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政府工作报告
浦东新区(Pudong New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个副省级市辖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浦东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浦东政府工作报告篇1
浦东新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两年多,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市九次党代会和新区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促进浦东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锐意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了良好势头。
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两年多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浦东的影响逐步显现,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浦东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和市委、市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及时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150.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2.61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8.6%和69.7%。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04.98亿元,同比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4.96亿元,同比下降4.8%。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投资在保增长、促转型中的积极作用,以世博配套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等为重点,着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2.68亿元,比2006年增长32.2%。今年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6.34亿元,同比增长7.2%。
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提升商业能级为抓手,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8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4646.7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1.7%和57.8%。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分别完成292.92亿元和24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2.2%。
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外贸和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正式获批。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49.59亿元,比2006年增长35.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34.3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6.6%。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同比增长4.0%,但进出口贸易有所回落。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着眼于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年多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和市相关实施意见,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2008年新区三二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4:45.4:0.2。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浦东新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意见》和《浦东新区进一步推进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快推进商务楼宇等空间载体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金融核心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07、200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7.0%和17.6%,2008年中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到544家,比2006年净增141家。依托外高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推进现代物流与航运、贸易联动发展。积极争取设立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并获国务院批准。2007、2008年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556.8和1538.7万标准箱,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51.2和263万吨。以世博会筹办为契机,加快会展旅游资源整合,推进重点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08年旅游收入达到72.22亿元,比2006年增长7.4%;举办各类会展面积达到392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30.2%。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出台并实施《浦东新区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企业技术开发费用150%税收抵扣政策实施力度。围绕资本主线,努力构筑多途径资本支持方式,初步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框架。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取得突破。积极推动设立种子基金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发起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信用互助等融资创新试点,两年多来共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2.67亿元,进一步缓解了科技企业的融资难瓶颈。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2008年底,引导基金以7.5亿元的投入,引导总规模300亿元的创投资本集聚浦东,向新区科技企业实际投资34.24亿元。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与上海市平台资源对接,建立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浦东服务中心,新认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6个。截至2008年底浦东已拥有国家级基地14个、国家级园区6个。中科院浦东科技园落户新区,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亚洲排名第一、每秒运算速度超过2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魔方”落户浦东并投入运行。建成上海光源工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65件,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003件,高新技术转化项目认定105项,累计申请国家重大专项159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4%。2008年底,新区研发机构数达到297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8家。2007、2008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和“国家科普示范城区”称号。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聚焦重点领域,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浦东,研发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壮大、能级提升,上海天马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光电子、新能源等基地加快建设。推进金桥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用汽车亚太总部、华为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把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的重要抓手,注重政府引导,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鼓励全社会参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加大对商务楼宇、生活用能等薄弱环节的节能管理力度,切实加强目标责任考核。2008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区属)为0.302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8.2%;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到22.6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1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分别降低11%和5%。
三、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两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三个着力”,聚焦中央要求、上海需要和浦东自身发展三个层面的结合点,进一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完成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05-2007年),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确定的改革事项有序推进。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国家层面的改革试点取得较大突破。跨国公司外汇管理方式改革“九条措施”试点范围扩大到200多家跨国公司和银行。国家质检总局出台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十四条政策”,上海海关发布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10项政策,“大通关”制度不断完善,浦东口岸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外包试点扎实推进,浦东新区成为首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上海示范区”。首批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达到3364.7万美元。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上海总部落户浦东,CFC大厦成功奠基。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首批获准,累计为从事“三农”和高科技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1.91亿元。成立国内首家信托登记机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率先推出国内首批资产证券化产品。成立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陆家嘴金融法庭和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金融犯罪公诉处,金融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在张江园区开展生物医药企业入境材料检验检疫改革试点和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新模式试点。张江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火炬创新试验城区等试点顺利推进。
