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科技论文

2017-06-17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育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物理教育科技论文篇一

物理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作为素质教育过程的主体,在物理科方面更应该加强以及搞活课堂教育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实践。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当然,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作到在能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一般来说,在物理教学中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伤失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伤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两人一组居多)。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第一,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

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这种猜测也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

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本中所出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等。以类比推理为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方法,作为学生本人,如果不喜好物理本身,他可以不用去深究物理量之间的进一步关系,但是学习物理的这种方法还是应该掌握的,曾经有人说,学过某些知识之后,把知识全部遗忘后留下来的就是素质。也就是说你对某个领域拥有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了能再学习的本领。

让物理学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或者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相应跟上。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环节和过程,包括备课、考试出题、教学测评、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教学研讨和交流等等,使他们通过转换角度,调整自己的方位,打破教与学的封闭和隔绝,体悟教学的真谛,唤起他们求学上进的精神动力,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扬长补短,多方完善,从而把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切以提高学生素质而努力。

素质这是一个包括非广泛的词,是一个没有界限的活动范围的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素质教育所要表达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有更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仅仅是个人看法。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待于我们更深入去研究,去探索。

物理教育科技论文篇二

在物理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道德教育是课堂教学中革命性的力量;强调每位物理教师都应寓德于教,促进物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交融发展, 每位物理教师都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深入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关键词:教书育人 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在德育大纲的实施途径上又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与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事实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根据上述精神,本人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认真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德育教育过程是随着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悄悄地、点点滴滴地注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积累起来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效果和作用是巨大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进行爱国情感熏陶

讲授各文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配置课本前页的彩图和插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例如:利用图像再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万众欢呼、激动人心的情景,学生也为之激动,引起了极好的感情共鸣。这些重大事件,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两弹一星”、奔月工程、神七上天 、超导托克马克、激光技术、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0年4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的事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拥有研究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2003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宇宙飞船首次把杨利伟送上太空,创下了宇宙飞船载人的历史。2007年的金秋时节,我国自己设计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东方红一号、宇宙飞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加强。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加倍努力。

二、道德品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点是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学习成绩好又有什么用!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惊世血案的主角马加爵死刑前的对话令人震惊。这一重大事件,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说明教育的失败。

三、通过讲授物理知识实施德育渗透

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在讲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电灯的发明,从此人类进入了电的时代。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他苦苦思索的“皇冠”之迷,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庆典。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υ-W的知识教学时;当我们讲述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的知识教学时,当我们讲述爱因斯坦狭义、广义相对论的知识教学时,我们可翻印有关爱因斯坦(1879-1955)简介资料。一方面让同学们了解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同时让同学们了解爱因斯坦的崇高道德境界。

例如当我们讲述天然放射现象、衰变、铀核的裂变等的知识教学时,我们可翻印有关玛丽·居里(1867—1934)简介资料。同样是一方面让同学们对玛丽·居里了解的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同时让同学们了解玛丽·居里的崇高道德境界。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四、教师树立以身作则的原则,对学生德育教育是最好在教育

古代教育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就是最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很多学校的许多物理教师恰如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一样,更多地把道德智慧理解为勤奋地、辛勤地、不浪费一分一秒地献身工作,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究。他们深深地懂得:道德教育只靠灌输是无效的,靠真诚和生命体验才是有效的。

例如:茅盾中学赵惠松老师为了给文科班上好“电容器”一课,到处去买有双金属片的日光灯上的启动器——“跳泡”.。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深地思考。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了态度,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教育可以说是迁移默化的,很有成效。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这是时代赋予物理教师的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美 Edwin M.Bridges及Philip Hallinger《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在领导发展中的运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美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p398。

3、美 霍尔·戴维斯《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p16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