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关于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17-03-03

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是转变的阶段,一个健康的心理对学生成长尤其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 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

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一、寄宿制高中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必要性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部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闲聊、睡觉、听音乐、玩手机者不乏其人;生活中,信息时代娱乐媒体的繁荣使一些学生变得浮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寄宿制高中的学生远离父母亲人,在支配时间、使用金钱和物品等问题上都要学会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会沉迷于游戏、上网,导致经常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问题虽小,但积少成多也会占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焦虑、紧张、困惑、孤独等心理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挫败、无助以及行为上的错乱和困难。

2.某些学生自闭或存在交往障碍。

高中生对友情有较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自己的“铁哥们”,同时寄宿制学校的高中生因为暂时远离了父母亲人,此时更加渴望与同学、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得到理解。但是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懂得处理、化解各种矛盾,面对交往困难时又缺乏指导和帮助,使小事被放大、小矛盾被激化,严重者甚至对同学或教师产生仇恨心理。针对寄宿制高中生出现的这些群体心理特征,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做好寄宿制高中的班主任工作。

二、寄宿制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与科任老师和父母相比,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1.时间充裕、机会较多。

科任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在自己上课或课后辅导时进行,其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家长只能到了假期孩子回家时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但班主任却可以在课堂上、课后辅导时、班会上、查看学生宿舍时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较充裕、机会较多。

2.可采用的手段较多。

与科任老师和父母相比,班主任可以充分地利用班会、班集体生活等机会,采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掌握信息较充分。

寄宿制高中的班主任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所以更能具体的掌握学生的一些信息,如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意志品质、性格特点、各科考试的成绩、合群表现、劳动表现、在宿舍中的生活状况等信息,这非常有利于班主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活动。

三、寄宿制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倾听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而又较容易掌握的技术。对于班主任来说,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习惯说而不习惯听,甚至不愿意给问题学生以说话的机会,更不用说通过主动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了。倾听能够贴近学生,倾听能够让学生亲师信道,所以,作为班主任要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表达和倾诉,甚至为自己辩解的机会。班主任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诚、平等、宽容、诚信和耐心,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能够理解他的,在和他共同面对难题和困境,内心自然会生出安全感;学生在倾诉的同时也是其内心各种情感的一个发泄过程,尤其是各种不良情绪通过诉说得到了发泄,就会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认真、耐心地倾听能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也才能使班主任及时捕捉和把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寄宿制高中的班主任应多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闲聊”,通过这些看似无用的闲聊,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2.无条件积极关注。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习期间所犯下的各种过错都会有其不同的原因,正是因为学生的不完善、不完美,教师的存在才是必要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对有过错的学生大发雷霆或感到很恼火了。因此,班主任面对学生的过错时,不能老以道德、法制的眼光批评学生,而应首先表示理解,才可以继续冷静、客观地教育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理解,才会放松戒备,才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老师表示很可笑或很愤怒,则会让学生以对抗的形式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者面子,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此时的教育定然是无效的。因此不管学生出现怎样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都要无条件积极关注。

3.以面质技术代替批评。

心理辅导中,面质就是让当事人面对自己态度、思想、行为等的矛盾之处。当事人在谈话中不时会暴露出一些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地方,当事人处在矛盾中又无法意识到自身的矛盾,通过提出让他感到自相矛盾的问题,令其澄清认识、达到对自己思想清晰、透彻的了解,对事件进行梳理和重新思考。班主任面对不断出现问题而又缺乏正确自我认知的同学,可以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和简单的批评方式,尝试面质的方法,让其发现和认识自身行为存在的矛盾之处,最终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以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这样可以收到比简单批评要好得多的教育效果。

4.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使用心理位移等方式实现对他人情感、态度及对周围事物的正确体验,从而获得正确的感知、认识,以指导学生日常的交往、学习等行动。以这种辅导活动设计的理念进行班级活动的开展时,强调活动要能够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唤起学生的强烈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父母、理解他人、理解社会,同时拉近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关系,形成一种气氛融洽亲和力强的良好团体氛围,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如在班会课上,渗透团体辅导的技术,改变以往班主任说教、学生被动听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班会,班主任进行指导,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达到对人生的感悟、对家人的理解。

