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野菜散文3篇
野菜曾经是人们的家常菜,如今摇身一变,已是餐桌上的贵客了;下面是有采野菜散文,欢迎参阅。
采野菜散文:采野菜
你采过过野菜吗?在5月3日,我就去采了一次野菜。
那天,阳光明媚。姥姥说:“今天下午我们去采野菜吧!”采野菜?听着还挺好玩的。于是,我爽快的答应了。姥姥说:“我们现在先找刀,然后找几个塑料袋。”
“找刀?找刀干什么?”我这么一问,在我身旁的李秋月(我的一位朋友)扑哧一声笑了。“你用手能把野菜拽下来吗?”她反问道。“噢,原来如此。”我似懂非懂的说。我和李秋月说话间,姥姥已经把刀和塑料袋找了出来。
下午,我迫不及待的说:“我们走吧!”于是,我们出发了。不一会,就到了野地。姥姥先找到一棵野菜对我说:“只要是这种你就把它挖出来装在塑料袋里就可以了。”“Ok.”于是,我们分头开始找了。我发现了一处野菜非常多的地方。于是,我就在那里采了起来。不一会,我们的袋子都装满了。我们便回家了。回到家,我们把袋子里的野菜倒出来。姥姥看了看我的,笑了起来,李秋月一看,也笑了起来。我奇怪的问:“你们笑什么呀?”姥姥哭笑不得的说:“你采的全是野草啊!!!”
“啊?”我晕。
采野菜散文:春来采野菜
春二三月,阳光飞舞,野花盛开。田野和山坡一片新绿。那嫩生生的野菜从泥土里冒出小小的叶芽,纤细的枝叶在微风里摇曳着春天的味道。整个冬天,它们蛰伏在漫长的寒冷和寂寞里,如今,漫山遍野都是它们天真而幸福的身影。
记得小时候,每天在野外山坡疯跑。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猪草割牛草,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阳光下,背着背篼的我们,被青草和野菜吸引,看着水灵灵的野菜,弯腰比赛,说说笑笑,认真地割。没一会就是大半背清香的猪草。接下来就是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们笑闹着到一块平地,四周是整齐油绿的麦苗,胡豆花开过了,豆荚饱满。蝴蝶在地里飞来飞去,小狗在身边跑来跑去。我们玩草叉,跳房子,抓子儿,笑声在大地上起伏飘荡。等我们玩够了,夕阳已走到西山。看着起伏跌宕的山峦,染上好看的橘色,就像一幅油画在眼前铺开。于是蹦跳着,那一背野菜跟随着,回到家中。那些岁月,自己也是一株野菜,自由自在生长在田间。春风来,摇摇身姿;春雨来,嘻嘻哈哈饮水。到了夏天,慢慢开花之后,在秋风里悄然隐退。生命又回到泥土,等待来年春唤醒。当然那个时候,因为贫穷和饥饿,野菜采回去,清水洗干净后做菜,蒸粑,炒来吃都是极幸福的一件事。清明草就是最好的野菜。清明前后,霜白的清明草,翡翠一般柔软地铺在地上,采回家,妈妈洗了,和着玉米粉揉匀捏成粑,放在锅里,架着柴火蒸。十来分钟,香气从灶台上弥漫来开,整个房间一会都是清香的粑粑味。孩子们欢呼雀跃,过年一般。当然,这些记忆我并不深刻,但还记得婶婶们给我讲起母亲她们那一辈人的这种艰辛而美好的生活体验。
而现在,我们的踏春,除了游玩,采野菜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当我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害怕了大棚里培育出的各种反季节蔬菜,采野菜既可让我们再次走回童年,又可享受到原滋原味最放心的餐桌上的美味了。
荠菜,是最普通最好吃的一种野菜。读过张洁的《挖荠菜》,但还是第一次认识。文英姐认真指给我看的时候,吃了一惊。那是我童年、少年打猪草时常见的一种野菜。叶子静静地贴着地面生长。散开后,像一朵绿色的花。稍微长大的就有白色的小花摇曳枝头,香气清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咏荠菜的名句,道出了荠菜这一野生之蔬,是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报春菜。它们不畏严霜寒风,由着自己的性子,拼命生长,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野蔬之珍品。
文英姐在地头采了许多,装了满满一口袋。印林采了很多野油菜,有些已经及膝高,开出灿烂的小花。而低矮幼小的,很嫩,透着水灵之气。后来我在野菜丛生的地里还发现了野莴笋。拔起来,有着白色的姜汁溢出,带着浓烈的清香,递给微雨,她说好香啊,想吃了它。于是直接就送往嘴里,吃得齿颊生香。一边嚓嚓嚼着,一边开心说:好好吃,好好吃啊。有点苦,但苦后有回甜。舒服极了!我抓起手里的油菜尖,也往嘴里送。油菜尖有野菜的清香,没有一丝怪味,吃起来真是美味。用微雨的话来说:这儿的东西没有污染,绝对原生态,免得带回家炒,维生素流失。这样吃下去营养多丰富。我们笑着,也是这样。于是争着寻野菜,直接吃掉。野地里,荡漾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像群孩子一般单纯而快乐。
春天是为每个人诞生的,如果你定要错过,那是罪恶。鲜花也是为每一个盛开的,如果你漠视花香,那是错误。所以,无论你多忙,为自己留一点时间,走出去,看看春天,吹吹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一切都会美好起来。
生活不仅在手机和电脑里,外面的世界宽广无边,走出去就会发现生活的节奏慢了,心胸大了,世界广了。这才是生活本来的节奏和面目。当我们淡漠或者遗忘很多东西时,外面的一切正悄然生长。美好一直在那里,诗意一直在那里。
蒋勋说:文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我相信,但凡有诗意的人,心中也一定有一片山水。走出去,山水都是你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写道: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行骸之外。当沸水遇上植物的嫩芽,再配上精美的瓷器,这是雅致。当淡淡的琴声,配上一双芊芊素手,再配上玉人一对,琴瑟之和,这是浪漫。手捧一本书的快乐就在于,你静坐榻前,身后布景是远山逶迤,烟岚迷蒙。江边沙岸,是芦苇飞絮,是夕阳流水,是孤鹜掠翅,那么,这片山水也是你的了。山水,自然永远是一个人的品性。而生存的意义又不仅在室内书内,也在自然山水间。走出去,你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时自然简单朴素随性的心情,尽在草木之中。野菜里,蕴含着生命的真谛。品位山水,品位人生。室内之乐,不外乎喝茶聊天看书弹琴;室外之乐,无穷无尽也!
