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2017-05-26

当下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由活动,并没有起到体育课应该起到的作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可谓势在必行。但我们应该怎样强化体育锻炼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将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基本目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完善保障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质量,着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体育可以在强化体育课、建立竞赛体系、完善支撑系统方面下功夫。

1、强化体育课

学校体育要立足于“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要以教会为总目标,把体育课的重心放在教会上,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以及专项运动技能。在“教会”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符合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安排不同的技能学习。

二要厘清学和练的关系。

三要结合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进行教学。

2、建立竞赛体系

学校体育如果没有竞赛,就谈不上体育,也无法实现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因此在体育改革路径选择方面,除了“教会”外,还要组织体育竞赛。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竞赛,主要是指在班级内部、班级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体育竞赛。事实证明,只有组织好班内、校内和校级的竞赛,才能活跃学校的体育工作,才能真正彰显学校体育的价值。

3、完善支撑系统

完善体育教育办学条件。在制定支持政策时,要把学校整体的师资、场地器材、经费投入等各方面都考虑在内。加强政府统筹,把学校体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学校体育的有效机制,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通过校园足球的示范作用,希望全社会都能看到,一名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参与体育竞赛,不但不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还会带动他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旦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就有了希望,中国的足球、篮球、排球水平,以及整个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也就具备了基础。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工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我们为什么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第一,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全局来认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大意义。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纷纷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国家级战略,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然成为衡量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国家现有及潜在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成为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

第二,我国已经具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必要条件和社会共识。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看,全国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学生肥胖检出率有所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高校在校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有所下降,这与他们在18岁及以前的体育锻炼不能经常到位有着直接关系。有关调研也表明,有些地区的学校和社会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城乡、区域之间体育设施配备不平衡,学生体育课和锻炼活动难以保证。这些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将制约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未来进程,正在引起全党全社会更加高度的重视,逐渐凝聚起强烈的教育改革动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