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2017-03-13

心理教育是关心人类心理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是关于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21世纪是一个需要心理教育和呼唤心理教育的时代。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篇1

摘要 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分析,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且笔者将个人实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看法。从而促进读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动力。

关键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内涵 发展

1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尤其是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成果,是心理学的应用和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体现。由于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并且它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均位于美国。就此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起源于美国。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更广泛的发展。本文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概念,泛指学校机构向学生提供的所有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知识和服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此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

刘华山在1998年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一书中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提法。根据其心理辅导概念的内涵,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重点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方面的特征。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陈会昌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应该运用心理病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的。因此陈会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侧重点在于治疗方面。何少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何少颖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面。

不同学者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广泛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它的内涵。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他不同的内涵。就笔者个人而言,较为倾向于刘华山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观点。助人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部分。

3.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学校心理学最主要内容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韦特默创立临床和学校心理学。因此从1896年至1920年归为萌芽期。产生期为1920年至1940年。而1940年至1969年是其发展期。繁荣期是1970年至现在。在整个发展脉络中主要受到心理卫生运动的推动、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和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

3.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的第一阶段,调查呼吁阶段。在一些对国内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使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发重视,从而开展了更多的相关研究。为以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尝试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发起了心理咨询活动,使得心理咨询走进学校。

第三阶段是发展推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更大的发展。

4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大的成果在于,使得国家、政府、学校都开始逐步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在逐渐向各个学校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使得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也更加充实。

4.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获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4.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缺乏 环境 材料 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环境、教学课程资料以及师资力量三个方面。

环境问题,相当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问题。在全国众多学校中,有机大部分学校没有合格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据我对我们县(江西省分宜县)的调查,在六所中学中,仅有一所配备有一个单独的心理健康工作室。但是在该工作室中并没有合格的设施,并且极少使用。

教学课程的资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仅仅的几十年,时间较短。因此在此方面的相关书籍较少。在很多学校内,对于此课程的教学用书十分缺乏。

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被很多研究者所提到,国内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比较,我国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十分薄弱,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数量上人才匮乏,二是在质量上,我国很多心理健康教师都很不专业,甚至没有得到资格认证。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都有提到,其中,丁园园对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在师资力量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目前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属专业人才)总数才约4000人,相比之下,量的悬殊过于显著。在师资水平上,与美国学校心理学服务人员非硕即博的资格要求相比,我国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质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学校心理学家的最低条件是:教学资格至少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且具有大学水平的心理学专业资格。据调查,我国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很快提高,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4.2.2政策和实施的不匹配

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要求各级学校应该配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师,但在实际上,由于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监管,纵使发生了各个地区发生了许多悲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依旧低下,仍然没有受到领导、其他老师、学生以及社会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校里也被当成副课,甚至没有开设。在这方面,叶一舵指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政策导向与落实措施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这就导致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存在问题 。

4,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认识不清

无论是社会、学校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个别学生,而非全体学生。这是存在误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设定的。而是对全校的学生而开展的。正由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主动引导学生的服务,而成为了一种要求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学校设置。这样的错误认知,导致学校心理健康的开展没有进展,甚至很难帮助到各个学生,与其的助人性相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清,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5.1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叶一舵提到“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起到反馈、指导和促进作用,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得到重视”

2。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看,问题解决的基础一定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实施有效地监管力度,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并且须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有能力建设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拥有充足的课程资料,以及足够比例的教师资源。学校应该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从之前的校园悲剧中,得出经验,将国家投入的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更要讲实践与理论结合,促进学生在健康中成长。

5.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的建设

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并加强对现有师资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这包括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也要对学校的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同时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使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5.3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仅有国家和学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针对全民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使得学生、家长等都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推广手段主要有媒体的传播、学校的课程、老师的教授等。

结束语

以往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涉及其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研究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1)丁园园.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3).

(2)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7).

(3)余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4)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

(5)张海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实践与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篇2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

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

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

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因素有: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

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那么,学校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容忽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

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篇3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注重文化教育,而忽略心里健康教育。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基本是由90后大军组 成。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成效阶段,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带来的成果。但是父母忙碌的工作,多数是独生子女的90后不得不独自去面对这个信息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没有人指导教育。这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知识文化高度发展,心里健康的滞后。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里问题主要有:1 不能正式现实,接受现实,情绪不稳定。每个人都会遇到某些困难或挫折,这可能是一次考试没考好,可能是别人的批评。心里健康的同学会很快走出来,心里不健康的同学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不能面对现实,情绪反应过激,有的会自暴自弃,甚至自杀或者杀人。例如深圳大学学生杨倩因为犯错被老师批评而跳楼自杀。所以我们一点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面对现实,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冷静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2 情感恋爱问题。恋爱是青年男女的一种正常的心里现象。大学生恋爱很正常,只要不影响学习工作,没人会反对,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有的是因为从众心理,看见别人平日出双入对,自己也想恋爱一番。有的是因为好奇心里,只是对恋爱感到好奇,想体验一番而去恋爱。有的是游戏心里,为了派遣空虚,寻找刺激,无视恋爱道德。更有甚者有着殉情心里,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至上。一旦失恋,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可能轻生,或走上犯罪的道路。所有恋爱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不要因为寂寞而去恋爱,顺其自然,尊重爱情,懂的放手。3 人际关系问题,大学是一个从家庭生活向社会生活过度的一个阶段,我们不免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同学,舍友之间的关系,最容易反生矛盾也是发生在两者之间。或许是一句无心的话,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造成两人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懂得礼让,尊重他人,真诚待人。

