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应该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欢迎浏览!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上心理“弯路”。只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作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有责任的教师,无论学生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教师都应当接纳。应当使他们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学生,仍然尊重他们的人格,仍然承认和尊重他们的尊严和权利,并且愿意帮助他们,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安全、愉悦、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得开放、宽松、积极。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健康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这其中也包括教师。有些教师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夫妻吵架、孩子惹了事,就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并避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三、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课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两个方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有相同辅导需求的学生,围绕某一辅导主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形成团体共识,进而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态度、情绪和行为。让他们在这一环境中宣泄苦闷,获得支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问题有共性的一面,但多表现为个性化的一面。针对学生中的情绪、个性、自我观、挫折、人际交往,尤其是学业不良、品德不良等进行个别心理咨询,通过诊断分析和干预,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有效地缓解、宣泄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理念,减轻学生的负担
当今由于名目繁多的学前班、培训班,使小学生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小学生大都在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学习,例如:为了老师的表扬、为了奖品、为了家长的面子而努力,达到目标的快乐,达不到目标的痛苦,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减轻学习负担,应和学生的心理共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五、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存辅导三方面。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伙,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式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更要向家长宣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向学生家长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操作方法,使他们配合学校的心理教育。并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有力辅助手段,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德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有效落实。我相信,只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摸索出符合农村小学现状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作者:葛彩玉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张家圩中心小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篇二:心理沟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心理健康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心理健康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就可以发挥更高的学习效率,心烦意乱,灰心绝望,其学习活动往往事倍功半。小学阶段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时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但由于人们往往只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心理健康却常常被忽视,致使当今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则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1多角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1.1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小学生对老师往往是由衷的崇拜,加上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极善于模仿,所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性情温和、情绪稳定的教师,往往博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对他们的教育也易被接受。反之,则会给孩子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心灵的伤害。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改善自我个性品质,学会控制自我不良情绪和习惯,每天都以一个温和安详的自我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感染和教育学生。这是一种自然的、默契的心理沟通。
1.2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品质,教师要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孩子,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亲人、孩子。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渴望关怀,渴望爱。波丁沙托说过:爱是生命的火花。但我认为教师的爱不仅是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更应是和风细雨,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对班里的“丑小鸭”,要多给予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以安全感和亲切感。他们才会真正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和你说说悄悄话,达到心理沟通的目的。教师也就可以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师要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小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和社会,对什么都跃跃欲试,这样,就产生了种种需求。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当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遭受来自内在的压力增加,心理就会受挫伤。”因此,教师在各项活动中要适时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成就感,自始至终有一种好心情。良好的情绪是消除心理不健康的灵丹妙药。如果活动是出于学生自己的愿望和兴趣,活动的形式、过程都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在活动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身心就能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教师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命令他们,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就会泯灭,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4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和错误:从心理定向看,人们总是喜欢选取以肯定形式发出的信息,而对否定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学生对于肯定性评价的心理反映应是愉快的,乐于接受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等行为。这时,教师就不能简单处理,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而应以冷静温和的态度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用鼓励的口吻提醒学生应该如何做,对基础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断进步,防止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2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理沟通
日裔美籍华人教授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对人类生活的最大伤害,莫过于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而社会的亲密性一旦瓦解,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丧失对本团体的责任感,产生一种失落、孤独情绪,最终导致人们成为一盘散沙。只有保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才能形成团体凝聚力。在班级当中,学生间自由地互诉衷肠,彼此发生认同,就会产生亲密感。由此看来,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会学生交往则是实现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学生需要与成人交往,更需要与同伴交往。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友好相处,为今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注重教给他们交往技能,提供心理沟通的机会,确保学生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1丰富学生交往经验,学习交往技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娇生惯养,是“小太阳”,“小皇帝”,心理素质很差。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易与同伴发生磨擦,可又不善于解决。这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为他们提供机会解决。如有的学生自私,我就让学生每人带一本喜欢的课外书来,并介绍给大家,大家交换着看。这样,学生既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又有助于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有的学生胆小,内向,不会主动交朋友,我就通过做游戏来促进同伴间的友谊,从而不自觉地促进了学生间的心理沟通。
2.2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的学生会出现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的倾向,这样势必影响学生间的心理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懂得“山外有山”的道理。明白只有不断努力,谦虚好学,取长补短,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才能处理好同学们的关系,实现友好交往。总之,处理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就能创造良好的、积极的、愉快的氛围,建立一个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集体,从而实现师生、同学间的心理沟通,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作者:金新芳 单位:日照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篇三:浅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应该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当前很多学校在教学的时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不够高,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因此很容易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不好的心态,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表现在很多方面,无论是哪一种问题,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严重的时候,还会使得学生走上极端,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尤其重要。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摆在千百万小学教师面前一项十分迫切的新任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1、认识能力正常,乐于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2、与老师、同学、亲友保持适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凡事不斤斤计较。4、情绪稳定乐观,保持良好心境状态。5、保持健全统一的人格。6、面对挫折具有较强的承受力,失意时心理不失衡。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9、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10、有一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无过强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对他人有较强的容忍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要做到以理服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引导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掌握一个度,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给学生讲解一些道理,从而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渐渐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理解,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按照这些理论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当然,教师也不能过于威严,应该要加强情与理的结合,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关注,使得小学生能够感觉自己是被关怀的,从而能够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按要求不折不扣地上好心理健康课,保证课时
同时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去,各科教学都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要保质保量上好心理健康课,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典型事例分析、心理测试、观察实验、心理暗示、表扬鼓励、个别谈心等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接受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小学各科教师们的共同责任。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动态的掌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应该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成绩好时不自满,成绩不佳时不灰心,不失信心。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渐意识到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力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之所以会形成心理问题,除了外界的影响之外,学生自身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自己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当前很多小学生都对各种网络媒体的兴趣度较高,教师一再限制学生,反而会使得学生更加叛逆,出现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顺应学生的喜好,给学生安排一些计算机课程,并且在计算机课程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上不仅有游戏,还有知识,还有学习的空间,从而可以渐渐缓解学生常见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要解决小学生的问题,就应该要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小学生是好动的,因此加强实践教育,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实践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课外的引导才是教育的主要环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各种新的媒体工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协同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尽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平台,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组织一些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学校的微博公众账号、微信公众号、论坛、网络平台等等对小学生进行召集,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使得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放宽心态,从而防止心理出现扭曲。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发起话题讨论,让小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畅所欲言,将小学生凝聚在一起,对当前社会上热度较高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得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可以增加交流的机会,从而不断开拓视野,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学生出现狭隘的视角和心理,从而将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降到最低。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够自信、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张兰香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十四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