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的正能量好文精选

2016-12-02

相关话题

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文章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比较好的正能量好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比较好的正能量好文精选:不给自己设限,人生才会有更多可能

我最大的正能量源泉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勤奋姑娘。她就读于北京某高校,两年制的金融学硕士,现在已经毕业,在某银行北京分行上班。在研一的这一年间,她做了如下事情:(1)专业排名前3%,关键是最让我头痛的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她都考了90+,其中一门甚至是95+;(2)考过了CFA的一级和二级,考过了CPA的五门;(3)学习之余,她还从从容容地实习着,两家公司都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券商。

去年冬天,在如此严峻的找工作形势下,她也不免磕磕绊绊,在家乡省会城市拿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offer之后,家人难免劝她:“回来罢了,何必强留北京。”可她悄悄地跟朋友说:“我不是非得留在北京不可,但是我在北京读研这一年多的收获,比我大学四年收获的都多,有时想想甚至比我前面二十几年的收获都多。这种成长的充盈感,让我舍不得放弃。”

如今,她已经入职。刚刚工作时偶尔跟朋友絮叨,自己疲惫到一开家门就要睡倒在床上。我眯着眼睛,想她考研时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雷打不动枯坐12个小时的侧影,想她如今白衫西服正襟危坐地工作。我觉得即便如她所说,生活非常疲惫,我也仿佛看到她的未来,一定是光芒万丈。

看到这里,连我都误以为这是一个学霸故事。不过,我上高中的妹妹立马跟我说:“我们学校今年的高考状元,以723分的总分荣膺省榜眼之后,对自己的成绩居然各种不满,分数出来没几天就回学校上自习学英语了……这才叫学霸好不好!”

所以,我讲的并不是一个学霸故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用更短的时间复习,考出更高的分数。我只是想说,在相同的成长环境中,总有人因为清醒自知而走得更快更远。

可能在更优秀的人眼中,她的成绩简直是手到擒来。他们甚至不用视死如归地考试,便能顺利保研到名校,也不用拼尽全力地准备,便能拿到让众人羡慕嫉妒恨的offer。但是三年前,她和我一样从大学毕业,之前的四年里,我们在一个教室里,听同样的课写同样的作业,发同样的牢骚做同样的试题。

三年之后的今天,我已经被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甚至只看到前面尘土飞扬,连人影都找寻不见了。那一片尘土背后,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匮乏和欠缺,我缺失的,还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挑战自我的追求。

以前,不知是由于天生的惰性,还是恐慌挫败感,我习惯了给自己设各种各样的人生界限。譬如,我就是不懂会计的记账思维,我就是不会期货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操作,我就是听不懂计量经济学的课……

越长大我甚至越学会了逃避,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总是用“反正以后也不会从事这个工作”或者“反正写论文也用不到那些理论推导”来安慰自己,找了名目繁多的理由避开那些知识体系里的硬伤。我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会不会因为现在的懒惰和逃避栽跟头,但是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即使不栽跟头,我也差了别人太多太多。

世界变得太快,别人都在一路飞奔,如果只有你止步不前,因为啰里吧嗦的理由给自己找借口逃避学习和积累,你不仅会被同龄人甩在后面,以后更会有大批大批的后来居上者超越你的水平。那时候再后悔,就真的晚了。

大一时,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曾在开会时说“你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和青年,都可以看做一棵成长中的树。如今对于你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不是关注那树枝有多繁盛,而是如何把根扎得更深。因为,只有根扎得更深更牢固,这棵树才能愈加挺拔茂盛。”

那时候听不进去,觉得这道理谁不懂呢。如今呐,就是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我六七年之后才明白。我想老师话语中隐含的意思是:年轻时决不能为自己设限,当竭尽全力汲取知识,尽其所能尝试新事物与新体验,一点一滴地积累生而为人的经验与教训。唯有如此,才能扎下牢固和坚实的根基,吸收养分,挺拔成长。可回头看自己摇摇晃晃的脆弱的根须和营养不良的枝干,只觉得辜负了当年老师的殷切教诲。

上个月,我关注的一个公共微信号召集了一个活动,叫做“未来30天,每天都有新改变”,其中列举了很多件可以做出改变的事情。作为一个经常抱怨、满腹牢骚的人,我挑选了“每天不抱怨”这件小事。

一个月过去了,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仅保持了每天顺畅平静的心情,摆脱了经常困扰自己的焦虑,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人生和未来的态度都变得积极了起来。

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经常抱怨、满腹牢骚”的缺点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后来才觉得也许生活中的焦虑、易于放弃、不自信等等负面情绪都源于此。

原来,不仅仅是在知识结构和学习上,生活中我给自己的“设限”也无处不在。比如因为自己的身体比较僵硬,大学第一次上瑜伽课时,很多简单的动作做不了,但当时的瑜伽教练误以为我不愿意认真做,很严厉地训斥我:“你就不能认真地完成一个动作么?!”

