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哲理散文欣赏

2016-11-08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成功的,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人在有意或无意识地帮助你,你要永远感激他们。下面是有精美哲理散文欣赏,欢迎参阅。

精美哲理散文欣赏:付出才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愿此文与你共勉!

在晚清的历史上,胡雪岩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肯给予别人帮助”的精神也确实令人尊敬。一名商人在生意中惨败,需要大笔资金周转。为了救急,他主动上门,开出低价想让胡雪岩收购自己的产业。

胡雪岩不敢怠慢,经调查属实后,立刻急调了大量现银,给出正常的市场价来收购对方的产业。那个商人惊喜而又疑惑,实在是不解胡雪岩为何到手的便宜都不占,坚持按市场价来购买。

胡雪岩笑着说让他放心,称自己只是代为保管你的这些抵押资产,等你挺过这个难关后,随时都可以来赎回属于你的东西。商人万分感激,二话不说,签完协议之后,对胡雪岩表示自己的敬意后便含泪离开了。

商人走后,胡雪岩的手下们也纷纷不解。大家问胡雪岩,为啥送上门的肥肉都不吃,不但不趁对方急需钱叫低价格,还对给对方银子。

胡雪岩喝了口茶,讲诉了一段年轻时自己的遭遇: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只是店里的小伙计,经常帮着东家四处催债。一次,正赶往另一户债主家中的我遇上了大雨,路边的一位陌生人也被雨淋湿。正好那天我随身带了伞,便帮人家打伞。后来,每到下雨时,我便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一长,那条路上认识我的人也就多了。有时,我自己忘了带伞也不怕,因为会有很多我帮过的人也来为我打伞。”

说着,胡雪岩笑了笑:“你肯为别人付出,别人才愿为你付出。刚才那位商人的产业可能是几辈人,慢慢积攒下来的,我要是占了他便宜,人家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这不是投资,而是救人,到头来交了朋友,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点就帮点吧。”

众人听后,都沉默不语。后来,商人前来赎回了自己的产业,胡雪岩因此也多了一位忠实的合作伙伴。在那之后,人人都知道了胡雪岩的义举,官府百姓都对胡雪岩尊敬不已。胡雪岩的生意也好得出奇,无论经营哪项行业,总会有人帮忙,也有数不清的客户来捧场。不在别人遇到苦难时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不在别人落难时不闻不问,落井下石。肯为别人打伞才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人生在世,并不是充满竞争和掠夺,更多的是共赢。有了这种人格,人生定会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

精美哲理散文欣赏:年轻吃苦是福

我有两位远房长辈,吃过许多苦,绕过许多弯路,极其厌恶这两句话。

半个世纪前,他们本来在苏州读高中,然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送到无锡乡下去了。每当他们开挖田埂、捉取泥鳅、夏天被晒掉皮、冬天冻得要死、被乡下的穿堂风嗖嗖时,就对吃苦这种事厌恨无比。每当去找人反映情况,总能听到这句话。当然词句并非完全一样,意思却翻来覆去,万变不离其宗:

年轻人,吃苦是福,要多走弯路多吃苦,才好啊。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后来他们才知道: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苦。但当时的领导,背后这么说,苏州人就是娇贵,就是娇气,就是要让他们多吃苦,才好练出来。

他们吃了许多的苦。然后,在我刚出生不久的年份,三四十岁,就一个有风湿,一个有腰椎问题了。其中一个因为身体原因,内退了。

他们的同代人有些也吃过苦,事后还很自豪,觉得吃苦锻炼了自己。但他们二位不这么认为,尤其是风湿疼发作,尤其是腰椎不舒服到坐不直时,就念叨:吃苦吃苦,有个狗屁用!

理论上,如果设定目为是:让人少走些弯路?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增进学识、传递经验,甚至授人以渔。

所以世上才有书籍,才有学校,才有教材,才有老人们经验之谈的教诲。

比如,我爷爷以前炒虾仁,往滚油里倒水,手烫伤过,他后来很喜欢说这个,就是为了避免我们走弯路,重蹈覆辙。而不是让我们自己烫一次,然后记住了。

正是因为有了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传授,人类才有了今天。人类并不需要再被扔到荒野,学习钻木取火、茹毛饮血。

如果目的是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最直接的方法,难道不是直接传授给他们吗?

