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艺术研究论文
民间性是传统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不可能缺少民间的这个层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艺术研究论文范文一:认识民族民间艺术
摘 要: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援与民族根基,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是有多么的重要了,而在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美术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笔者结合当今民族民间文化的特征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民间艺术;完善;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2
在民族群体中,民族艺术是其长期进行劳动创造和智慧的体现和结晶,民族的品格精神价值取向和各种行为方式等等也是由民族艺术所塑造。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具有多姿多彩民族民间文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疏于保护,使民族民间艺术流失严重,有的地方甚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我本是学绘画专业的,对于民间美术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看着这些民族艺术的流失难免心怀感伤。
一、民间艺术的特征
1.民间艺术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所谓民间艺术,其体现的就是民间所创造出来的艺术,而并非贵族艺术或者宫廷艺术,它是艺术领域中的其中一个分类。“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宽广的领域,许多的“绝活”也存在于“民间艺术”中,比如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有绣花剪纸皮影和狮子舞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越悠久,其文化积淀越深厚。我省的苗族、布依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别是我省的服饰里的蜡染、刺绣上表现了苗族迁徙的过程、生产的过程、诞生的过程,以及反映着苗族人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它是苗族色彩斑斓的历史记载,也是苗族动态的文化体现。除了蜡染、刺绣以外,还有芦笙、民族织锦、雕刻、原木艺术等民间艺术。
2.民间艺术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的特征。
从民族艺术的层次性中,展现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层次性是从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度来说,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了解民族民间艺术多局限于民族民间艺术的表层,比如形状、外貌等,这是普遍被大多数人掌握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印象。而我们透过表层,就看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这种层次性是环环相扣的。
3. 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的特征。
各民族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切联系的,而民族民间艺术亦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特征,海纳百川,从而将其融合在自己的民族个性中,形成完整的民族特征,推动民族艺术的整体发展。
二、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上,我省在这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却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民群众在认识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由于贵州的地理条件和人民的思想,民族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并加速消亡,许多地方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同时在对其传承和保护上缺乏相应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没有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和规划,许多民族民间文化遭到了破坏和流失。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非常淡薄,这样的思想和意识有待普及和提高。
2.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流失极为严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浓郁淳朴,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海纳百川。侗族的建筑艺术,剪纸,服饰和歌舞等丰富神秘,彝族火把节原始而气势磅礴。但是随着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来临和不断冲击,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来了,却使原本淳厚的民族民间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入侵,许多极富地方特色的本地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极富特色的侗族建筑濒临灭绝,侗族歌舞,刺绣等等无形文化艺术流失极其严重。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由于传承人的素质不高,使得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丢失现象,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出现了不完整性,甚至有些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状况,这加重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流失。
3.民族民间艺术的宣传力度不够。
贵州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底蕴。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宣传。这种无形的资产是一种潜在的有着巨大的价值,从目前的宣传状况来看,贵州的宣传还不到位,外边的很多人都只知道贵州有个黄果树瀑布和威宁的草海,而对于黔东南黎平的肇兴侗寨,从江的高增鼓楼,镇远的中国文化名城和六枝的梭嘎村寨等却很少有人知道。
4.民族民间文化资金的投入应得到政府的扶持。
贵州作为一个拥有许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民族省份,其民族民间文化极为众多,但是由于政府的不重视,长期以来在资金的投入上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比较少,这使得许多优秀而不可再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因国家的文物部门没有足够的收购经济,被许多国外的旅客以很低廉的价格买走。另外,在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研究和保护中,离不开大量经费的支持,但是由于我省是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因此在专项保护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入,民族民间艺术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三、完善措施
