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预防地震
当前,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地震是“群灾之首”,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那么,你知道小学生怎样预防地震吗?今天小编搜集了一些小学生预防地震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预防地震的方法
一、安全意识存在问题现状原因分析。
地震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使人们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自己家中,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有可能遇到。近年来,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有报道,剖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的现象及原因。
1、存侥幸心理。地处神州腹地,像地震这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应该说,我们也许或多或少存有一些侥幸心理,认为出现这种灾害离我们太遥远了。
2、遇到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自救。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 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震动前12秒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异常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决不能慌乱。地震发生的时候特别突然,防不胜防,如果不能在几分钟内撤离危险建筑,绝对陷入灭顶之灾。只有平时掌握更多的自救常识,在地震时灵活运用,才可保平安。
3、安全保护措施缺乏。例如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时由于部分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弱,抗震能力不强的楼房经不住地震引发的巨大破坏性能量,不少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使得孩子的伤亡数字增加。
二、增强突发性地震的危机意识及应对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为了把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在地震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广大小学生是这项工作的生力军,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大家都来提高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这是减轻地震灾害有效的途径。
1、社会各界对小学生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未雨绸缪应对措施。
小学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关心与重视。
A、利用网络、电视制作的动画片等现代科技手段宣传地震科学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动画片会小学生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欢乐,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动画片展现地震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的让小学生了解地震科学知识,掌握避震的逃生技能。
B、社区、家庭联手保平安。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父母是孩子早期安全教育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长对孩子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家长利用节假日在社区人员的组织下开展防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大手牵小手 安全共拥有”竞赛等)活动,带动家长的同时教育了孩子,影响了社会。
2、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防范于未然。
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高,对小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及了防震减灾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中普及防震减灾教育,其教育势必会影响扩大到家庭和社会,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途径。
(1)利用课堂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高防灾意识。
为了确保地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预防地震应急对策的顺利实施,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在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防灾对策教育,使地震科普知识和防灾知识得以普及并落到实处。
A、利用课堂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将地震的科普知识作为校本教材,在学校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通过一定的教学和活动形式把地震等的成因及危害,地震的前兆、自救和施救常识等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常识向小学生讲授,使广大小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并充分理解强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危害性,增强人们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通过大量地震资料和数据,使学生认识地震是地球内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是突发性的自然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消除对地震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B、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行宣传。
利用校内的宣传媒介,组织学生观看地震科普知识电影、电视录像、光碟;运用板报、橱窗、广播、宣传图画;举办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还利用特殊地震纪念日、科技宣传活动周等进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小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更方便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地震知识,为防灾、抗灾、救灾做好知识准备。
C、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地震科普兴趣小组。
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建立专门的地震科普展室,室内设置地震知识展板及挂图和图书资料等;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兴趣小组辅导员,另外再聘请一些专家和地震局工作人员担任兴趣小组校外辅导员,定期对地震科普知识进行辅导、讲解,兴趣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兴趣小组的成员不仅利用学到地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2)学校建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落实防灾措施。
心理专家指出,受到地震灾害后的人群,可能会产生抱怨、恐慌的正常心理反应。日本曾有过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冷静和好的心态,就是逃生力和减灾力。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自然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此时他的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见灾难临头会不知所措,不能及时逃离,而导致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及死亡等危险时,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除了这些:“正常的心理反应”之外,我们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因为害怕不是办法,担心也无济于事,坦然面对,设法自救,这才是正确自救时的心理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来保持这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呢?这当然与个体的特征有关,也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平时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有用的。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在灾害面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从小学生抓起,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A、防震减灾应急对策教育。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作为学校防震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学校制定应急预备(如:平时进行的应急对策教育、临震预报发布并实施时的应急对策教育、地震发生时以及震后实施的应急对策教育)方案。学校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才能在突发性灾害来临时处事不惊,沉着应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B、防震减灾演练,常抓不懈。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师生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如:训练要防止出现混乱,消除恐惧的教育和疏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救、互救训练
3、建造防震性强的建筑物和完善的保险体制。
据《成都晚报》报道,四川汶川地震中,整个北川县成几乎夷为平地,只有“刘汉希望小学”的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正是因为教学楼没有在瞬间垮塌,让学校的老师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全部安全撤离正在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导致的。我们所企盼的是,中国所有的房地产商多把精力用在“建筑抗震”研究上,所以,“建震不倒的房屋”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同时也希望有完善的保险体制,由投保人、保险机构,政府来共同承担巨灾风险。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地震逃生知识
不同处所避震要点
在学校教学楼内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在街上行走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在商店遇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在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在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