所谓的,让年轻人自己走走弯路吃点苦,通常是出于这么种意图:

许多年轻人,年少气盛,不肯接受经验教训,缺少学习能力或自理能力。那么,好吧,那就小马过河,自己尝试一下。

但请注意,这里的吃苦,是带引号的。

任何训练,其风险应当是被掌控的。事实是,大多数苦难,足以对人产生摧毁性打击。只有一些被控制的、细微的苦难,才让年轻人可以吃过一点苦,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才知道在逆境中,如何应对。

这种程度的苦,可以是有益的锻炼,但同时,依然是一种带有伤害性的方法,来用恐惧警示年轻人。

直接传授经验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是正面的引导。

让年轻人自己闯吃点苦头好少走弯路,是带有伤害性的激励。

就像我们说,教孩子游泳,把他扔水里,就自己会了,许多孩子是这样练出来的。但如果救护不当,也会有孩子会因此落下心理疾病,甚至肺病。

吃苦本身并无益处,只是一种特殊情境的营造而已。

所以:如果意在让年轻人在恶劣环境下锻炼锻炼,是好事。

在逆境中磨练心态,则很微妙。这可能激发斗志,也可能挫伤年轻人的自信心,留下心理阴影。后者对年轻人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比如,我们上一辈人经历过的那些伤痕,他们现在只能自我安慰说是有价值的——可是,是真的吗?

如果可以选择让年轻人不吃苦,我觉得,还是不吃苦为好。要对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实行惩罚式的残酷磨练,也得因材施教不是?

苦难毕竟不是好事。能作为教育的苦难,通常不是真苦难。

而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是史诗英雄,没必要用苦难来折磨他们。

人类累积许久的文明,是为了让大家过得好,而不是为了让人继续过刀耕火种生活的。

我有一个略带恶意的意思,不妨说出来好了。

有一些前辈,自己是在苦难里磨练出来的,于是相信了只有苦难才能考验人。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师,总觉得填鸭式教育才能培养真才。

这种心态,其实有些中世纪。很经验主义,还很主观。

他们无法接受其他的方式,是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见识过其他的方式。

另一种逻辑则更可怕。

我认得一位我外公的领导,亲口对我外公这么说我舅舅:

“我们都是吃苦出来的,他凭什么一开始就能享福?”

挫折教育不是坏事,但许多执行挫折式教育的人,其心态和逻辑,并不那么美妙。人类发展到现在,靠的毕竟是知识的累积与经验的传授。我们的终极希望,也是以后的人可以少用苦难来换取经验。

而不是重新从刀耕火种摸索,让某些人得以满足:“哈哈你们吃苦了,才知道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吧”。

当然,最后还有一种人。他们宣扬你吃苦对你是有益的,所以少发一点工资少放一些假是有益的锻炼,这通常是因为:

他们是你的老板。

精美哲理散文欣赏:为有人批评你而感到高兴

也许我们会对别人的批评非常敏感,以为那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急于要使我见到的每个人都认为我非常完美。要是他们不这样的话,就会使我忧虑,我就会想办法取悦他们。可是我越是要讨好别人越不会受到欢迎。所以最后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超群出众,你就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的好。从那以后,我就决定只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对恶意的批评和攻击一笑了之。”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意见看法与自己相左的人。我们认为自己十分优秀的业绩或得意报告却被他们贬得一文不值,我们竭尽全力做出的创意被他们指责为脱离实际,我们常常认为做得很好的事却成了别入批评的焦点。面对这些批评,大多数人都会头脑发热,生气地据理力争,甚至还会用非常恶毒的话予以还击,结果使事情变得更糟。还有一些没有主见的人,一听到别人的批评,马上就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从而在成功路上走了弯路,这对自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其实,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总会有人对你的表现提出反对,过分看重别人的批评,只会增加自身的压力,如果仅仅因为批评而否定自己,更不是明智之举了。

例如,在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中,竞选中的胜出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所谓的压倒性胜利指的是有60%的人投你的票,也就是说,就算是一个大赢家,也还是有40%的人投反对票。明白这个道理,在别人的批评面前,就能保持冷静与开阔的胸襟了。毕竟没有一个人好到无懈可击,可以避免批评的。20多岁的男人要想成功,就要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评,用别人善意的批评来衡量自己的言行,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往往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这对你事业的成功不无好处。对于他人的意见,心胸狭隘的人可能会把它看成是包袱,而心胸宽广的人则把它看做是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机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是要怀疑自己,而是在相倍自己的同时,再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看不到事物的客观真实性。批评通常分为两类:有价值的评价和无理的责难。不管怎样,坦然面对批评,并且从中找寻有价值、可参考的成分,进而学习、改进,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汤姆是一名厨师,他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著名的度假村工作。每到周末,许多有钱人就到那度假、游玩。有一个周末,当汤姆正在厨房里忙碌不堪时,服务生端着一个盘子走进来,对汤姆说:“有位客人点了这道油炸马铃薯,他抱怨切得太厚了。”汤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