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的启示

2017-05-12

阅读国学经典,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了性情品德。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读国学经典的启示,希望大家喜欢!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范文1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通过诵读 中华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心理学的研究规律表明,在0-13岁之间,记忆力发展非常迅速, 13岁前后达到人一生记忆的最高峰。对0-13岁的儿童来讲,记忆是他的天性,背诵是他的拿手好戏。经典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让儿童充分利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整合语文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不同的阅读主题有机渗透于儿童的经典课外诵读中,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诵读经典书籍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 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起点,点亮儿童“经典诵读”这盏明灯。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生诵读经典呢?

一、创设环境展示经典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二、 榜样示范、激发兴趣

1.教师榜样示范。引领学生步入“经典”,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就要形成一种“共鸣”效应,教师的率先示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做他们“经典诵读”的领路人,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成长。

2.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小学生长期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就要让他们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刚开始,不必刻意地要求初入学的孩子去背诵什么经典,而是让他们找一找谁家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书。书找来后,早读时,老师引导性地读上几行,学生们定会特别感兴趣,模仿着跟老师读。时间一长,字认识了,意思也懂了,学生们的兴致就会越来越浓厚。

3.诵读形式多样。为保持学生背诵热情的持久性,在读背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或抢背,多种方式交替进行。诵读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了读、背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实现“方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在教学中我们可用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活动,注入学习经典的动力

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 “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石。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范文2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施国学教育,诵读国学经典,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在这里进行着跨时空的对话,传统国学与现代德育实现了对接,经典风雅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着莘莘学子,传统文化的光亮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烛照心灵,成长身心。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是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对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这些当今世界科学精英发表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提出:“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充分说明,当今人类的优秀分子,已经深刻地预见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二十一世纪世界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继承和发扬这份文化遗产。

而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在一线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国学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呢?

几年来,我校教导处和少先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国学经典书画赛到国学表演、赛诗文的文化,从晨读到现场诵经典。学生来真正接触的是晨读、午练和国学课。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每天二三句,十几个字,早上读,中午抄,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负担,记住它也并非难事,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几个学期下来收获颇丰。然而我却认为:这么高深而又博大的中国文化,不是从表面上读读抄抄就能理解掌握的。作为我们的老师必须从根本加以重视。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范文3

六年的实验,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国学诵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学生找到了经典诵读的乐趣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变浓了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大课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

2、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六年来,我们学生经典诵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学校《小脚丫》校刊上学生的作品让不少家长都感到惊讶。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 发表于报纸杂志,其中2012年,我校有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小学生周报》上,2013年十多名学生参加“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中获省市级奖。

3、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学校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多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其中王红艳撰写的《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花开二度”让人忧》、《冷静,使我免于触礁》在CN杂志发表,石晶撰写的《浅谈语文的情感教学》、《“先学后教”让语文课堂达到高效课堂》、《浅议在新课改小学生语文作业的批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在CN杂志发表,吴永宁老师参加省、市级以上语文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石晶、刘丽参加驻马店市语文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

4、校本教材编印出版了

我们根据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配合教材,精选国学中的一些经典《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编印了“传承经典·翰墨树人”系列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现在这本课外校本阅读教材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课内,成为教师课外阅读教学的补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