1.坚持弘扬主旋律,体现先进文化艺术、前进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民族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群众积淀下来优秀精神文化成果,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是历史的见证,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得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因此,应把民族民间艺术提到议事日程上,相关文化行政部门应把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纳入到工作范畴,向人民群众介绍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重要性,提高他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自觉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队伍中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精神,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2.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实现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汇与融合的原则
民族民间艺术涉及的面很广,不仅包括少数民族的服饰、器具,还包括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方方面面。因此,完善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必须立足于各个地方的民族特点,进行保护。贵州近年来,举办了多次民间艺术的轰动展览,把我省多侗族、苗族、布依族的文化艺术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3.遵循民族艺术发展与民族地区建设,以及民族艺术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原则
就在去年,一次机会怀着期待的心做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去到六枝的梭嘎,可是到了那里早已物是人非,本身的村落没有的,村民的生活也不一样的,住的是砖房,穿的是汉衣,等游客去到那里才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跳一场舞、唱一首歌,村民的生活确实满带笑容,那一刻我真不知道是为文化艺术的消失而哭,还是为村民们自认为生活好了而笑。
长期以来,民族民间艺术的开发和保护的矛盾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调和,有的地方为了保护民族地区房屋的原型,群众的房屋已经不能住了也不允许维修,本文认为这种没有建设的保护是短暂的,也是不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保护要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上,不能主观抑制民族的发展。因此,完善民族文化保护要遵循民族文化艺术发展与民族地区建设,使民族文化艺术在发展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4.坚持以人为本,鼓励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
贵州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没有专项资金用于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艺术上,致使许多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因为设备设施差而无法保存,面临腐烂和破坏的危险,这就要求政府及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维护上,比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质量高设备好的专题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单位,对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可以设定一些专项奖励资金,鼓励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这样让他们参与进来,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极为有利。
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不是单靠一个人、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努力,需要国家方针政策作为指导。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职责,在政府宏观调控的领导下,文化艺术行政部门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给予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时间和空间,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建立良好运行工作机制,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民族艺术研究论文范文二:民族艺术之花
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
蜡染的历史起源
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在历史文献中有关蜡染的记载很少。《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等虽有“染彩”、“斑文布”、“卉服鸟章”等记述,但都没有确指蜡染,到了宋代的文献中才对蜡染有明确的说法。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其中叙述的蜡染工序,显然并非从南宋开始。后来的《贵州通忐》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可见蜡染已由以蜡灌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
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蜡染是在唐代开始盛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缬屏风”,都是唐代遗物。在贵州省平坝县下坝的棺材洞里,前些年出土了宋代苗族点蜡幔及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这些都是蜡染流传悠久的历史见证。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住房的装饰还是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也不管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祖敬神还是服饰佩带织绣花样,各式各样的蜡染工艺织染活动,都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息息相关,使得蜡染工艺和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傩戏等活动一样,具有某种“全文化”的功能,在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强大的中心文化辐射挤压的边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形式。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有关蜡染的传说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故事:
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愣,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的地域分布
贵州大多数县、市都有蜡染流传,而且还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苗族、布依族、水族居住的地区更是蜡染盛行的大本营,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少量蜡染出现。蜡染流传的地域广,不同地域和民族间蜡染的风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总体来看,贵州民间蜡
