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十堰中考地理知识
十堰市成立于1969年,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十堰中考地理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2016十堰中考地理知识(一)
巍巍六盘山脉,跨越宁夏、甘肃、陕西三个省区,南北逶迤200余公里。数百年前,宁夏六盘山区曾是林木繁茂,绿树成荫。后因连年战祸和滥垦乱伐,山林被毁灭殆尽,土石裸露,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能从历史卷册中感念“晓来佳气凝浓翠,万古青松锁陇干”的盛景。
而今人们欣喜地发现,六盘山又现葱茏风采。冬日踏访六盘山,但见一座座排满青松和其他不知名乔灌木的山峰。移足谷底,满眼都是沙棘、白桦、落叶松等树木及郁郁葱葱的杂草,一条条冰冻的小溪或隐或现。越往山谷深处走,空气变得越湿润,小路两旁不时蹿出几只兔子,受惊的雉鸡拖着长长的彩尾,鸣叫着从头顶掠过……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确定六盘山为黄土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此后几年,宁夏六盘山区又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封山育林范围,使人为破坏行为基本停止,森林的再生有了保障。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相继实施,宁夏六盘山区进一步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寻求发展。
据宁夏林业局介绍,在过去六年间,宁夏六盘山区封育保护天然林78万亩,建设“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14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412万亩;同时,积极建立各级义务植树基地,年均植树500余万株。六盘山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28%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年降水量达600-800毫米,年径流量2亿多立方米,成为黄土高原名副其实的“绿岛”。
宁夏六盘山矗立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2000年4月,我国在这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地域面积达160平方公里,覆盖了西海固地区21个乡镇的40万人口,其中回族人口占57%。试验区结合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大力开发休闲观光游、森林探险游、历史文物寻古游、踏访红色革命遗迹游、感受回乡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使当地农民的生活魔术般地发生了变化。
地处试验区核心的泾源县,去年接待游客13.7万人,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3200万元。随着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这个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靠向游客出售当地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特色小食品,以及开餐馆、跑出租赚了钱。
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助力,宁夏六盘山区生态建设全面提速,其他后续产业也乘势崛起。现在,六盘山区及其外围50%以上的国有林场和数百家育苗大户,都能熟练掌握各类针叶树良种壮苗技术,仅六盘山林业局每年培育的各类优良壮苗就达540万株。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经果林产业方兴未艾。据介绍,目前宁夏六盘山区两杏、沙棘、柠条、枸杞和桑蚕等7个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固原市原州区累计建设枸杞、红枣、红梅杏、酥梨、大果沙棘等生态经济林8万多亩,从事技术指导、鲜果采摘、林果贩运销售的农民达1万多人,产区内的农民年人均经济林经营收入达1100元。
正是靠着旅游等生态产业及其他特色产业的支撑,到2004年底,西海固地区近90%的农民摆脱了衣食无着的贫困生活。在泾源县临近胭脂峡的黄花乡羊槽村,过去农民们在贫瘠的土地里广种薄收,好多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近两年通过参与胭脂峡开发,户均旅游纯收入达1550元。他们高兴地说:“旅游扶贫钱来得快,比每家给一头牛还实惠!”
2016十堰中考地理知识(二)
近日英国科学家公布了去年年底印度洋大地震发生后,受板块构造冲撞而发生变化的震中地区海床的首批图片。这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地震爆发后,海床首次被迅速观察得到的结果。图片显示,受地震影响,印度洋海底山脊已倒塌,并形成数公里宽的山崩地段。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文章报道,英国专家利用高清晰度的多束激光声呐对海底进行了扫描,这些图片显示,受地震影响,印度洋海底中高达1500千米的山脊已出现了巨大的倒塌,并形成数公里宽的山崩地段。科学家初步评估,地震发生时,印度和缅甸两块板块构造突然运动相碰时,印度板块构造被向下挤压,造成海床隆起一道山脊,海水因此向上涌出,结果引发了去年12月26日发生的东南亚大海啸。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地质学家还认为,这次地震产生能量是地质学家之前估计的两倍。这两位地质学家塞恩·斯坦和埃米尔·欧卡尔认为地震矩规模不是开始认为的9.0级,而为9.3级,因为地震矩的标度每增加0.3级,能量就大约增加两倍。历史纪录中最强烈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地震矩规模 9.5 级。
“通过获得的这些图片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引发地震的地质运送过程。”科学家表示。该研究最终可助于对将来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更新这一区域的航海图。
2016十堰中考地理知识(三)
大兴安岭林区雷电监测及雷击火预警服务系统于今年正式启动,监测系统将林区纳入有效防范雷击火的“安全网络”。记者从黑龙江省气象局了解到,总计投资1000余万元人民币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电监测及雷击火预警服务系统”,由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共同建设。整个监测系统“ 安全网络”由雷电监测站、自动气象站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这是中国首次大面积在林区应用该项技术,此举将改变过去森林火情监测只能依靠飞机巡查或人工瞭望等传统方式,在监测范围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横跨黑龙江、内蒙古两大省区,是中国重点国有林区,也是松嫩平原及东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但这一林区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春秋两季的大风干旱等气象原因导致几乎每年都有森林火灾发生;同时,由于该林区在春夏之交极易发生雷暴,因而又成为中国雷击火的高发区,森林火灾给国家财产尤其是森林生态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专家分析,由于这一林区人迹罕至,因此春秋两季发生的约70%的林火都是由雷电引发的。
据黑龙江省气象局有关人士介绍,这些雷电监测站将和遥感监测系统共同工作,将“落地雷”的时间、地点,林区火险等级、风力、土壤干燥情况等数据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这一雷电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监测“判断”雷击火点、报告林区火灾情况,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并能够为事后查找起火原因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