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论文格式
体育科学论文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而论文格式有利于实现学术的规范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体育科学论文格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体育科学论文格式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
2)实验材料和方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结果的讨论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具体格式要求: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7 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8 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俄]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
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理论探索
【摘要】有效性和影响是跨学科研究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的研究也都论证了这一点,如有学者指出:跨学科的影响通常是发散的,在时间上有所滞后,分布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不同形式的引用实践中。不论从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需求着眼,还是从解决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实际出发,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跨学科最重要的意义是通过整合各学科的视角、方法和知识,获得新的发现、认识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跨学科研究的课题无所不在,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却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两方面,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分为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具体学科,两者是动态发展变化的。
【关键词】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动态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89-01
“知识主体”问题不仅在一般科学和不同的具体科学具体学科内出现,同样也在体育科学领域内出现。这一问题与体育科学的内容有关,并在很多方面和方法上与体育的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却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两方面。从体育学一级学科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当代体育面临的新课题进内容分为体育学下设四个二级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领域
科学理论的内在完备性标准要求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具有自洽性和相容性。所谓自洽性,是指科学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它要求理论本身融贯一致,能够自圆其说不允许在同一理论内部存在矛盾命题,一个不能自怡的理论是不合理的,至少是有待改善的,一个成功的科学理论体系不仅要内部自恰,而且要与相关的背景知识相一致。背景知识,就是已经得到确证并且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虽然新建构的科学理论与原有理论发生冲突一般总是难免的。但是,它不能与原有科学理论中经过检验的真理成分相矛盾。在近几年,在很大程度上,已扩大了体育现象的角度和方面。这可以用举例的方式来解释,如果下列体育现实模式被考虑:职业的体育,国家资助的机构中的体育,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中的体育,商业建制中的体育,和私人的或非机构化的体育。结果,体育科学的知识主体范围不断增加。在下列列出的四部中,说明体育科学知识主体的模式,试图对与体育科学理解有关的,迅速扩展的体育领域的这种新挑战做出回答。
(一)传统领域第一类包括体育科学的传统领域,它们已存在了一段时间,并且它们代表着整个体育科学知识主体的相当一部分。在第一类中,要考虑下列七种理论领域:体育医学,体育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历史和体育哲学。这七种理论领域也代表着从经验分析的(例如,体育医学)到解释理论的(例如,体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广泛理论立场。七种领域是:体育医学,体育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历史,体育哲学。这种列举顺序是以逻辑推理因素为基础的。七种理论领域次序开始于体育医学和体育生物力学,它们人类身体存在(自然科学)方面接近人类。下列三种理论领域: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以整体方式,代表着人类行为(社会行为科学)。最后两种理论领域,体育历史和体育哲学,代表着与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关的综合性元因素;(解释学标准的科学)。因此,这种模式也可被看作是从抽象到具体,从自然科学到人类学,从经验分析到理论解释,从说明的到标准的等等的一个连续统一体。七种理论领域的连续统一体内,存在着多种关联。这些相互关系必须被认可和发展。而且,和大多数相互影响关系一起,所有的七种理论领域都有母体学科。
(二)体育科学的新领域近年来特别是大约1980年始,以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这也因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性已大大增加,并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相关因素。结果,越来越多的人类生活的维度在与体育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五个理论领域给出的顺序是根据德语的字母顺序,而不是根据逻辑推理因素。它们是在体育科学内,近来刚刚发展起来的。这些理论领域是:信息学和体育―体育信息;政治学和体育―体育政治;法律学和体育-体育法;面向技术的科学和体育―体育场所/体育设备;经济学和体育-体育经济学。这些理论领域的发展是具体体育新的职业需求的直接后果,除了教授体育和体育,这些职业需求,也已在校内外出现。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具体学科
体育科学的具体学科与体育有着非常亲近的关系。它们是:包括运动行为理论,游戏理论,和训练理论。它们与运动行为,游戏紧密相关,把体育作为体育科学的主要目标点,并试图把与运动行为,游戏和训练题目有关的,理论领域的成果统一起来。它们一方面与体育有关,然而,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其它现象和科学科目有关。例如:体育中的表现和表现能力;音乐和运动行为;娱乐性的体育;体育和健康;适应性体育;体育新闻业;体育中的攻击/暴力。对这种抽象概念水平上来说,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例如,体育和年龄老化,体育和管理,体育和环境)。这些例子向人们显示了,在体育科学内容方面,可能达到的程度。这些具体学科也需要那些相互影响的科目成果的整合,这通常是一项很难达成的任务。有这四类的帮助,才有可能为体育科学广泛的知识主体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并对问题:“体育科学的内容是什么?”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体育科学的历史很短,可以说仅仅是上个世纪的事。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用几年的时间,集中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按一门成熟学科的五个规模的统一要求,对19门体育学科进行了归纳总结,目的在于出版一本关于体育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基本信息的手册。(1)适应身体运动;(2)生物力学;(3)训练科学;(4)比较体育;(5)运动人体测量;(6)神经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7)体育哲学;(8)体育政治学;(9)体育社会学;(10)运动训练生理学;(11)竞技运动和锻炼心理学;(12)体育设施;(13)体育史;(14)体育信息;(15)体育法律;(16)体育管理;(17)运动医学;(18)体育教育学;(19)运动视觉。
三、结语
“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被呈现在体育科学研究中,这似乎代表一个静态的模式;然而,因为在理论领域和具体学科内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它也有动态的特性。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将会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
参考文献:
[3]王利.浅论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J].祖国,2012,(18):179.
[1]徐元民.体育学导论[M].台北:台湾品度股份有限公司,2003.
[2]陈燮君.学科学导论:学科发展理论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史兵.对体育科学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