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乡情浓散文
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串门乡情浓的散文。
串门乡情浓散文:浓浓的乡情
腊月一到,年的味道就悠悠飘来。这时候,陆陆续续便有人家开始了火炙酿酒。老远,便能看到村前的空地上,燃起了一个个以稻草、谷壳和木屑为主要燃料的火堆,火堆里,一坛坛客家娘酒被煮的翻滚沸腾,浓浓的酒香开始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蔓延。那时候,村里人情好,谁家要是炙好了酒,都会送一两碗给左邻右舍品尝。邻舍欣喜接过老酒,喝下,嘴里泛起娘酒独有的醇香,心头涌上浓浓的乡情。
客家娘酒的香气还没有散去,煎堆的香味又从每家每户的厨房飘出来。时间也来到了大年二十五,年的脚步更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做煎堆,我家也不例外,全家分工协作:和粉、搓团、煎炸,会忙整整一个下午。看着金黄的煎堆从油锅里捞起,年幼的我垂涎三尺,但奶奶却不让吃,怕我上火。母亲看着心疼,就冲好了一碗糖水,对我说:“孩子,吃几个吧,就着糖水,不碍事的。”于是,我品尝到了“新鲜出炉”的香脆可口的煎堆,那时候觉得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令人期盼的大年三十终于来临了。将近两百年历史的“莲香围”祖屋,早已贴上春联,张灯结彩,以温暖的怀抱迎接宗亲们前来祭祀。通常在下午三四点,全家人穿戴一新。父母会带上香烛鞭炮,领着我和妹妹,往祖屋的方向进发。在祖屋古朴干净的院落里和雕龙画凤的厅堂上,祭祖的宗亲们人流如织。
大伙儿见面,脸上洋溢着新年的喜悦之情,互道一声“新年好”。在祖屋的上厅,立着祖宗的牌位,庄严肃穆,香炉里已经插了十几柱香。母亲拿出香烛,点燃,持在手上,对着祖宗的牌位,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祖宗保佑全家。然后母亲还会给我和妹妹分发一根,要我们也学着她的样子行礼。每家每户祭拜完了,还要进行集体祭拜。成年男子按照辈分,站成几排,每人手持一根香,对着祖宗牌位,恭恭敬敬行礼,场面甚为壮观。
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的舞龙队员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看哪,一颗龙珠上下舞动,龙头跟着龙珠,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时前时后,有时扑,有时跳,有时冲高,有时卧倒,第一个舞龙人跟着龙珠跑,后面舞龙人举着龙身缠绕舞动,龙尾随着龙身摆动。舞到精彩初,引来宗亲们阵阵喝彩,声声叫好,然后放一串鞭炮以示赞赏。
尽管浓烟呛鼻,尽管响声震耳,可站在屋檐下面观看的人们,谁也不肯离开,谁都在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喜悦气氛呢,谁的脸上都挂着阳光般的笑容呢。鞭炮燃放完了,整个院子铺上了厚厚的红妆。这时候,我和其他孩子却再也按耐不住,从台阶上一跃,跳进院子里,从口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开始在密密细细的爆竹纸屑中,寻找散落在地上的没有被点燃的小爆竹。在这里,孩子们边捡爆竹边挥舞着纸屑,整个院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黄昏很快来临,我和小伙伴们都带着满满一袋塑料袋的“战利品”回家了。鞭炮声中,年夜饭开始了。但我的心思并不在饭上,而牵挂着那些“战利品”。
晚饭后,外面的夜空早已是流光溢彩,四面八方的爆竹声震耳欲聋,东南西北的烟花光焰万丈。我便急不可待把“战利品”拿出来,掏出几个放在院子里,找来一根香,点燃,然后手持香的一端,借着灯笼照在院子里的光,俯下身子,用香燃烧的那一端,对准小爆竹的导火线,小心翼翼地点燃,然后快速走开,“啪”,爆竹在身后炸开了。
一声声清脆的响声,便是一份份新年的祝福和属于我们孩童特有的快乐呀。这时候,妹妹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捆烟花,我们俗称它们为“魔术弹”。这是前几天爸爸买的,好不容易等到年三十。我和妹妹每人手持一根,点燃,对准天空,那一朵朵艳丽的焰火射向天空,引起我们阵阵欢呼。
在放烟花的当儿,我和妹妹也会被家人叫回屋子,奶奶、父亲和母亲每人都会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红包,分别递给我们兄妹。红包不大,只有两三块钱,而且是用小块红纸包的,那个年代印刷的利是袋还很少见。他们还会说一些诸如“新岁平安,大一岁了要更加懂事”之类的话,这些话语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循循教导和亲切祝福,应该是我一辈子也难于忘怀的。
我怀念儿时过年浓浓乡情。
串门乡情浓散文:湖水荡荡乡情浓
身为衡水人,不知衡水湖。这个春日,与老同学约好去衡水湖一游。第一次游衡水湖,乡情浓烈,心神向往。
