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本质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但是现代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养生,那么,现在的太极拳真的能伤人吗?掌握太极拳的特点,你会发现,在太极拳实战中,太极拳是灵活多变的功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本质。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本质
初学时,虽也注重姿势的正确,但紧接着就深入到抽象的内容去研究了,不老在外形上用心。太极拳研究的对象,是遍体的柔软、内劲的虚实、触觉的灵敏、全身的完整。
太极拳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前人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在巧妙地研究力学。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疲劳,或在工作 中推迟疲劳出现的时间。
做事可以事半功倍,费力少而可以成功,因为做到省力,就不会无谓的浪费体力,所以太极拳走了柔软的道路。
运用在技击上,它反对大力欺小力,不主张硬拼硬斗的力胜,而强调运用智慧与灵巧。太极拳在技击上的胜利,主要是一法应万法的胜利,是智慧的胜利。
或者通俗地说,是聪明人对笨人的胜利。但要学到那一份智慧,必须舍去主观主义和后天的拙力。困难之多,恐怕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
太极拳动作缓慢,呼吸自然深长,是自然的气功。动中求静,是静功。内劲节节贯串,是导引。注重虚实,是阴阳学说。对敌无定法,因人为法,反动主观制敌,符合孙子兵法。
生活领域应用广泛,富含哲理,很难找到其他技击与太极拳相媲美,只是因为太极拳是一种不常用的名词,无形中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使很多年轻人不得其解。
其实也简单,太极分阴阳,阴阳在拳中代表虚实。也不过说明此拳极为重视虚实变化的意思。其它的拳术,并非不讲虚实,不过不论外形上组织得如何严谨、细密,但远不如太极拳对虚实研究得深入,不如推手听劲用思想上的灵觉判断虚实更为精确也。
现在的太极拳真的能伤人吗
曾经的太极拳一度被人们视为老人拳,其实年轻人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也非常多,我们今天一起探讨一下,如今的太极拳是否能真的伤人。
其实说到太极,大家都并不陌生,说到太极很少有人把这些联系到自己的身上,对于我来说,这种武术只是那些室外高人在修炼,还有一些广场上一些健身的大爷、大妈在学,就在昨天晚上,早早的吃完晚饭就出去溜达,看到广场上面好几个老大爷在练太极拳,过去我就问领头的那位老大爷,大爷现在的太极拳能伤人吗?“小伙子”要不你打我一拳试试,此时脑海中想到一个段子,就是一男子,跟一名练太极的老大爷切磋,老大爷让男子打他一拳,男子一拳上去,结果赔了四万多!开个玩笑。
就在老大爷说完那句话,我就走到老大爷跟前,大爷咱们俩切磋一下吧,大爷说"好哇“(我心想,我一米八的个头,应该能应付了吧)说话间就摆开阵势,相互抱拳敬礼后就开始了,我先一个直拳朝着大爷打去当然我心里也没底,就只用了三成的力气,就在拳头快到大爷面部的时候,大爷一个窍秒的躲闪,右手抓住我的手臂往后一扯,脚下朝我膝盖一踢,然后轻轻一推,瞬间倒地。此时对大爷佩服的不要不要的,瞬间有种拜师的冲动。
传统太极拳是具备技击功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的技击功效已无用处,因此,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开始强起来。
后来得之,这位老大爷是太极拳的第n带传人,从小就开始练习,怪不得这么厉害,“大爷,那你跟你练习的这些人。不是跟你一样?,”大爷摇头说“他们只是学习的招式,至于这些内功,要长时间练习,招式健身足以了。
其实中国的各种武术包括太极,其创立都是为了防身,目的就是搏斗。那些太极的真正传人练的的真正的太极,攻击性很强。但是现在一般群众练习的太极则没有多大攻击力,可以说是健身有余,防身不足。
我在学校见到一个武术协会教授太极,只练招式,而不练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基本功,这样练出来的太极只是花架子,并不能打人。所以,太极可以用来搏击,但是这要给高人学习,一般的太极拳是不行的。
学习太极拳要做到气沉丹田,通过修炼丹田增强身体内力,强化内功,这样在太极推手中,可爆发很强的力量。
太极十年不出门,是说这种功夫修内功的,练柔的,久柔成刚,把全身的僵力、拙力(后天力)先卸掉,练成四两的棉花力(先天力),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一般需要3-5年吧,再就是体会柔力吸收和化解(吞),又叫挨打,又是三年;更高层就是体用上的神凝阶段,借力打力,太极无手处处手,随心所欲的阶段,基本上需要十年,更重要的是有明师指点和靠自己的悟性勤学苦练才能达到。
形意拳我不太懂,说的不对请指点,我个人理解是这种拳也属于内家拳的一种,象形和有内里的意念,比较容易上手,爆发力强,比如半步崩拳,直拳短距离打击,更趋向去外家拳,力气大速度快反应灵敏就学的快,攻击部位都是重要穴位比较占优势,失手就能打死人!