5.以行为矫正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文提到寄宿制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该不该做,但他们明知是错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从而出现不良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倡导使用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自我消退法示范法等方式,对个体的不良的行为进行矫正。在寄宿制高中的班级管理中同样可以参照这些方法,教师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使用代币奖励法激励学生朝向更高的行为目标不断努力(评选班级之星,包括优秀学生奖、进步奖、爱心奖、优秀班干部等);使用自我消退法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以强化法使学生改过的积极行为不断得到巩固(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6.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自己面对的问题时,班主任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班主任也可以以建议的口吻向学生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意见。因为高中生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自己较难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没有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他反而会无所适从,问题分析了一大堆,但他不知该怎么做。

7.与科任老师、家长紧密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家长,因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都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绩高低,而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给科任老师和家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简单的技巧,从而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网络。寄宿制高中的班主任必需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学校大家庭,才会有和谐的寄宿制学校,使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

1关注护生的内心感受,重视人际沟通中与护生的良性互动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获得这些信息,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沟通的方式关注护生,了解护生。可以说,心灵沟通是辅导员的“金钥匙”,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艺术性工作。由于师生关系并不能绝对平等、护理专业的严谨性与学生的活跃性相冲突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师生沟通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辅导员应始终处于主导和主动位置,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沟通渠道,关心每一位家庭、性格、兴趣等不同的护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察他们成长的苦恼,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传递良性的思想和情感,使护生具备最基本的健康向上的心灵。

2注重护生的基本精神需要,充分给予非物质的情感激励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在关注护生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护生精神层面的需要,即归属与爱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是在校护生形成健康心理和乐观精神的前提,也是未来走向护理工作的心理储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级归属感,即通过团体辅导营造温馨的人际环境,使护生在交流和协作中感受团体的温暖,激发大家自觉付出真心,接收更多的关心和爱;二是专业归属感,即通过护理起源、医疗情景剧、护士的工作分享等方式,使护生建立起对护理职业的了解和认可,使大家有专业上的归属感;三是爱的归属感,即来自老师的爱对学生产生的归属感,主要体现为非物质的情感激励。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生的成长往往需要更艰辛的过程,身体和心理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而来自老师的信任、鼓励、支持等情感激励是消除护生负面情绪的巨大精神力量。只有满足了护生多方面爱和归属的需要,护生才能使这种正面情感内化于内心,向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前进,形成稳定的正向精神。

3培养护生的积极心态,增强自我激励和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

“心本管理”的关键在于重视人的内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其中心态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产生于20世纪的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正向的积极力量,而非负向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这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同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先生的“习得性无助”人格理论告诉我们,乐观、高兴等积极人格品质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在工作中,辅导员不应该只将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护生作为“心本管理”的对象,而是将所有护生作为管理对象,其目标不仅要纠正悲观的负面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护生的积极品质,即乐观、爱心、奉献、进取等品质,这是一个护生甚至优秀护士所应该具备的正向的积极品质,也是自我激励和管理自我情绪的前提。因此,辅导员应该经常给予护生积极的信号,引导护生体验成功,帮助护生建立自信,引导护生不断进取,利用谷底理论、砖块理论等启发学生,合理归因,增强管理情绪的能力,使其具有强大的心灵旺盛能力,最终发挥最大心理能量。

4提升护生的职业兴趣,提高专业承诺水平,激发学习热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承诺呈中等水平;职业兴趣是影响专业承诺的主要因素;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可以看出,护生的职业兴趣直接影响专业承诺、学习热情甚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除了家庭、个人意愿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对护理专业缺乏认识、个人未获得相关成就感、无职业情感体验等也间接决定了职业兴趣的减弱。作为护生班级的辅导员,为护生走向未来职业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首先必须从职业兴趣入手,激发护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觉自愿的学习,这也是护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首先,了解护理职业的重要性、对人类的贡献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等,增强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其次,通过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相关视频和事迹、专题讲座、社区调查及职业实践等认识和了解护理职业,根据社会和自身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发展兴趣;再次,通过学习生活的积累,让在校护生力所能及的真正去经历,丰富自己的职业情感体验和职业成就感。“越经历,越丰富,越热爱。”,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掘护理职业的真正魅力,才能在学习上有目标、有追求,才能使自我和谐,发挥真正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的管理和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生活、构建未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我生成。作为未来恢复健康的中坚力量,护生内心的思想启发、理解和感悟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结合“心本管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发掘其思想、情感、意志等,激发学生自我信念,引导学生由被动状态到习惯性自觉自愿自助,整合自身正向力量,达到最优化的心理健康

作者:刘慧玲 安玉秀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榆社县人民医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