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又名绵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黄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黄芪补益力更强。
2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黄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黄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3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黄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中药黄芪的食用方法:
黄芪肉苁蓉煲猪展
黄芪为补气类药材,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肉苁蓉为助阳补肾类药材,能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火麻仁为润下类药材,能润燥、滑肠、通淋、活血,均为性温、平,味甘。合而为汤甘润醇香,有补肾固表、润燥通便的功效,亦为秋燥时的家庭靓汤之一。
材料:黄芪20克,肉苁蓉、火麻仁各12克(中药店均有售),猪展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猪展肉切块。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黄芪枸杞乳鸽
方药: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食用方法: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
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