中国的太极精髓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太极由于历史流传和门派的原因,很多有杀伤性的动作现在很难学到,比如现在的太极拳就只保留了健身的功能,而实战对抗的搏击技能则减少了很多。
相传杨式太极在进入北京普及的时候,为了便于王公贵族、平民等练习,也为了减少暴力色彩,避免引起当朝反感,在教授的时候就减去了发力难度大、危险性强的招数,现在一般学的太极可以说只能用于锻炼身体,用与搏击对抗有点不现实。
现代太极拳与道家太极拳之比较
拳经云:“盖世者习拳者多,会拳者少,然知拳中精髓者更少也。”又云:“天下练拳者多如牛毛,成者又少如麟角,练拳不得法,到老也白搭。”
纵观今日练拳者,多以松软为主,形似体操,皆没有真正领会太极之要领。太极拳论不少练者都能背得下来,但真正掌握其练法的不多。
松柔掌握的不好,即使松柔掌握了,没有明师的指点,也不能真正掌握。
阴多阳少,练到老也只是皮毛,非太极之真功。道家太极以意为内为阴,以形为外为阳,内外相合,刚柔相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得之真道乃清虚之功,与天地同存,打人不见形,见形道不成。三回九转之功,四两神意破千斤。
玄武真人云:“炼之清虚之真道,内重如泰山,外轻如鸿毛。必恒三年苦修炼,良师其传来指点,炼成神意破千斤,混圆一体震敌寒。”
现在人们练太极拳为什么练不好,也是因为太极的密传性所造成的。自杨露禅将太极打入北京后,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喜好,历经三代对太极拳进行了改革,使太极拳改变了本来的模样。
而真正掌握太极功夫的老师,深知功夫来之不易,不肯轻易传授,即使传授,也只是传授外形,不传功法,使今天普行的太极与过云的太极相差甚远。
杨班侯起初笑而不言,末后才说:‘京中多贵人,习拳出于好奇玩票,彼旗人体质本与汉人不同,且旗人非汉人,你不知道吗?’话中寓意深长,问的人不敢再问了。”
又叙:“太极拳不得真传,只是身体略壮耳,练拳十年,终是糊涂。若得真传,如法练成金刚罗汉体不难矣。”
由此可见,传统的太极拳与现代太极拳是不一样的,它在练法上与现代太极拳有着天壤之别。
今人如果只照现在流行的方法去练习,十几二十年也不可能练成太极真功,如想练成太极真功夫,必须在明师指点下,学练传统太极拳。
“弓步”三字经
腭微收,眼平视,身中正,膝放松,脚并齐,手背后。微转身,脚外撇,腿屈蹲,脚虚步。
斜前方,三十度,慢出步,脚要正。先踏掌,再屈膝,腰前送,脚后蹬。屈后腿,膝找脚,裆要圆,往后坐,微转腰,外撇脚。
移重心,前跟步,斜前方,慢出步,马步过,是弓步。往复环,用心记,做规范,不伤膝。
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脚外撇45℃——60℃;2、往后坐身体要正,如同坐在椅子上,不可身体后仰或突臀;3、腿屈蹲的高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而定;4、移重心时,膝找脚。
自我保健歌
疏通膀胱击承山,两腿轻松腰不弯。
调理三阴磕三阴,阴平阳泌保平安。
摆臂拍打腰为轴,沉肩松臂练腰功。
拍打穴位自调整,刺激经络促循环。
人过四十天过午,阴虚阳亢失平衡。
食补药调一方面,心态平和最关键。
现代人练太极拳松的好处
“松”字同样如此,不紧张是松的意思,柔软也是松的结果,松软,松软嘛,说明的是一种状态;“松”也有松开,张开的意思,做动词理解。
“松”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程度。其实真要松下去是一个很艰苦的修炼过程,就像炼钢,铁不经过千锤百炼不能成钢一样,松也如此,就是要把腿踢高点还得压压腿,抻拉大筋,其他武术我不了解,但太极拳的松。
练习太极拳放松有助于对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心脑血管的疾病有很好的功效。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个全身抻来拔长的过程。把筋拉长,把膜拉松,浑身所有的韧带副韧带拉松,拉长,让全身所有的关节之间的间隙较之之前变大,骨和肉之间的间隙也拉大,所谓“骨肉分离”是也。
身体要有一个真实的物理性的改变,人真的是转换气质,脱胎换骨了,这时候才会出太极劲,不如此太极劲不太可能出来。当然意念放松也是必须的,但只靠意识修炼来转化气质,以达脱胎换骨的目的能不能呢?
