌它太象浓酽的酒了。还拒绝花茶,因为它的香是外加的,是别的花的香,就象一个被脂粉擦香的女人,香是香的,香得刺鼻,却无一点女人自身的气息了。”悬壶高冲,沸泉一注,这分明的爱憎足以化开“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蕴涵!

“我只饮用绿茶,一因它的绿,绿是茶的本色;二因它的苦,苦是茶的真味。闻一多诗云‘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我断定他这壶苦茶必是绿茶,是绿茶沏出的一壶苦,同时又是苦茶沏出的一壶绿。这茶却又是清淡的,是清淡的绿与清淡的苦的混合。”好一颗忆明珠,喝茶写茶到这般境界,出神入化也!

喝茶,喝好茶,读茶文,读精美的茶散文,不亦快哉!

茶的散文欣赏:“茶”中人生

我的业余爱好除了抽烟、读书、写作之外,能写得出手的恐怕就是泡茶喝茶了。

我对茶有种近乎狂热的爱好,而且不分茶叶的品种:小盏轻啜别有风情,适宜用来泡制铁观音、碧螺春、白茶、菊花茶等;大碗冲水豪饮一气,则适宜晾泡龙井、普洱、珠兰等。泡茶喝茶的唯一讲究就是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正如人生的路上,走不过同的风景一样。

春天,我最喜欢的就是“明前茶”。顾名思义,“明前茶”就是清明前采摘的茶树嫩芽尖,最好是白茶或碧螺春。这个时候的茶叶,孕育了整整一冬的灵气,泡上一壶此时的茶,茶叶在滚开的水中翻飞,如舞动的精灵,慢慢舒展开来,睁开了迷蒙的双眼。开水倒下去的一刹那,缭绕的氤氲弥漫了整个屋子,袅袅盘旋。明前茶的茶水是淡淡的涩味,轻抿一口,瞬间即润了喉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急忙吞咽下去,要含在口中细细的品味,舌尖凝滞,咽喉畅滑。闭上双目,仿佛可以听见春天的脚步声愈走愈近,思绪也跟着茶叶的余香飞得很远很远,在这样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浓郁的泥土气息毫无防备的就钻进了你的心里,让你莫名地憧憬着,就像人生起跑线上蓄势待发的姿态!

夏天喝茶,一定要用大的器皿预先泡开了茶凉着。茶叶的品种最好是几朵杭白菊,洒几颗枸杞,点缀上几片龙井。于是就有了淡黄中微微发红,在几乎微不可见的黄、红相间中,又夹着一缕缕的绿色。此时喝茶的茶具最好是用碗,舀上满满的,泼洒点儿在桌上也没有关系,敞开衣襟,一扬脖子,“咕咚咕咚”的大口牛饮,喝完随手将碗重重的放在桌子上,便有了梁山好汉大碗喝酒的豪情。炎热的炙烤之下,喝下大碗大碗的茶水,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刹那间伏贴了一样,说不出的惬意,恍若成功后畅快畅快淋漓的人生!

秋天喝茶,最是注重情调了。这时候是收获的时节,满心装载了沉甸甸的喜悦,也是劳碌之后难得的闲情。摆上三五个紫砂的小茶盏,用大壶冲泡铁观音,闷上两三分钟,拿起茶盖在鼻下轻嗅,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铁观音特有的浓郁香气便附着了所有的唇齿之间。铁观音的灵性就在于你要读懂她,然后才能喝她,壶中的茶水,仿若前朝的古装女子,款步缓行,低眉蹙额,惹人怜爱。满上半杯茶,慢慢的含咽,从唇到舌,到喉咙,到你的胃,充盈了暖暖的香气,让人的心境也变得渐渐的宁静起来,这个时候,人生的大气、从容,一览无余!

冬天喝茶,喝的就是一种温暖。冬天的茶水不像烈酒那样凶猛的给你瞬时的火热,她就像蒙古包中燃着的烤炉一样慢慢的绽放她的温馨。泡上一壶大红袍,壶中的茶水就像一位人生积淀厚重的老者,坐在那里微笑着,听你絮絮的话语,偶尔指点迷津一两句,让你如醍醐灌顶。冬天的茶水要在不温不火的时候喝下去,没有唏嘘的叹息,没有刹那的凉爽,似是站在彼岸看花的菩提,心灵空濛,让你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说,宠辱不惊,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美哉,茶乎!美哉,人生!

茶的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1.关于茶的唯美散文

2.描写茶的散文

3.关于茶的美文优美散文

4.描写喝茶的散文

5.喝茶感悟的散文3篇

6.喝茶散文名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