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龙卷风的威力
自然灾害巨大龙卷风的威力
龙卷风
龙吸水是来自积雨云底部下垂的漏斗状云及其所伴随的非常强烈的旋风。它是一种破坏力最强的小尺度天气系统,又称龙卷风,由于漏斗云内气压很低,具有很强的吮吸作用,当漏斗云伸到陆地表面时,可把大量沙尘等吸到空中,形成尘柱,称陆龙卷;当它伸到海面时,能吸起高大水柱,称海龙卷(或水龙卷)。海龙卷一般较陆龙卷弱,水平范围也比陆龙卷小。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
形成条件
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
能产生龙卷风的积雨云都是巨型积雨云,在云-天放电过程中,云顶的正电量要比云底的负电量大得多。经云内闪电中和后则云底的负电荷不足,携带大量正电荷的云团跟地面形成强大电场。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携带正电荷云团从云底向下伸出,携带负电荷的空气从四周汇聚而进行电中和。在积雨云的底部首先出现一个漏斗云,其周围的空气高速地旋转。
如果云中的正电量足够大,漏斗云会迅速地向地面或水面延伸,当它与地表相接后就形成了龙卷风。龙卷风的云柱是向下运动的携带大量正电荷的云团气流,云柱与地表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电场,该电场虽然不足以引发闪电,但却能够使地面或水面产生很强的负离子流(电子流)。在负离子流的带动下,空气迅速上升而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四周空气向低气压中心部位汇聚,汇聚来的空气在负离子流的作用下加速上升,汇聚气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龙卷风发生在北半球则逆时针旋转,发生在南半球则顺时针旋转。空气的上述运动,使龙卷风底部的气压越来越低,风速也越来越强。
巨大龙卷风的出现
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伤亡。
在一天里若有超过6个龙卷风产生便可称出现了“龙卷风爆发”。
1974年4月3日,有史记录以来第二大的龙卷风爆发产生了148个龙卷风,包括6个F5级和24个F4级的龙卷风,绰号“超级爆发”(Super Outbreak)。另一场类似强烈程度的暴风爆发是“棕枝主日龙卷风爆发”(1965 Palm Sunday tornado outbreak),它于1965年4月11日袭击了美国中西部,造成271人死亡。另外2011年4月25日至28日四天内也出现类似上述规模的龙卷风爆发(April 25–28, 2011 tornado outbreak),经确认的龙卷风达330个,并造成344人死亡(光是这四天阿拉巴马州就有238人死亡)。在27日就出现190个龙卷风,包括4个EF5级(其中有两个是在密西西比州至阿拉巴马州之间发生的)和11个EF4级龙卷风,堪称1974年“超级爆发”后最为惨重的龙卷风灾害且有过之而不及。在这个4月就已创下历年单日及单月产生最多龙卷风的记录,因此美国也称此次龙卷风爆发为“2011超级爆发”或“超级爆发Ⅱ” 。
探测方法编辑
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多普勒雷达对准龙卷风发出的微波束,微波信号被龙卷风中的碎屑和雨点反射后重被雷达接收。如果龙卷风远离雷达而去,反射回的微波信号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反之,如果龙卷风越来越接近雷达,则反射回的信号将向高频方向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频移。接收到信号后,雷达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频移数据,计算出龙卷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