积极争取全市各方面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市人大出台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浦东综改的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下放事权,在规划管理、财税管理、土地管理、环保市容、自主创新、人口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社会事业管理、价格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共下放了28项事权。市政协积极开展调研,多次听取浦东综改情况汇报,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等部门先后将一批改革试点放在浦东。
浦东自身层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探索科技投融资改革,成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试点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区域性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制定了浦东新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见、导则和三年行动纲要,制定上报的“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成为我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省级地方标准。2008年,新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陆家嘴、聚焦张江为重点,推进实施了8项改革方案和政策,即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市场准入审批、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投资项目审批等4项专项改革方案,人才、金融、自主创新、服务业发展等4项政策。取消或停缓征2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内资企业登记注册时限从35个工作日压缩到11个工作日。进一步精简环节、缩短时限、优化流程,探索实行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度和行政许可网上运行试点。
四、围绕世博配套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两年多来,新区承担的世博会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相关筹办工作积极开展。以此为契机,新区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高峰,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
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以“两环两道”为重点的世博配套工程按计划节点推进,中环线、机场北通道、东西通道、内环线改造等配套道路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初步形成网络。浦东已建和在建的轨道交通达到9条,其中全长33公里、全程都在浦东的轨道交通6号线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8号线南延伸段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7号线浦东段、9号线二期浦东段、11号线浦东段、12号线浦东段、13号线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14号线浦东段等7条轨道交通抓紧建设。越江隧道加快实施,上中路、人民路、新建路、军工路、西藏路、长江西路、打浦路复线和龙耀路隧道等8条越江隧道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推进。杨高南路、张杨路等一批道路完成改造,沪南路、浦东南路、浦东北路、港城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加快实施。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编制并实施《浦东新区迎世博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600天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迎世博市容市貌改观工程、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等3大类、35项工程,各项整治任务抓紧实施。围绕“让马路干净起来”的目标,进行了迎奥运百日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了乱设摊、户外广告、工地施工和渣土运输等专项整治,完成125条(段)道路整治任务。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延伸,数字化社区管理试点有序推进,网格化平台的管理服务区域、时间、领域和功能不断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案卷办结率达到98.5%。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进一步完善,执法管理水平有新提高。针对世博配套工程建设带来的交通和环境压力,坚持综合治理,加强施工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对市民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响。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区,完成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深入开展“生态家庭你我他”等环保宣传活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7年到2008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90%上升到92.6%,污水纳管率由74%上升到77.1%,绿化覆盖率保持在37%以上。
五、加强民生保障工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切实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6年增长29.6%和26.3%。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007、2008年新增就业岗位27.22万个,登记失业人数由2006年底的4.26万人下降到2008年底的3.91万人。制定并实施鼓励扶持市民创业行动计划、市民创业贷款担保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举措,进一步推进“政银、政企、政社”合作,支持2085人实现创业,发放鼓励市民创业资金194.2万元。加大对零就业家庭和托底安置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2007、2008年共帮助3.3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及时启动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和鼓励扶持市民创业等特别行动计划,2009年安排促进就业资金3.42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2008年累计将1万名高龄无保老人纳入保障体系,将7.2万名征地养老人员纳入镇保。制定并实施《浦东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在全市率先实行农保区级统筹,全区农村缴费人数达2.3万人,农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60.8万人。制定并实施《浦东新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2007、2008年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建成3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为27792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帮助118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切实解决住房、公交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率先开展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试点,试点范围由双困家庭扩大到低收入群体。2007、2008年共新增廉租房家庭2328户,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居民家庭累计达到4400多户。加大配套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2007、2008年新开工面积分别达到234.83万平方米和100.21万平方米。在金桥、高东等镇开展外来产业工人集中居住试点。启动重点地区“厂中村”改造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旧改动迁新机制,在塘一塘二地块开展旧改征询制试点。对新区142个居住小区和2700幢旧住房进行综合改造,完成了二次供水改造1757户。率先实施公交体制改革,浦东公交公司正式成立。加快建设公交基础设施,更新公交车1351辆,建成轨道交通公交换乘枢纽4处、公交停车场2处。优化公交线网,新辟、延伸和调整公交线路135条,创建92条迎世博示范线路,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完成19个菜场标准化改造。
六、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稳步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农业和服务农业的发展。农业企业、合作社贷款担保等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设施粮田和菜田、标准化养殖场和园艺场等建设积极推进,新建设施菜田9570.3亩,园艺场增加到6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增加到83家。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不断加强,非农就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标准和合作医疗经济补偿标准实现全区统一,新区人均基金筹集标准和大病重病补偿标准,以及村卫生室门急诊补偿比例都处于全市前列。农村人均月养老金达到449元,比2006年底提高64.77%。
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全面完成镇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村级体制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完善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和规范化管理,规范村务议事决策程序,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集体土地管理,全面开展第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曹路镇承包土地市场流转试点。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川沙、曹路、唐镇、外高桥四个新市镇建设。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的新农村环境建设行动,实施“百村千厂万户”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公建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民宅村容整洁、农村特色浓郁、居住安全文明”的目标,制定《浦东新区村庄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2008年完成川沙、合庆、曹路等3个镇15个村的改造,惠及2.58万人。
