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

2017-05-13

优秀的试卷凝聚了出题老师的心血,也汇聚了整本书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湖北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湖北省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同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 B.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的新亮点:会场不摆鲜花,代表用的铅笔是用旧报纸做的,会议用过的稿纸要回收利用。节俭新风正在改变中国。这一改变体现了

①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 ④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符合发展实际,顺应人民意愿。这是因为

A.人民的意愿决定改革的进程

B.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被称为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堡垒”的铁道部终于被攻破了。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将不再保留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他的一生经历了各种挫折与失败,但他都无所畏惧。敢于承担的个性让他一直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价值观,他总是能想办法将自己的离奇想法变为现实。这说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主观努力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④追求个性的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充分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利益和谐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径。分配体制改革,实质是

A.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改革生产力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

C.改革经济基础以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D.改革上层建筑以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上是由于基因遗传,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参加团体活动等并且避免与外界隔绝,你就可能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不能实现的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不同时代的榜样既具有特定时代的“粉丝”群体,又因其精神传递着某种积极的价值而得到后人的认可并延续其影响。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把树当作崇拜的对象和生命的象征,村民相信人的生命都由树来庇佑。苗寨里的人无论出生或去世,都会种一棵树表示纪念。在“人本是树”的生命哲学的引导下,村民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本是树”的观念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②哲学的智慧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

③发挥意识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梦”“光盘”“逆袭”“土豪”“女汉子”“奇葩”“点赞”上榜2013年十大流行语。材料说明

A.社会意识因其相对独立而不断飞跃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 D.社会意识超越社会存在而不断进步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春节俗称过年,对中国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曾提出一个“鸡三足”论的哲学命题,他认为鸡除了有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二足”外,还有另一只是名称和符号的“足”,所以对鸡来说共有“三”只“足”。公孙龙的论断

A.认同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B.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C.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否认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一直不断,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其中包含的辩证否定原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只要肯定一切,人的觉悟就能长进 D.只要否定一切,人的觉悟就会向前发展

近来,湖北巴东发生地震,湖北各地都有震感。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这样描写的味道“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对“时间的味道”的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质变 ②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③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说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强调读书讲究方法,由全观分,由分观全读书之法,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①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综合题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能满足人们的自驾游愿望,其在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生活品位的同时却也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多。在城市中,“堵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道路交通致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车多: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②路差:路口多、道路狭窄、路况不佳;③灯少:信号灯等交通指挥系统不健全、不完善;④技差:驾驶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及酒后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多。堵车影响了自己、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有不少人在考虑现在是否该买车。

(1)请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政府应怎样“治堵”,举例说明。(12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当前汽车消费提出你的建议。(9分)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6分)

分析问题 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9分)

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

辨析题

2013年的双十一,淘宝总交易额达350.19亿。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电子购物日趋流行。有人在对传统商城和网购市场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购市场必将完全替代传统商城。”理由是,首先网购作为新兴事物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传统商城市场份额逐步减少,2013年我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1.8万亿,比2012年增长68%;其次网络购物有价格低、购物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的合理之处与片面性。(12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