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4哲学常识易错点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比较抽象,容易混淆和记错的知识点比较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4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4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总结一
1、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2、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物质就是桌子、椅子、黑板……
5、物质和意识互相决定。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运动的、有形的、有规律的,后者是不变的、无形的、无规律的。
6、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梦。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本质来自于是乎外部的客观世界。
8、意识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9、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10、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电脑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12、物质决定意识,神是不存在的,因而关于神的观念也是不存在的。
13、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因此世界的本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14、自然界可以正确认识,许多社会问题不能正确认识。
15、任何时候都会有尚未认识的事物,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16、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意味着意识的作用是无所不能的。
17、人类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客观事物。
18、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1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20、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21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2、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23、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同客观存在原型是应当一致的。
24、“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指“精神”和“物质”的直接转化或二者地位的变化。
25、生活中老师与同学具有联系就是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概念。
26、联系的普遍性,就是指事物与周围四面八方事物的联系普遍的。
27、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8、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29、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甚至取消客观联系。
30、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31、一切在前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原因,而在后的事物或现象都是结果。
32、原因与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相互转化。
33、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都互为因果关系。
34、整体就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或完整的事物。
35、所有事物的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3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38、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实现事物的发展。
39、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40、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政治必修4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总结二
41、价格上涨和下落就是规律。
42、哲学规律就是指价值规律等。
43、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改造和消灭规律。
44、规律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不变的。
45、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人们主观赋予的。思维规律可以被创造、消灭。
46、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47、解放思想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48、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49、矛盾的转化就是发展。
50、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就是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
51、“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52、矛盾就是事物内部双方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53、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优点和缺点。
54、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人主观幻想的。
55、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了各种事物的个性和特点。
57、任何事物都有主、次矛盾之分。
58、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5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能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直接决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60、事物的性质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1、坚持两点论看问题,就是指一切事物的矛盾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
62、外因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63、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的作用同等重要,两者共同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64、机遇就是命运。
65、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66、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量变也能引起质变。
67、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量变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
68、质变就是发展。
69、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70、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可以用直线和圆来表示。
7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72、新、旧事物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
73、承认变化就是唯物辩证法。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的唯物论。
7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5、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7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是否承认联系。
77、“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78、任何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都是直接合二为一的。
79、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具体,这说明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80、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政治必修4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总结三
81、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真理都属于正确认识,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82、有的现象表现本质,有的现象不表现本质。假象是错误的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83、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现象表现同一本质。
84、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属于理性认识。
85、感性认识是表面的、多变的、外在的东西,理性认识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变的东西。
86、感性认识离不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目的。
87、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表现出来。
8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低级认识,理性认识是高级认识。
89、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客观的,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主观的。
90、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91、认识的两个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是理性认识;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92、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参加实践,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9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94、敢想敢干就是创新精神,不固守书本才是创造性思维。
9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6、人的属性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性制约人的社会性。
97、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辙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98、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99、哲学上所讲的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并非人皆有之。
100、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101、正确的价值观应该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在我国现阶段,正确的价值观应符合党的基本路线。
102、集体主义坚持集体利益,个人主义维护个人利益,因此人们既要坚持集体主义,又要坚持个人主义。
103、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应当放弃个人利益。
104、谁追求个人利益,谁的人生就失去了价值。
105、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都是正当的。
106、人人都有个人利益。自私和利己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107、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108、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就越大。
109、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10、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11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一切索取都是不道德的。
112、人在政治上的地位越高,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获得的金钱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113、“金钱不是万能的”,这说明有无金钱并不重要,因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追求理想和事业,“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说明金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
114、 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就能干出一番事业。
115、理想和现实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理想高于现实。
116、任何理想都是鼓舞人们为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动力。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7、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因此无论是个人理想还是社会理想,今天的理想一定是明天的现实。
118、实践是与意识根本对立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11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20、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121、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一个标准。
12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指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123、认识对实践有科学的指导作用。任何实践都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12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透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125、“眼见为实”,凡是实践中得来的知识都是可信的。
126、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127、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28、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