于是,直到现在,我都牢牢地记得当时的难堪和尴尬,不愿意再学瑜伽。别人一问起,我总自暴自弃地说:“我就是那种僵硬的身体,我就是做不了瑜伽。”其实认真想想,当时瑜伽教练可能只是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却让我耿耿于怀了好几年,就这样一直错过了通过瑜伽这项运动来改变自己身体素质的机会。借用一个朋友比较凌厉的骂法,就是“别瞎叨叨了,你就是天天碎在地上粘不起来的玻璃心!”

如今,我不愿意再以身体僵硬为借口拒绝练习瑜伽,也不愿意再以身材不好为借口拒绝学习游泳,不愿意再以麻烦没时间为借口拒绝在出门前化个淡妆,也不愿意再以太远了天气不好为借口拒绝计划一场旅行。

以前总说一句话,青春如此宝贵,好像怎么度过都是浪掷。不知是要泡在图书馆自习室里,还是要阅读旅行去看波澜壮阔的世界。学霸们仍然被众人敬仰,辞职休学去旅行者也宣扬着他们的价值观,众说纷纭之外,其实大多数的我们是迷茫的,对安身立命的方式心存怀疑。于是,才有了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推翻,最终找到自己的道路。

我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或者究竟怎样活着才是“不会后悔的”“正确”的一生。我只是想,不断地去尝试生活中的新事物,不轻易放弃,不轻易say no,保持一颗好奇心,将生活过得越来越丰盛,将狭窄的人生越走越宽。

抛弃那些“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来”的精神细菌,去更广阔的人生里摸爬滚打吧!

比较好的正能量好文精选:我不是教你忍,这只是生活的成本

即使时代已经如此进步,有些事情还是一样古老,比如婆媳矛盾。

某位女留学生,本来庆幸自己在国外能躲过婆媳关系,却在婆婆探亲的几个月中感觉到度日如年。她暗暗丢下知识分子的矜持,甚至嫉妒自己那位初中毕业的妯娌——她居然能和婆婆相处的挺好,天知道,现在自己和婆婆即使呆在一个房间中都觉得难受。

说起来都是一些小矛盾,婆婆是个农村老太太,到高级餐馆吃饭嗓门大,引人侧目,知道菜价后忙不迭的叫侍者退菜,还骂小两口不会过日子,不敲门就进她的房间,随便乱翻她的东西,质疑为什么还不生孩子。婆媳之间的小事就像细沙,每件事都不大,但一遍遍的去摩擦,那也是会流血的。

明白婆媳关系难相处,她准备了足够的微笑和奉迎,上了阵却发现老太太全然不吃这一套,纯粹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能每天晚上回到房间和老公发泄,他的胳膊都让她给拧青了,她也知道老公左右为难,只盼这位皇太后早点起驾回宫,给她解脱。

她打电话和闺蜜抱怨,闺蜜帮她分析,“在公开场合大声讲话,看见什么都嫌贵被服务人员嘲笑,习惯生活中大家都没有隐私,这统统都是她自然的生活状态,她没有理由和必要去思考你是不是喜欢。她老了,思想跟不上时代,只是按照自己习惯的,传统的方式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再要让她看别人的脸色,瑟瑟缩缩的过日子,她还觉得自己顶亏呢。”她叹息,“要是她懂得多尊重我一点,那我一定会……”闺蜜打断她的话,“要是她懂得你懂的那些,她就不是她了。”

她气馁,难道只能忍吗?

不忍怎么办?洒脱如三毛,早年就是个文艺青年,特立独行,孤身一人远走撒哈拉大沙漠,嫁给西班牙人荷西,自以为天高皇帝远,可以避开复杂的家庭矛盾,到最后也一样被婆媳关系困扰。

第一次到公婆家探亲,婆婆就给她一个下马威,“甚至电视也不要看,下午电视长片来了,你正好在厨房里面对着大批油腻碗盘锅筷、刀叉茶杯,这是最好不过……婆婆正跟她爱子在电视室里说着话。你讪讪的走进去,轻轻的坐下来,婆婆没有望你一眼,你再悄悄的坐到先生一旁去,想加入谈话,但是先生好似突然有点厌你,很轻微的躲闪了一下,如果你敏感,你才会知道,原来你得了麻疯病啦!”中国媳妇最痛恨的举动之一——老公在婆婆面前疏远自己,看来外国老公也一样不能免俗。这大概是出于男性对于角色转换的笨拙。

