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教学反思怎么写
相关话题
导语:通过《七色光》这课,让我明白了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首先材料的筛选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好的实验材料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增进同学们学习的乐趣。我的教学思路是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认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常用色,通过水粉颜料加水融合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色之间的联系。
色光教学反思怎么写
一、整合效果看课前准备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自行研究色光的混合,首先先通过陀螺的旋转混合色光,然后是拓展——混合各种颜色。2个操作都不难,但是这得有材料和软件的支持,脱离了材料和软件的支持,将是纸上谈兵、空无一物,学生虽然能够接受有这么一回事,但是缺乏体验,这样的刺激很快就会淡忘。所以课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软件,上课时让学生动起手来,这样才能达到整合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获得最大的感受体验。
二、整合手段服务学生体验
色光的混合是不是要让学生能够记住那么多的颜色组合后能调出怎样的新颜色呢?不是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了解混合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能知道一两个混合的结果就可以了,毕竟知识会遗忘的,但是这样的体验却能带来高昂的兴趣、热情、成就感,这是比知识技能更宝贵的东西。不管使用的手段如何,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体验而服务的。
三、整合目的是为了提高效果
课程整合的目的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的,这是检验整合效果的决定性标准,所以整合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以实现提高教学、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出现为了整合而整合的情况,留于形式的多样、新颖、花哨,却不能实在的提高学习的效果。《七色光》一课里,利用软件进行色光混合的模拟实验,是对陀螺旋转实验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色光混合的理解而设立,教学效果表明,这样的做法确实体现了它的价值。
色光教学反思怎么写
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备课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验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贯彻这一思想,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
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实验。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在科学教学中,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玩”中经历探究七色光秘密的全过程,在“玩”中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种“玩”并不是放羊式的、盲目的、无目的的玩,它与学生课余时间自发的游戏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玩”,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合理调控活动时间,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等。第二,要让学生有目标地“玩”,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要让学生在“玩”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带有游戏性的活动中“真刀实枪”地搞科学。这样,学生才会在“玩”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才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