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路上的有关论文

2017-06-16

教育在路上,作为教育者的一员,应该时而走在队伍前面做引领者;时而伴在左右做行动的协同者;时而留后面做心灵的守护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在路上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在路上的有关论文篇一

《在“探索教育”路上笃定前行》

【摘要】校长这个角色,应该时而走在队伍前面做引领者;时而伴在左右做行动的协同者;时而留后面做心灵的守护者。校长心中应该有个梦,这个梦应该就是理想学校吧。

【关键词】校园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

校长这个角色,应该时而走在队伍前面做引领者;时而伴在左右做行动的协同者;时而留后面做心灵的守护者。校长心中应该有个梦,这个梦应该就是理想学校吧。

2011年初,我同我的同事一起,平心静气地将惠特小学过去、现在、未来好好地挖掘、疏理、展望了一番,提出“探索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描绘了让孩子们挥洒天性的“诗意栖居”。诊断会上,苑力勇副局长、张青海主任等领导专家给予了可行性诊断与肯定,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春节后的两天校本培训,齐鲁名师赵春凤老师、教育中心杨闻生主任、教研室臧贤晓主任,分别从拓展“活动单导学”课堂新模式;推进“家庭实验室”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书香校园”;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提高实践能力等四个重点领域高屋建瓴的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为深化“活动单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教学模式,3月16日,学校实验教师一行16人到崂山四中观摩;5月13日崂山区品社教学研讨会,阎立璀副校长以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向与会领导进行展示,得到一致好评;9月23日,学校赴胶州常州路小学、向阳小学学习,拓宽教师视野;11月“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十二五”课题立项;12月21日,学校举行了十二五科研课题开题及区片教学研讨会,董主任、王爱莲老师及兄弟学校分管领导、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2012年4月,实验教师王雪峰充分利用“一二一”理念,以崂山区第一名的优势参加了青岛市优质课比赛获优异成绩;5月苏鑫老师在全区16人公开选拔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

“小小家庭实验室”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划,以班级和学校为单位交叉举行“家庭实验室成果”交流会,培养孩子们创造的激情。2010年科幻画《我的家》获得全国一等奖;2011年4月,科幻画《爱心加工机》获山东省一等;2012年科幻画获崂山第一名、市、省一等奖,已推向全国;科学才艺研究型成果展示获区第一名,市一等奖。

“海洋阅读工作室”提供师生必读书目,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考级等活动。目前,学校师生已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探索开展德育体验活动,是让师生在社会生活中去发现承载美德的社会现象,去体会与反思这类现象,内化为自己的优秀道德品质、外显为自己的美德行为的过程。2012年举行了“行在爱的路上”、“少年军营行”等系列活动,赢得广大师生和家长好评。

关于硬件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投入670余万元校园完善校园工程、校舍加固、消防通道及设施、增设卫生间、挡土墙加固、校园文化和内设配套;2012年,政府加大投入近700万元用于修建塑胶运动场、绿化、校舍维修、改建上下水、灯具及电路改造和校园文化等。

各社区、兄弟学校和昌隆达等友好单位尽最大努力为学校提供帮助,加强校园绿化、组建社团、支持教师外出考察等。

逐梦的路上我们在笃定前行……

一年半以来,我们着实想了很多,做了很多,应该说也成长了很多。可静思过后,总感觉现实与梦想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陷入了新一轮的困惑与思考……直到此次校长汇报交流的主题一出,仿佛“激活”了一般,为推进“探索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发展,我将我所有的思维都聚焦到了我的学生身上。

一、教育质量应该指的就是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决不仅仅是考试所呈现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提出的“探索教育培养目标:有涵养,有个性,善创造,有竞争力,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可行性。

二、新的培养目标确定之后,我们便应该思考:我们用什么来达成目标?

我认为,必须围绕目标的达成,全方位的提供教育服务。这种服务应围绕学生而不是家长,学校应该拉着家长一起来思考:我们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用什么育人?怎么育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四个方面的构建,为学生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建立一个适合并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系统,树立课程的服务意识。

我们已经成立了“手风琴”、“小山鹰”舞蹈团、“小山鹰合唱团”、“兴趣英语”、“快乐象棋”等多个社团,为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我们的想法是,课内外结合,学科教学与主题活动整合,将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与培养目标一一对应,进行系统构建。例如,“阅读素养”的培养就必然关乎到课内外阅读,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与主题读书活动乃至文学社活动的开展,而且各个年级都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的设置。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个乐于并善于帮助学生发展的人力资源系统,提升教育者的服务水平。

人是学校最活跃的资源,是学校最大的生产力,拥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优秀的学校,开发教师的潜能,普通的教师可以优秀起来,学校会因此具有魅力和生机。

课程必然需要教师来实施,课程重组后,根据系统构建的培养计划,学科壁垒必然打破,教师角色必然需要多重扮演,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认为,家长也是“第二教师”,所以,我们的队伍建设应至少包括: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含教师、家长和校外辅导员等)建设等。

要从海洋阅读工程入手,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将队伍“捆绑”起来,用同题阅读、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增强服务者的底蕴,底蕴足了,服务水平自然也就会有所提高。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环境资源系统,挖掘课程“场”的服务功能。

学校环境是学校课程的“场”,既是物理的“场”,也是人际的“场”。我想,任何一所学校只要存在,那么就必然存在它独特的校园文化,无声地以浸润、弥漫、熏陶、感染的方式影响人、教育人。

2012年初我们出台了一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分为两大板块进行了整理和更新,在方案征集意见过程中,老师们也已开始“动”了起来,48岁的女教师孙玉娟格外活跃,找了好几位教师论证“博弈园”的科学性,再向我提交建议。还有老师对我说:“校长,我们的办公室、教室也养一些绿色植物吧,我……”“要是每天一早来到学校就能听到一首配乐朗诵的诗歌或者散文,恐怕也是很能怡养性情的吧!我们……”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创设真正有利于实施“探索教育”的现代育人体系,实现全程服务的跟踪指导。

我赞成“文化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的观点,学校制度可以分为红灯、黄灯和绿灯三级:红灯级为规范类制度,规定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黄灯级为评价类制度,评价做得怎么样;绿灯级为指导类制度,教师根据自己的选择可“照着做”,也可超越制度做得更好。

新学年开始,我们希望能在绿灯级的指导类制度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因为学校目前呈现的状况是:师与师之间差距较大,班与班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仅以语文学科为例,同一个年级,有的老师不但能够做到课本内容课堂完成(含背诵等),还能展开每天半小时阅读,每日一句积累,每节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于是,我们萌生了要具体地帮助我们的老师明了“课堂上提问的最佳时机”、“怎样指导孩子有效的阅读”、“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什么样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怎么布置、怎么开展?”等等,并将这一绿灯级的指导类制度定义为“培养指导手册”,这应该是干部为师生的服务吧。

新的学年,我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会更加脚踏实地抱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宗旨,带领我的同事“坦诚待人,激情做事、共享快乐”,开始新一轮追梦的征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