采野菜散文:故乡的野菜
每年春天,我都会想起家乡的野菜。尤其是这个周末的下午,当我在涧河畔的公园里散步,不经意间发现草坪上的几株荠菜时,怀旧的思绪,浓郁的乡愁,立刻淹没了全身的每个细胞。
我一直认为,在那些清贫的岁月里,野菜是造物主对乡下孩子特有的恩赐,更是给我们带来无限童趣与纯情记忆的朋友。东风吹来满眼春,此刻若在故乡,他们早已在春风中折射着墨绿油亮的光泽,摇曳着袅娜多姿的身段了。我的久违的老朋友们,我怎能不忆起你们呢?
旧时老家的民谣里说:“富正月,贫二月,青黄不接三四月。”到我们儿时,虽然不像民谣中说得那样艰难,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确是实情。这不,忽如一夜春风来,簇簇野菜道边开,我的老朋友们赶来救急了。
首先登场的是荠菜,这也是最受乡亲们喜爱的野菜。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适应性极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井台边上,甚至是瓦砾堆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似乎只要有块空地, 他们就能扎根生长,全然不介意土壤是否肥沃,水分是否充足,那种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敬意。做出的荠菜鸡蛋馅饺子,更是难得的时令美味,鲜香扑鼻,回味悠长,令人赞不绝口,久久难忘。而这,不正是我的荠菜朋友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回报么?
绿油油、肥墩墩的面条菜也很值得一提。像这样的大好时节,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块儿,挎个篮子,带上铲刀,随便到哪个田埂地头,蹲下来小心寻挖,很快就可以挖上一满篮子。择好淘洗干净,放在沸水锅中淖一下,稍显毛糙的面条菜立刻变得光滑细腻起来,拌上香油、食盐、葱姜蒜等佐料调好,在面条煮到九成熟时倒入搅匀,不大一会儿,清香醇厚的气息便氤氲开来了,很能刺激人的食欲。
最奇特的要数茵陈。农谚里说得好:“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了当柴烧。”阳春三月是吃茵陈的最佳时节。这时的茵陈色泽灰绿,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故又称绵茵陈,性味苦辛、微寒,不但能够做菜,还能起到清湿热、利胆保肝、降血脂、降血压和抗菌等作用,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淘净后拌上面,均匀地摊在铺了干高粱叶的篦子上,用大火猛蒸,半个多小时后,一篦子松软嫩润、辛香可口的茵陈蒸菜就做好了。母亲总会提前把大蒜、青椒、生姜捣烂后加水调匀,再放入油盐,给我们做好调料。往往是蒸菜还没盛好,我便迫不及待地夹上一筷子,再蘸一下调料,往嘴里一送,味道真是好极了。回想起来,那是种蒸菜的辛香与调料的清香、香油的醇香相融合的味道,让人越吃越爱吃。
这还只是地面上长的一部分野菜,树上还有香椿芽、榆钱、槐花,河坝里还有水嫩鲜脆的菱角,都被我们做成调剂生活的各类美味。回想起来,故乡的野菜真是丰富得很啊!是他们让乡下孩子清贫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让我们融入自然,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了淳朴坚毅的品性。他们不愧是我们可敬的朋友,无言的导师。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正是对他们最好的注解么?
现在,儿时的伙伴们都去了南方打工,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村里却更加空寂了。只有这些可爱的野菜,仍在坚守着这片寂寞的土地,仍在为故乡奉献着春意,只是很少会有人去采挖他们了。有时我就想,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没有与大自然长期的亲密接触,尤其是没有野菜们的陪伴,我的人生将是多么的残缺,将会缺失多少美好的记忆。这种记忆,在这个日益浮躁与冷漠的世界里,愈发令人倍感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