圣诞节,三毛一人为全家三十六个人做饭,“提了三个大菜篮和一个小拖车要去采买一营人吃的东西”,要荷西来帮忙,他居然说,“你自己去,男人不进菜场。”她又洗又切又烧,“闭着眼睛,在冰冷的洗碗水里数着一只一只绵羊。”在婆家是这个境遇,转过几年,婆婆带着儿子一家转战她们家,每天当老妈子的还是她,没有床睡的夜里,她筋疲力尽的质问荷西:为什么到你家做饭的是我,到咱们家做饭的还是我?荷西只是捂住耳朵不理她。那一刻,她估计恨不得杀了他吧。

即使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标准,三毛也是个贤惠媳妇,为了表达“拐走”婆婆小儿子的歉意,带着婆家全体去吃海鲜大餐,吃到自己心惊肉跳,脑袋里像油表一样咔咔蹦字,“在沙漠梦寐以求的一些新衣服,现在都已经放在桌上了,这些人正在吃你的衣服,一个扣子,一条拉链,一块红布,一只袖子,现在又在吃皮带了。”

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她算一算,“你的好丈夫,婆婆怀胎九月,给他血肉生命,二十多年来,无论念书、识字、上少年法庭、生病、穿衣、吃饭、上街、理发,辛辛苦苦扶养长大,她花了多少私房钱?公公卖了多少担橄榄?你再看一眼荷西,如此好青年,你付这一桌海鲜钱,就可得来,这个生意做的是赔还是赚?”

想到这,就觉得是赚到了,“恨不得立刻再投几个明虾到荷西父母盘子中。”因为爱护丈夫,而转移一点忍耐和尊重到公婆身上,一切委屈就不再是委屈,而是生活的成本。

她自有回报,婆婆带着女儿一家又吃又拿又玩呼啸离去之后,荷西又恢复成一个好丈夫,她挽着他的胳膊,大声说,“明天你打扫房间。”生活终于风平浪静,她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不过主人有时候需要谦让下客人,而客人之所以是客人,就是因为一定呆不久。

总有女人抱怨自己婆婆极品或者难缠,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可理喻的婆婆专门等着收拾儿媳妇,三毛一直把婆婆当做假想敌,最后也发现,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而是一个挺亲切的老太太。当然,这是在她付出了友好之后的结果。

自古女人结婚与父母告别都要哭,是因为结婚对于女人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在心理上本身就存在焦虑和不安的心情。她希望得到一个符合自己家庭标准的家庭氛围,一些无意识的小事都会影响到她的心情,并被放大。心理落差更会导致原则性的分歧和打击。婆婆却是这个家庭传统的经营者和维护者,她可能更习惯保持自然的姿态,懂事理的,会做人的父母可能懂得怎样应酬,但更多的婆婆都很难会站在儿媳的角度考虑问题。

婆媳关系之所以复杂还因为两个人都是同性,存在主权竞争和圈地运动的矛盾,大家都希望掌有对这个男人的控制权,这包括照顾和支配的权利,以及家庭中女主人的身份,老的不愿意自动让位,年轻的等不及的要当家作主,于是很多矛盾就由此产生。

我不是教你忍,而是要把有些事情想明白了,很多烦恼都会不攻自破。

1、公婆不是父母,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一条,每日三省吾身。父母不会无原则的原谅你的一切,你自己父母可能觉得你刁蛮和任性都是可爱的一部分,到公婆面前只能是罪证和过失。所以,不要过多展现自己的问题,所谓的个性直白和坦率那只能是让自己自爆其短,如果后来人家拿这个作为证据指责你,或者反感你,你就要自食其果。即使开始的时候公婆很会做人,愿意接受你承担你,你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更加的谨慎,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2、你父母有的毛病公婆都会有。老人都唠叨罗索,喜欢指点下一代,你自己父母也是这样,你也会烦,也会厌倦,但是由于你相信他们是为你着想的,所以你很少会上升到一个“是不是看不上我,讨厌我”的这个层次去想。但这些话如果从公婆嘴里说出来你本能的就会非常反感,这就是位置不同,感情不同,心态不同造成的问题。调整心态,接受他们那些问题的存在,就像接受你父母一切缺点的存在,没必要去较真。

3、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都不相同,如果你是来自节俭的家庭那么到了大手大脚的会不适应,爱吃荤的到了爱吃素的家庭也会不适应,这时候,要知道,这些你不适应的习惯不是专为你一个人制定的,而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累积,接受能接受的,接受不了的想办法改变,不要无谓的伤心。

4、不要逼老公表态。再不好的父母也是父母,儿女永远都是最尴尬的旁观者,在这一点上,其实男人说的“她是我妈,我能把她怎么样”是真实的心态。对于和公婆之间的矛盾,能吸收的吸收,能回避的回避,要充分以自己的作用来化解,不要动辄就把丈夫扯进来,让他表态,要他选择到底要成全哪一方。如果他是一个懂得维护妻子,善于处理事情的男人,他自然就懂得,他不是,你强求他,他只能更反感和逃避,到时候最终可能谁也得不到成全。

