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命名规则和依据
给台风起名的初衷在于,有了名字的台风更容易被人关注和记住,专业机构希望因此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那么台风命名规则和依据是什么呢?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台风命名规则和依据。
台风命名规则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1个成员国和14个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台风命名依据
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有80个热带气旋产生,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每年有28个左右的热带气旋生成。为了便于区别和记忆,以便做好台风的预警和防御工作,有必要给台风取个名字。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除美国所处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区外(美国称热带气旋为飓风,达到一定强度就称之为一级飓风,随着热带气旋的增强而称之为二级飓风或更高)热带气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中国最多就有十几个之多。
在有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