染在不同地区的风格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得妙趣。
安顺、镇宁一带的苗族、布依族蜡染
安顺、镇宁一带地处黔中腹地,为古夜郎国的中心地区。这里居住着许多苗族和布依族同胞。安顺的苗族蜡染和镇宁的布依族蜡染各有特色。安顺一带的苗族喜欢在袖口、襟边、衣背脚、背扇(即儿童背带)上面装饰蜡染花纹,以背扇上的蜡染最精美。
蜡染的传统纹样分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类。自然纹取材于花、鸟、虫、鱼等自然物,但又不拘泥于自然物的原形原貌。几何形纹样一般采用四面均齐或左右对称,力求整体效果的统一。点、线、面组成的图案纹样配合得当,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多见的是点子纹。制作者们还喜欢在蓝、白相间的基础上涂上红、黄两色,称“笔彩”。
古老的方法是红色用杨梅汁,黄色用黄栀子碾碎泡水,红、黄两色与蓝靛相碰,则成草绿、赭石等中间色调。这就形成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蜡染中并不多见的多色蜡染,或叫“五彩蜡染”。
这种多色蜡染色彩对比鲜明,如锦似绣,十分艳丽。镇宁一带布依族的服饰比较独特,妇女穿的长裙及脚背,头包条纹头帕及肩,胸系长围腰,未出嫁的姑娘头上盘两条粗辫,已出嫁的头上则戴笋壳衬里的长形头帕,称“假壳”。
她们服装上的蜡染多为几何形纹样,有螺旋纹、圆点纹、光芒纹、网纹、花叶纹等。其中以螺旋纹多见,它从圆心往外打圈,粗细一致,若用双线,双线不并轨,衔接无痕迹。这些纹样结构严谨细致,对称统一,虚实相应,刚柔相间,颇为美观。色彩除深蓝色、白色外,又添浅蓝色,使层次更为丰富。
黄平一带的蜡染
黄平在黔东南北部,这里的妇女服饰也很独特,穿着起来很像着盔甲的武士。她们的衣服有挑花和蜡染装饰,十分醒目。
传统蜡染纹样为几何形的螺纹、云纹、回纹、太阳纹、踞齿纹、三角纹、带纹、光纹、雷纹等。自然纹也不少,有山雀、蝙蝠、鱼、花草、石榴、葛藤等,鹰纹多有出现。其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纹中又套几何形纹,使图案更为丰富。对自然纹的描绘似乎比其他地区更大胆,有些动物只见轮廊或部分肢体,有些互不相干的动物、植物又奇妙地组合在一起。
榕江一带的蜡染
榕江地处黔东南南部,为侗族、苗族聚居地。这里兴华乡的苗族蜡染极有特色,多见龙的纹样。
龙纹主要绘在3年举行一次的“鼓社祭”庆典的鼓藏幡之——卜,龙形似蛇体,或盘旋,或舒展,头部有锯齿纹。有的鼓藏幡上的蜡染分为12个方块,表现出12种不同的几何纹图案,如鱼、蝶、蚕等。迎灵时每户人家都要挂幡,走在仪仗队前,渲染出一派庄严、肃穆和神秘的气氛。“踩歌堂”时有些男性穿的花袍、戴的头帕、系的腰带,也用绘有龙纹的蜡染布制作。近年来,也有人将吹芦笙跳舞的场面绘入蜡染之中。
丹寨一带的蜡染
丹寨地处黔东南南部,丹寨一带苗族地区的蜡染造型粗犷,除用于衣服外,还多用于面积较大的床单、门市、包片上。蜡染的纹样朴实生动,多变化,主要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物,但却不是对自然物的如实摹拟,而是通过对它们的观察、体验、提炼,并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来的。
这些纹样常见夸张、变形、奇妙组合的手法,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稚之趣。如将锦鸡的尾巴画成一束蓓蕾,将公鸡冠画成一朵花,或一株石榴,或一只桃子;将鸟的身躯画成鱼的身躯,将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等等。此外,也有几何形纹。在点蜡时有些制作者在上浆的白布上安排底样,简单的纹样用指甲画出轮廓,复杂的纹样用细针刻画,圆形以反扣的碗作样。有的还用竹片、稻草作尺子,用竹筒作圆规,将花鸟剪成剪纸作样,然后再用细针刻画。在此基础上画出的蜡画,便相当整齐规范。
贵定、龙里、开阳一带的蜡染
贵定、龙里、开阳地处黔中,居住在这一带的苗族将蜡染与刺绣结合在衣裙、背扇、帽子等服装的显要部位上,加上一块挑绣图案,而在头帕、包帕、背扇上,则保持着蜡染的固有风貌,其纹样构图严谨,线条生动,层次分明。在小孩子的口水兜上,纹样更出现多种造型。
织金、纳雍、六枝、黔西一带的蜡染
织金、纳雍、六枝、黔西等县地处黔西北,这一带的苗族妇女的装束与其他地区的苗族妇女有明显区别,比较粗犷豪放。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蜡染制品
描绘很工细,画面也很饱满。
纹样主要是几何形纹,其中有一些是自然纹的变异,以蝴蝶纹多见。自然纹主要出现在小幅蜡上,鸟纹较多,画面疏朗。
这里点蜡没有底样,传统的纹样靠记忆传承,点蜡时不借助剪纸或别的工具,只凭手绘,真是不用规矩自成方圆。蜡染能手们夸耀:她们画的线可以用直尺量,圆形可以用圆规量,分毫不差。织金的珠藏和纳雍的弯子寨一带,纹样的线纹细如毫发,堪称一绝。六枝梭嘎的苗族蜡染别具一格,纹样无大花,均为几何图形的细碎花,多于细格中绘圆点。
贵州蜡染走向现代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在全省各地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一向被文人 文化视为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的贵州民间蜡染,逐渐从山川、河谷、坝子走向市场,进入了城市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广泛的 应用前景。但与此同时,庸俗化、商品化的危机也困扰和阻碍了蜡染作为一门高品味的、独立的 艺术样式的 发展。对此贵州艺术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并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富于成果的探索和实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 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贵州省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美展”,可以看作是这一探索的最初硕果。其中,马正荣、刘雍等人从学术角度对贵州民族民间蜡染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和研究。这些建设性的基础 工作,为贵州民间蜡染的搜集、保存和推陈出新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原始素材和资料。
其后,陈宁康、傅木兰、蒲国昌、周世英、陈大庆、刘雍等艺术家,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对贵州民间蜡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全方位研究,并站在现代文化的高度,广泛汲取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把贵州蜡染的艺术创作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陈宁康、傅木兰、蒲国昌、周世英等艺术家的努力,贵州蜡染的文化品格在今天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质变:逐渐摆脱了小巧的工艺玩物属性和商业化、庸俗化的侵蚀,并作为一门独立的、高品味的现代艺术样式进入了当代文化的视野,从民间的、实用性很强的工艺层次,上升到个体的、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层次,真正成为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的大景观的艺术。
贵州民间蜡染走向现代的嬗变,既是贵州当代蜡染艺术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的结果,也是具有强大内在生命力的民族民间艺术求存图变、回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它表明,在多元的东西方文化的观照碰撞下,植根于本土文化的生命沃土,探索现代蜡染的表现形式,从传统中开出现代新义,仍是包括贵州蜡染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走向现代性重建的可行之路。
浅谈民族艺术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产品艺术设计中的民族传统文化风格论文
2.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3.浅谈云南民族文化论文
4.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5.浅谈传统文化毕业论文
6.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