在很多女人的生命中婆媳关系都是一个梦魇,但谁都曾经对生活有过美好的期盼,谁都曾经从女人最灿烂的年华走过,大概嫉妒,只是因为无限相似,仇视,只是因为彼此要的始终都一样。但婆婆来自过去,媳妇属于未来,要想改变这种敌对与不幸,两个世界中的人想要停止对峙,永远都应该先从媳妇开始。

因为婆婆老了,已经是个常量,媳妇才是个变量。

比较好的正能量好文精选:去还没有路的地方

一位长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不要去那些有路的地方,要去还没有路的地方,留下你的足迹。”年幼的我在当时并没有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却时刻感受着选择的威力。

前几天,在MSN上遇到以前一起在澳门学习的法国女孩,谈起现状,她现在在北京一家中法合资公司做实习生,依然没毕业。

我唏嘘不已,却掩盖不了内心隐隐的羡慕。在她依然享受生命的无限可能时,我已经早早毕业开始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看得到未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而这也是大多数同龄人的生活吧,大学、工作、结婚、生子……

大家的生活都一样,走在无数前人走过的路上,走在无数人正在走的路上。哪怕路上早已拥挤不堪,还是没有勇气拐入小径。

我认识她的时候是2010年,那时她就已经25岁,到处去玩。我不太记得她学的是文学还是语言学了,只记得她说自己去过很多国家,每次待上一段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

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let’s go!”“走,去玩!”

她孤身一人游学,也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见与世隔绝的人,体会匪夷所思的风俗;遭遇过欺骗,遇到过危险,可是也看到过独一无二的风景。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快乐,充满了乐趣和希望。

“你不急着毕业工作吗?”

“我没有毕业依然有工作啊,打工实习足够支持我的生活开销了。”

“你怎么想到去其他国家一待这么久啊?你不怕吗?”

“最开始当然会怕,怕自己语言不通怎么生活,怕环境不熟被人伤害,怕遇到危险无法处理……可是,我依然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人不能因为这些恐惧,就拒绝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懂得保护自己,做好准备,就能尽可能地避免这种不幸的发生。我相信,真诚和勇敢的人可以驱赶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只要他对这个世界的爱够纯粹。”

作为一个29岁快30岁的女孩,没有稳定的职业,没有组建家庭,一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受到周围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眼神和各种指责吧!

就像一个时间的按钮,到了一个岁数,身边的人便会自动开启“老师”模式,告诉你,你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了,你应该收心结婚了,你应该暂时搁置事业要孩子了……这其实也没有错,毕竟很多人确实都这样做了,而且也过得不错。

有人选择安稳度日,也有人选择拒绝一份收入颇高且非常稳定的工作去挑战创业;有人选择结婚生子,也有人选择拒绝一个高富帅继续环游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各自的风景。

只是,我们大都喜欢选择人多的那条路,因为那里已经有路,看起来安全又容易,只是有路的地方,是留不下我们的足迹的。只有在还没有路的地方,才能告诉世界我来过,因为这路是我自己走出来的,不会被淹没。

生活也一样,有所成就的一个捷径就是选择前人没有走过的轨迹。一生,实现一个梦想就足够了。而在已有的路上,一个人必须比前面成万上亿的人更加优秀才能被看到;但在全新的路上,他唯一需要超越的只是他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创新者比模仿者更受追捧,创造比重复更激动人心。我也曾想过,如果我不是从小按部就班地上学,而是用同样的时间做了所谓“非主流”的选择去学艺,是不是现在早已小有名气?我也曾想过,如果我不是一味把时间用在聚会玩耍上,而是选择一个课题潜心研究,是不是已经小有所成?这些都没有答案。

但你要相信,如果你走的路不同,你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同的。这个过程当然不容易,因为它可能荆棘满地,可能布满陷阱,可能充满危险,可能遭众人阻挠,但是所有收获都是有代价的,不是吗?如果我们足够热爱、足够坚定,那么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脚步。

后来,那个法国女孩告诉我,她虽然没有毕业,但是她的经历已经使她在自己的领域小有名气,做着多份兼职工作,或许以后做个自由职业者也不错;她虽然没有结婚,但是她有一个深爱她的优质男友,觉得这样的她优秀又迷人,她并不缺爱情。看起来特立独行的选择并没有让她失去什么,反而带给她很多。

你看,在新的路上,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它的构建,我可以把那条挤满了人的路上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移植过来,比如爱,比如生存;也可以创造出独属于我自己的风景,反而让人流连忘返。

在老路上,我们只能随波逐流;在新路上,才能随心所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比较好的正能量好文精选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