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论文

2017-06-02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一种有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危险情感,部分学生时常会出现这种心理。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嫉妒心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并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论文篇一

《大学生嫉妒心理研究》

【摘要】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一种有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危险情感,部分学生时常会出现这种心理。通过对嫉妒心理定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存在的嫉妒心理的现实内容,总结出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危害,并从“积极引导大学生消极嫉妒”方面,阐述大学生克服嫉妒心理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使情绪处于紧张状态。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嫉妒心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并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嫉妒心理的存在对社会风气、人际关系、个人成长乃至嫉妒者本身的心理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正如莎士比亚说:“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1]。

1嫉妒的定义

由于嫉妒这种社会心理和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产物,而目前对其专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又廖若星辰,所以对嫉妒的定义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厌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这个定义的突出特点是将嫉妒定义为一种“情绪状态”。日本《广辞苑》为嫉妒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2]。

2嫉妒的心理特征

2.1嫉妒对象的同质性

正如斯宾诺莎说:“人不会嫉妒树木的高大和狮子的勇猛。”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由于优于或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大学生年纪相仿,资历相似,有太多的相同条件,特别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2.2嫉妒的排他性和攻击性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情绪,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产生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和憎恨的不健康情感。嫉妒是损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卑劣的情欲,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并很快导致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产生。而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还有报复性,他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的精神损伤。当行为主体觉察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时,而这种差距中的优势却被嫉妒对象所占有,这时主体就有排除嫉妒源的心理,甚至千方百计地谋求取代对方的优势。

2.3嫉妒的伪装性

也许是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或是自嫉妒产生以来,由于其危害性极大,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怀有嫉妒心理者一般不愿坦率的表达出来,往往是像鸵鸟一样喜欢藏头露尾,企图使人不容易察觉。尤其大学生自尊性强,更不愿让人看出其心理狭小的一面,所以更善于伪装[1]。

3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危害

对嫉妒者而言:首先,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发生心身反应疾病,进而加剧消极的心身体验,产生忧愁、悲观、怀疑、痛苦和自卑等消极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损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者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心情不舒畅,想方设法攻击,贬低别人以提高自己,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一门心思的读书学习,耽误了学业。再次,嫉妒心理发展到极端时,仅仅采取口头上轻度的攻击已不能消除嫉妒者心中的怨恨,所以他们会不择手段,使对方受到一定的直接的伤害以求得心理平衡,因而导致犯罪。最后,嫉妒者要发泄自己不满情绪来达到心理失衡,这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限制交往范围,压抑交往热情,甚至反友为敌。

对被嫉妒者而言:首先,被嫉妒者陷入受攻击的环境中,削减了其积极性,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或社会的风气,显然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再次,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才的评价和采纳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公平对待。最后,由于嫉妒者的心理特征,对被嫉妒者排斥和攻击,自然,对被嫉妒者的人际关系交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高校校园而言:嫉妒心理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只对自己负责、宽容,对别人尖酸刻薄,对自己避重就轻,喜欢搬弄是非,制造流言蜚语,致使歪风邪气盛行。影响优秀人才才能的发挥,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产生矛盾,最终影响了整个校园的良好的积极进取的风气[3]。

4大学生嫉妒心理的现实内容

4.1评优与奖励方面

评优与奖励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一个方面。首先,这种评优与奖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利益。评优对于个人荣誉和以后的就业都有极大的好处,奖励则与金钱挂钩。显然,荣誉和金钱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次,一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强,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得到老师和社团的肯定,年终的加分并入学分中,这就导致学分与成绩不成正比。而任何评优都是看总分。所以一部分努力学习的同学最后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最后,大学生对学校的评优与奖励制度不满,间接的将这种不满发泄到获得奖励的同学身上。

4.2家境方面

在高校中,一些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在穿衣打扮上、日常消费等诸多方面都不如家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勤奋学习,期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现状,一旦付出与所得未成正比,便滋生自卑、怨恨,认为他们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家庭条件的优越,而自己最大的不利的因素是较差的家庭条件。

4.3人际关系方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在民主选举中的能够胜出。许多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成功。一些人际关系不好而无力改变现状的大学生,往往会对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心存嫉妒,有时还会把自己在竞争中的失败或名次排列的落后迁怒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学[4]。

恋爱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形形色色的恋爱方式,尤其是一部分感觉不如自己优秀的同学有一份童话般的爱情,而自己却孤单寂寞的走完大学四年,不免让其产生羡慕,甚至嫉妒心理。

4.4就业方面

临近毕业,大四的学生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着,考研、考公务员、考编制,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不愿意付出努力,对自己不能客观的评价,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目标飘忽不定。心中难免滋生浮躁不安的情绪。当面对他人继续深造或是有份比较不错的工作时就会羡慕,甚至嫉妒。

5克服嫉妒心理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嫉妒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危害性。同时,它的成因也有规律可循,下面就根据这些成因提出几种克服嫉妒心理的策略。

5.1提高个人思想水平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除了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外,还应注意,在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其次,要有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是很大的,能人背后有能人,要想自己一切都胜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自己在某一方面永远超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别人超过自己也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逐步树立起这种大度的胸怀,那么也就不会以自己的暂时的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处于劣势时一蹶不振。

5.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以公平的竞争环境来疏导嫉妒心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当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和地位发生变化时,心理宣泄的方式就只能走上嫉妒之路,因为没有合理的可以超越别人的方式,那么就只能不合理的超越,这种情况为嫉妒心理的形成开了有机可乘的绿灯。而只有合理的竞争才真正是对嫉妒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亮红灯。其次,要以法律和道德环境来制约嫉妒心理。最后,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扶直正气,去除邪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使嫉妒心理无立足之地。

5.3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和行为,开始自然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思想文化水准不高,道德修养欠佳,甚至本身就有嫉妒心理。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再遇到一定环境和条件时,就可能产生嫉妒心理,进而发展成为嫉妒行为。所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减少或消除嫉妒心理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雪莲,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原因及自我调节方法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报,2006,3:40-41.

[2]寒心. 嫉妒心理学[M]. 5版.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5:29-32.

[3]朱荣珍,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及调节[J]. 社会心理学,2004,6:5-7.

[4]陈菲,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克服[J]. 交通高教研究,2002,2:74-7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