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最高境界

2017-05-12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茶道一说。也许是兴之所至,或许是妙手偶得,但在随后的时光中,茶道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更深层的寓意。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最高境界,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最高境界

《管子.心术》说“中不精者心不治”。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事不专心一致,那他的心(道德品行)也就无可救药了。凡事怕“认真”二字,做事如果专心就一定会无所不利的。陆羽用一个“精”字,说明有关茶事的各个方面都要求达到此标准。“茶有九难”包括:造、别、器、水、火、炙、末、煮、饮。从种茶,制茶,鉴别,煮茶器具的用法,火候的掌握,水的煎煮,烤茶的讲究、饮时的程序等,无不要求精心而作,要想品饮茶的真香,唯有达到“九难”的精益求精才行。

“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活动,如品行、操行等;二是实际地去做,如行茶道等。陆羽是想说明一个品格高尚、坚守操行的茶人,其行茶事、品茶论道是非常合适的。

《易·否象传》说“君子以俭德避难”。可见“俭”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而单非行为而已。陆羽将“俭”做为约束茶人行为的首要条件,以勤俭做为茶事的内涵,反对铺张浪费的茶事行为。《茶经.七之事》举例古代茶事说:晏婴身为宰相,一日三餐只有粗茶淡饭;扬州太守恒温性俭,每宴饮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

陆羽对茶人在茶事内外所有品性规范要求。具有君子性情的高尚品德的人,具有仁爱、善行的道德品行的人,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茶人。在陆羽所做的诗中也可看出这种主张;“不羡黄金罍,不慕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道简介

中国的茶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茶饮料等。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