车行石黄高速,三月春早,绿回华北。沿路垂柳又碧,阡陌田垄间麦苗已经返青,一畦畦一片片如碧毯似春韭煞是好看。春日艳阳暖,人人俱笑颜,2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说,一路行,一路看,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池水春风皱,游艇水上飞。赶早而来的我们,不由自主的选择汽艇犁波戏水之乐,两只气艇齐发,湖面倏然劈开一道水路,溅起的水滴落在身上,有一种清新而略带冰凉的畅快。远远望去,冀州新城高楼挺立,岸边垂柳碧绦依依。湖中的小岛上,红男绿女流连,指点着湖水春色,仿佛有笑声隐隐传来。同学说,春日看水、夏日观鸟、秋日赏荷、冬日戏雪,四季衡水湖,我们这时来,只能看水了。
回到岸上,趁着人们纷纷留影之机,踱步绕湖,深深打量这衡水湖,水波荡处湖水绿,微风起处水纹深,一弯碧水径流远,风光无限浩淼间。此刻早春迁徙的鸟儿已经来了,湖滩上,岸树边,鸟儿三三两两的飞过又落下,游人们往来着,相机快门明灭间,这好水好湖好风景就定格在人们的心里。
衡水湖是学名,当地老百姓俗称“千顷洼”,78年正式蓄水后又叫“千顷洼水库”。 湖面75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有“京南第一”湖的美誉。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吃罢午饭,开上车子饶湖看景。冀州古城址、竹林寺遗址都已经湮灭无存,同学的介绍中,仿佛又见昔日之盛。人文古迹不存,令人遗憾。南门古墓处于旧城南门,可也只是远远的看了几眼,残存只是废墟;后冢坐落在冀州旧城北,远远看去,一丘突起,同学介绍说此冢占地3000多平方米,迄今地下文物保存完好。听完不禁眼前一亮,执意前去一看,一说此为汉墓,想不久的将来能够发掘,也算为衡水湖增添几分景色。
日影西斜,游兴不尽。晚上车回衡水,夕阳中衡水湖宛如罩上了一层浅绛色的纱,别有一番风韵。依依回首中想,自古多少故事在这一弯湖水边、湖水中发生过?故乡恩泽衡水人,遗留碧水润乡土。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故乡有湖,何不是衡水人的大幸?想起贺知章的诗:“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此情此景何不神似?
湖水荡荡乡情浓,美丽的衡水湖,美丽的家乡梦!与衡水湖约好四季,我将再一次回衡水湖,沉浸在这家乡的美丽水景中,游故乡。
串门乡情浓散文:五月,槐花香
一串串清雅洁净的蝴蝶儿花骨朵描系着轻轻浅浅的绿挂在枝桠上,一簇簇的香甜迎着和煦的风朵直面而来,呵,盼着,盼着,到了,终于到了,远远地就望到那扇温馨的红铁漆门不远处的槐,这一朵朵的诱惑、惦念,时常会在梦里露出浅浅的笑。今如此的贴近,掂起脚尖伸手够几朵馨香下来,捧在手心里傻呵呵的看着笑着,边扬声喊着:“娘,我回来了。”
母亲眼睛里绽放的花儿镶嵌在两鬓的折皱里,从屋里至院外一路的欢笑怪嗔地:“这丫头,听这动静就猜个八九不离十”。迈进门槛时,门面上双铁环这时早也被这野性的丫头撞的铛铛声响起来。来家里串门的奶奶、大娘也跟着颠着小脚步跑出来,“呀,闺女来了?”“多住两天吧?”“嘿嘿,嗯,是”“住一天,明天下午走。”野丫头笑嘻嘻的一一答道。“怎么不早告诉我一声,我去路口接你去?”母亲关切着问,“接我太麻烦,每次您都早去等上个把小时,这么近,我自己来”,野丫头愧疚道。野丫头把槐花递到母亲手里,搂着母亲的肩,握着正近边的乡亲招呼着,“奶奶、大娘走哇,别在大门口呀,走,咱进屋。”乡情那抹似母爱般的温馨不论是在儿时,还是在而立之时都还是那样烁烁灼人的心暖,未曾改变过,反而越久越浓醇。“这槐花呀,打上两个鸡蛋烙馅饼烙的双面焦黄焦黄的,好吃!等会儿用铁钩子多钩几朵”邻家的大娘说。“是呀,现在都爱这样吃了,以前啊,都是蒸着吃,洒上少许面,加点盐,早在大饥荒没粮食吃的时候,这可是好东西哩!”前门的奶奶啧啧道,那光亮里闪着遥远的念想,是美好的念想!看的人也不由地跟着美美的想念一回。野丫头冷不丁地来一句,那槐树都种在哪儿?家里很少有种的??“哪儿呀?”“有种在街巷口路的,没见博兴那个老槐树啊?是成精成仙的,可厉害着了。”“没见村西大马路上?那一行一排的,你现在去瞧瞧,那叫壮观,这时那花开得那个美,那个香甜!”“也有种家里的,你见老李家那棵槐没?那是福根。”“家里多旺啊!”“对,听说啊,种得人家有讲究,没见谁家那三颗,买来人家的院住了挺长时间家运挺好的,他后来把槐树硬给砍了,这不,家道中落了不是?”“对,五年的槐要成精,不能说随便砍就砍了的。”大家伙儿凑在一块儿七嘴八舌的说开来去,野丫头就愿意托着脑袋瓜将心沉洇在这肆扬的乡音乡情里,这或虚或幻的故事迷恋的是对故乡的千万个情结。
母亲那些散发在槐花香甜里的母爱,那些沉酿在蝴蝶般花朵的乡情,此时令五月的故乡愈加地明朗清晰。故乡就像最初生命中的胎记,令丫头何时何地都不能忘怀,时常会梦回千转嗅到那些越久远越醇香浓烈的味道。
串门乡情浓散文相关文章:
1.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3篇
2.我家乡过年的习俗 小学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