七、坚持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两年多来,我们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事业内涵式、均衡化发展。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城郊办学联合体和结对帮困工作,支持城区优秀教师到郊区支教,2007、2008年共有84名教师实现双向交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教育“管办评”联动机制,推动高校通过合作、共建或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参与浦东基础教育。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做好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继续改善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对非户籍人口的覆盖面,2008年来沪从业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提高到66.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市级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制定并实施2006-2008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7、2008年共新建幼儿园30所。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医疗卫生改革积极推进。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并完成《浦东新区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浦东新区第二轮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和村卫生室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完成163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第七人民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基本实现技术、检验、信息资源共享、双向转诊。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启动并加快推进长征医院、第一妇婴保健院搬迁浦东工作,加快东方医院、公利医院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及浦东医院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进社区,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积极申报并创建“全国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市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市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78岁。全面落实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浦东图书馆新馆实现结构封顶,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和三林世博文化中心相继建成,农村文化综合信息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分别达到156个和101家。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2007、2008年共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改造4.8万户。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谷”建设,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外高桥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投入运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以迎奥运、迎世博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上海赛区相关任务和奥运会火炬接力浦东段传递以及中国乒乓球大奖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重要赛事活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新区代表团金牌、奖牌和总分均创上海参加历届城运会最佳成绩。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完成源深体育中心综合改造工程,建成26片社区公共运动场和93片农村体育健身家园。配合做好东方体育中心建设有关工作。
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服务工作,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创业发展环境。制定并实施《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着力解决人才关心的户籍、住房、激励等问题。以“千人计划”实施为契机,积极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配套服务。2007、2008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060人,办理人才引进居住证32980人。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两年共建成各类人才公寓5224套、56万平方米。
八、社会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社会秩序保持和谐稳定
两年多来,以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为重点,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12个街道全部创建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9个街道创建为“上海市和谐示范街道”,443个居委会创建为“上海市和谐示范居委会”。新区申报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通过初审。新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加强居委会建设,探索试点居委会综合减负机制。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与管理职能。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区社会组织达到792家,比2006年增加211家。率先开展行业协会登记改革试点,截至今年上半年,行业协会达到19家,比2006年增加11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工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试点,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区已有专业社工1200名,专业社工机构12家。
来沪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得到加强。坚持实有人口属地化管理,积极探索来沪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新办法。率先建立来沪人员就业保障服务站,逐步实现23个街镇全覆盖,为来沪人员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开展来沪从业人员集中居住试点,建设蓝领公寓6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彩虹计划”,2007、2008年共完成4万名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普查,2万名外来女孩意外伤害保险等项目。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切实加强信访工作,2007、2008年共受理群众来信31213件、来访来电11217批次。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着力消除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台经贸工作不断深化,交流互访大大增加。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做好双拥工作,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全力做好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支持都江堰灾后重建取得新进展。
九、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围绕把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全市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地区”的目标,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街道财政保障机制改革,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进一步发挥市民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政社合作、政社互动,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财力安排向重大建设项目、民生保障和“三农”等方面倾斜。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07年正式启动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试点,目前试点已扩大至基层预算单位。贯彻以绩效为导向的“零基”原则,深化绩效预算改革,2008年绩效评价资金扩大到106亿元。
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行政透明度。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拓展政府在线服务项目,网上办事功能进一步增强。深化落实投诉制、问责制、电子监察制和评估制等“四项制度”。行政效能投诉点覆盖至各功能区域和街镇行政审批大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启动了电子监察一体化工作,对进驻市民中心的125个审批和办事事项实现了电子监察。开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推进网上公开、网上办公和网上监督,浦东新区被命名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促进规范执法。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加强。着力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进一步落实。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动态监控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书面意见、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
着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举措。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加强。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提高公务员政治和业务素养,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聘任制改革试点,顺利完成首批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重,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社会管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还需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进一步加快,行政效能和透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两年多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在更高的起点上把浦东开发开放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把中央精神、市委市政府要求和浦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要求转化为创造性的实践,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在服务全国和服务全市中加快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注重政策设计,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相统一,认真总结新区历任班子和干部群众创造的宝贵经验,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探索;必须坚持和大力弘扬浦东开发以来的创业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推进实施浦东开发开放国家战略。
今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这是中央在上海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浦东开发开放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南汇并入浦东后,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整体实力、区域功能进一步增强,站在了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起点上。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浦东新区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一页更多关于浦东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