也能,心物是一元的嘛,心能转物。但更难了,最起码得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我想若真达到这种程度就不需要练什么武术了,武术也不过还是个术嘛!
练太极拳放松对现代人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长期的神经紧绷,导致许多人出现了神经衰弱现象,练太极拳放松能缓解症状。
只可惜,物理的这个血肉之躯若无实质性的改变劲都断,很多大师级的也一样,遇力就抗肩,劲到肩就断,劲断就范顶,一顶胯就僵,胯僵就动步,步动身就散,所能者就是用技术和本力来弥补了,再不行就拳来脚往,无所不用其及了!
松的含义
1、心态放松
我们在练拳的过程中,心态需要放松。
只有,心态、情绪、意念,处于松弛、愉悦、欢快、无所顾忌的状态,人体的意念、神态、神经,以致人的肌体,才会进入到一个相对轻松、容易“松沉”的、“松”的境界。
2、关节放松
通过,拉松、舒展人体所有关节的肌腱、韧带、软组织,达到源源不断、持之以恒、扣扣相环的“松沉”,是人体“松”的,根本方法。
但多人觉得在练拳的时候,就是简单的拉伸韧带的小动作。
事实却不是这样。而是,通过人体内劲的作用下,在一系列人的肌体,有条不絮的屈伸、开合、绵绵不断的运行,松弛、舒展的过程中,逐渐地增加,人体所有关节的肌腱、韧带、软组织的弹性和伸缩性。进而,真正达到随心所欲的“松”。
3、身体放松
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松”,都是在人体自身产生的张力——“棚劲”的正能量的作用下,通过绵绵不断的“松沉”,才能,久而久之地用下沉,使得人体肌体,有僵硬、呆板,渐渐变得柔韧、轻灵、富有弹性而真正达到太极拳特有的“松”。
太极拳是一项强身壮骨的运动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挺起脊梁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病情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要想做到,并不容易。这个“静悄悄的流行病”除了让人放松警惕之外,常常在不经意间给身心带来长期的伤痛和负担。
久坐不动的都市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帮凶”之一。为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在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强调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意义。
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症。而适当运动是提升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能改善机体的生物力学和全身情况,防止跌倒和创伤,降低骨折率。
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青少年进入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将更晚,症状更轻;常打太极拳的人与不打的人相比较,跌倒的发生率减少47%,髋骨骨折发生率降低25%。
研究发现,腿脚不好的人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后,自己能走路,腿脚不好的毛病也有明显的改善。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参加太极拳活动多年的60岁-90岁的老人血浆睾酮水平大于对照组不常运动的老人,而与健康成年男性相类似。运动可调节睾酮,睾酮能促进代谢,使骨密度增加。
体育运动对于增加骨质疏松妇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12名69岁-95岁老人参加实验,经每周3次为期3年的轻度至中等运动量的训练后,骨矿物质增加2.29%,不运动的对照组则减少3.28%。
运动还有益钙的利用,增加吸收,而卧床能使尿钙排泄量比正常排出量高3倍之多,因而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再因长期卧床影响骨血液循环,使骨营养缺乏,加速骨量丢失。长期不运动使骨附属组织缺钙,也同样加速骨丢失。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强烈建议,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当持之以恒地参加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