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排毒的真相

2017-03-19

竹炭是竹子炭化的产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有人说,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排毒养颜之功效。基于这种理念,一大批“竹炭食品”走向市场,比如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竹炭月饼等等。那么真相是什么?

竹炭排毒只是臆想

既然活性炭在消化道内能够吸附毒药,那么作为“原生态的活性炭”,竹炭是不是厂家宣传的那样,能够“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毒素”“清肠排毒”呢?

首先说,“排毒”本身就是一个营销忽悠概念。人体有自己的代谢系统,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通过正常的代谢系统排出。

其次,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组织。而“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就算有,也是在细胞代谢中产生。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轨迹是从细胞进入血液,再到达肾脏,要么经肾过滤从尿中排出,要么随着血液回流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什么机会再回到消化道中,而活性炭必须要与被吸附物直接接触才能起作用。

所以,对于“体内的有害物质”或者“血液毒素”——即使真的象商人们宣传的那样存在——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酱油,竹炭穿肠过,“毒素”还是体内留。

那么,如果是食物中本来的有害物质,竹炭是不是能够清除呢?理论上是可以,但想想服毒抢救中一用就是几十克,吸附效果也还有限,加入食物中的那点竹炭或者活性炭能有多大机会与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充分接触,实在是希望渺茫。

真相:竹炭的吸附能力不如活性炭

竹炭就是用竹子烧出来的炭。用竹子或者树木烧炭有悠久的历史,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在山中伐木烧炭。与木头相比,竹炭的化学成分没有大的不同。不管是竹炭还是木炭,都是炭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炭。它们有很多微孔,从而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每克物质所拥有的表面积被称为比表面积,竹炭的比表面积一般在每克150-500平方米的范围。

因为这些微孔结构和巨大的表面积,竹炭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净水、净化空气、除臭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炭的吸附能力跟比表面积密切相关。虽然每克150-500平方米的比表面积不小,但跟活性炭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活性炭是炭经过进一步“活化”处理产物,竹炭也可以作为原料。经过活化,比表面积可以增加到每克1000-2000平方米甚至更高。不过,“活化”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不像竹炭那样卖炭翁都可以生产。

“竹炭食品”违反国标

一种成分进入进入食物中,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食品原料,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竹炭显然不符合。而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感官、口味或者稳定性的性能。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列进了国家标准里的才可以使用。竹炭不在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所以也不符合。三是作为食品加工助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但在成品中需要尽量去除。对于实在不能完全去除的,应该实现残留量尽可能低,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能具有任何功能。

活性炭可以作为助剂使用,但它必须是食品级原料,并且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况的要求。而竹炭没有被批准作为助剂使用,也就没有“食品级”的质量标准。而且,它的加入不是为了帮助任何加工,最后也没有去除,还在终产品中宣称具有各种功能。显然,它并不符合这一种情况。

所以,“竹炭食品”,其实是使用了国家不允许的材料加工的食品。

结论:

竹炭是竹子炭化的产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与吸附性能密切相关的比表面积这一指标上,它不如活性炭。虽然与活性炭相比,它因为微孔结构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吸附特性,但“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毒素”“帮助消化、清洁肠道、排毒养颜”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臆想。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它既不能作为食品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级的活性炭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作为助剂,但是应该在终产品中除去,且不得具有任何功能,竹炭也不可作为食品助剂。所以,“竹炭食品”是使用了我国食品法规中不允许的物质加工的食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