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不能在社会上独自生活,学习生活上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变得至关重要。人际关系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我们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我们一般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心里关系。人际关系主要包含三种成分:第一是 情感成分,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第二是 认知成分 就是自己对自己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好还是坏,有什么不足。第三是行为成分,是人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人际交往应该的遵循的原则:真诚原则,交互原则,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情绪控制原则。

我是一个随和的人,只要想和我真诚交朋友的人,我都会以真诚去对待。因此我也有一群不错的朋友群,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问题互相理解,遭受挫折互相鼓励,拉一把。所以我的人际关系还算不错,不过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在朋友交往中,特别是好朋友间,我比较喜欢开玩笑,扮演“丑人”的角色,经常说一些开玩笑的挖苦的话语。有的朋友能理解,打闹一下就算了。但有的朋友会误解,导致我们的友谊受到影响,甚至对我产生厌恶感。还有就是在朋友间我会表现得很活泼,很喜欢玩,但在人际交往的陌生阶段,我却表现得很“冷”。基本上从不主动聊天,都是比较被动,只有在被人搭话我才回应一两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的朋友大多数是同班同学。对于不是经常见面的朋友,我也很少和他们联系,有的只是在网上聊聊天,或者过年的时候聚聚,这也导致我们的关系疏远。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想一个人静静,对于朋友的话语表现得不耐烦。这些都是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我或多或少地损失一些朋友,影响我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针对以上问题,在我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会努力地让自己变得自信,活泼些。不管是不是陌生的人,也主动去聊天,努力去交多点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交往中,也会开开玩笑,不过会把握好度,该开玩笑时,就笑笑。对于什么朋友,在什么场合能开玩笑有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不会一句玩笑话取得反效果;对于很久不见的朋友,我会多点和他们联系,多点聚会,一起吃个饭,保持友谊的长久。每个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时刻记住人际交往的原则:真诚,交换,平等,尊重。我们就能妥善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有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综合各种观点,我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

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情绪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老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引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引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引导了.心理引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引导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引导. 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引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引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引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引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引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部门或者是班主任的工作,无形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剥离开来,阻碍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现代心理学表明,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仍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非智力因素(或者说心理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也是当前学校素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

1.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给我很多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读这个老师教的那门课,也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他教的那门课.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例如,不久前刚毕业这届初中毕业班,是我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师生感情很深,我从没有让他们在数学上多花时间,但他们都喜欢做数学习题,他们数学也学得很好,在各种竞赛和升学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有颗"爱心",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以唤起学生的进取心.我们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要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2.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我常利用阅读教材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史,数学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伟大成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且能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确学好数学是今后生活,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展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 例如,数学--使用文字,图形以及大量独特的符号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就像一堵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墙,挡住了数学的光彩,使一些人感到神秘莫测,甚至觉得数学是受冷酷无情的法则统治的王国.其实数学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瑰丽多姿的大千世界,是人类思维高原上开出的灿烂花朵.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讲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为了体现数学高度的抽明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符合美学中的统一,简单,和谐的原则,我通过教学中数学语言的精练恰当,准确严密,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来展示数学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字母,符号的数学用语.表达正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来引导学生创造美,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用例题,总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如讲授新课时,我经常设计某个问题的引入,这个问题用以前的知识是没办法解决的,或是解决起来非常繁杂的,这时我总是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困难是不可怕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张扬人本思想,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醒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识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开展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

1.心理疏导渠道的构架是多维交错的,常常是多管齐下: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心理疏导当然要自觉地服从民主精神的引导.惟有如此,心理沟通发生时, 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而心理疏导才具有效力.张扬民主精神,就是要摈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做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被学生接受.

2.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主体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回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教育要有足够的民主精神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真诚的交友,平等的对话,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就获得了教育的契机.

3.心理疏导之初,要坚定不移地破除"教师中心论",变屈从关系为民主平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解决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障碍.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此家长,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就很难进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心理疾患的受治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

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要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时候,应本着对学生将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同时能耐心而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的做法。应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容不得半点虚假。

各个学生因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差异,实施差别教育,对不同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对极个别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尤其应该高度重视,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疏通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地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