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讲故事稿

2017-05-14

20世纪80年代的国学复兴热潮,刺激了国学经典的出版与普及开发,众多出版社相继加盟国学经典的出版活动,将国学经典用于多元选题的出版,对经典文本进行了注译、改编、解读、演绎等不同层次的再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学经典讲故事稿,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经典讲故事稿范文1

不道是非,不扬人恶

颜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夫子回答他说:“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仍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对朋友旧日的恩情念念不忘,对过去的仇怨不记恨,这才是仁德之人的存心。”

有一次武叔来拜访颜回,言谈之中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颜回说:“本来承蒙您到这里来,应该使您有所收获。我曾听夫子说过:谈论别人的不是,并不能显出自己的好处;讲别人的邪恶,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论,指责自己的错误,而不去批评别人的不是。”

颜回又对子贡说:“孔夫子说:'自己不讲礼仪,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讲道德,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道德,这是不合条理的。’夫子这句话,果真不能不深思啊!”

智慧小语:《弟子规》有云:“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又云:“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导我们,当看到他人有不是之处时,不能贬低、指责或宣扬,而是借此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况有时,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倘若无端地加以批判、宣扬,便卷入了是非谣言的传播之中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能怀着一颗包容宽恕的心去体谅他人,进而给予关怀、帮助、提醒,相信会让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也能让人如沐春风,从而心生惭愧,改往修来。

国学经典讲故事稿范文2

宋桓罪己

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宋庄公的公子御说,即后来的宋桓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

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智慧小语:古人曾说:“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宋桓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不愧是一代明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多反省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进步的可能和空间。

国学经典讲故事稿范文3

匡人解甲

孔子前往宋国,到了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又很相似,于是匡地的人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决一死战。然而,孔子此时,竟能平心静气,先检点自己有无过失。继而以礼乐教化,让子路取出琴来,请子路歌,自己来和,用那哀伤的曲调表达了委婉陈情之意。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发怒的匡人顿时冷静下来,仔细一思索,此人虽貌似阳虎,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原来,他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啊!匡人大感惭愧,也倍受感动,自动脱去了盔甲,以示不会侵犯,静静地离去了。

智慧小语: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或是突变,应当冷静思考,不要乱了方寸。因为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误会,若意气用事,反可能加深误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能够提起理智,以一颗仁爱之心,体察他人,客观面对,则将有助于误会的消除,从而化解冲突,使彼此更为和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