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奇山咏春拳的简介

2017-03-20

阮奇山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广东地区流传。阮奇山生于佛山富裕之家,自小爱武成癖,拜咏春门第四代传人霍保全为师。阮奇山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人誉称为“咏春三雄”。其传人不但遍布佛山、广州等广东地区,且海外亦众多其门人。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阮奇山咏春拳的简介。

阮奇山咏春拳的形成发展

咏春拳相传为福建咏春所创造。严咏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咏春拳。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故传此拳于广东。此拳现流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鹤山等地。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动作灵敏快速,以静制动;柔化刚发,刚柔并济;富于攻防,着重实用。 佛山粤剧红船的琼花会馆中,几位梨园弟子王华宝、陆锦(大花面锦),高佬忠等随红船戏班上南雄演戏。酷爱粤剧的梁博涛每当戏班上演必前往捧场。王华宝主演的关云长忠肝义胆,大花面锦的张飞扮相武风凛凛,高佬忠的刘备义薄云天,感动了台下的梁博涛,萌生与三人结交之意,一回生几回熟,再经有心人撮合,梁博涛与王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一见如故。梁博涛随红船戏班南下,定居于广州。以后梁博涛更将王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收为入室弟子。

日后王华宝将咏春拳技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梁二娣得技后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县古劳乡人士梁赞。在王华宝五十寿辰之际,梁二娣携徒梁赞前往祝寿,梁赞因此结识王华宝。王华宝对梁赞赏识之余;更将梁赞作为关门弟子纳于门下。

梁赞于王华宝门下续技完满后,在广东佛山镇筷子街开设赞生堂(后改名杏济堂)熟药店卖药行医,并在赞生堂医馆内授徒传扬咏春拳技。梁赞收授的门徒有陈华顺(找钱华)卢桂、(猪肉桂)梁奇、(流氓奇)及儿子梁壁等。陈华顺传徒不少,较有代表性的有雷汝济、何享健、吴少鲁、何汉侣、吴仲素及儿子汝陈棉等。陈汝棉再将拳技传给二位儿子。吴仲素传子吴一飞及门徒霍珠等。1913年陈华顺中风病逝。当时与王华宝一同在广州师承梁博涛习咏春拳技的大花面锦(陆锦)技成后一直留在广州。以后大花面锦更以咏春拳技造就了战功赫赫,威震江湖的武林枭雄,一代名捕冯少青。其时已进入晚清乾嘉年代。

冯少青是广东顺德人氏,武功卓越铁血侠义,曾在香山县(今中山市)都司衙门和粤制台府任武职。自咸丰八年起(1858年)作为随伺武官追随清代名臣湖南巡抚骆秉章(广东花县人。曾国藩政治集团的重要幕僚。曾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史,云南藩司)帐下忠心效力。咸丰十一年骆秉章擢任四川总督,冯少青受命执掌蜀中治安,在提刑按察司府总捕头职任上,(负责治安、刑狱的省级司法机关)与各路强梁悍匪厮杀。 阮宠明,晚清举人,家世显赫。除在佛山和省城经营多家工厂商号外包括当时佛山街知巷闻的药行“阮时和堂”)阮宠明亦受朝廷册封正四品直奉大夫,署理直隶、奉天(今河北、辽宁)两省教育、文化、宗教、邮政事务。阮宠明的官职是捐任的,当时有买官补缺制度,所捐官职实职任用,买官者须具备相对才干的俊贤。

由于官场的相交相惜,阮宠明将原配夫人所生的女儿(即阮奇山同父异母姐姐)阮聘如许配骆秉章次子骆天诒(举人)。由于骆、阮两家的姻亲关系,阮氏兄弟早已拜识令湘蜀强贼悍匪望风披糜的四川总捕头冯少青的赫赫威名。

同治六年,(1867年)骆秉章病逝川督任上,冯少青顿失官场靠山,一段叱咤江湖的辉煌人生也走到了尽头。一年之后,已在官场举步为艰难以立足的冯少青,向继任骆秉章后对他并不信任和重用的川督吴棠辞掉官职,淡出曾经踌躇满志的仕途,偕同一帮仕途失势的亲信部属同僚出走缅甸,到异国他乡谋生。

冯少青在异国飘泊多年,至回归故里已是74岁花甲之龄,一直终生未有婚娶。如返乡终老亦只有与孤寂相伴终生。冯少青从缅甸返国即落脚佛山,亦正是得于天道机缘之合。唯因冯少青是情义中人,他自缅甸返国第一站即径奔佛山,亦是为探访恩公骆秉章的遗属。(骆秉章虽出生花县,但从曾祖父一代于乾隆年间已从花县迁居佛山,骆秉章出生不久便移居佛山与父亲骆栩元同住。骆秉章后代也在佛山落地生根)亦唯因阮家与骆家的关系渊源而与冯少青曾有交往。正好阮宠明厚爱其第五子阮奇山的武学天资,得知冯少青回国行踪,遂扶驾暮年之躯亲往求贤,不惜以重金礼聘冯少青客居佛山镇的直奉大夫府第“桑园”(今佛山福贤路)深造阮奇山的咏春功技。(其时四子阮济云已赴安南)其间佛山镇知名人士,制药业巨头马伯良之子马仲如,迁善堂少东赵简卿,英聚茶楼东主罗厚普,筷子街肉店东主区仕,南海邵边乡人黎光甫等人亦厚礼求师,拜于冯少青门下研习咏春武学。冯少青78岁病逝佛山。 阮奇山是多家工厂商号的少东,又是民国地方政府的状师,被广东武术界和民间称誉为“佛山阮老揸”的阮奇山,日后成为佛山咏春拳宗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其技服以腿功享誉北国武林的于姓拳师和万寿宫比棍一役,令堪称一棍之祖的北方骠悍僧人臣服其“六点半棍法”之下的经典战例,风糜三十年代的广东武林,并在佛山上一代人中有口皆碑,作为咏春拳一代宗师的阮奇山,亦是咏春拳宗派的理论奠基人而名垂武林历史。阮家是佛山望族,据说当时佛山的永安街(现时的永安路)两旁的街铺都是阮家的。其父重金请来咏春名师霍保全(广西钦州人)教授阮奇山及其胞兄阮济云(豆皮济,传下弟子姚才,后者发展了姚氏咏春)咏春功夫,当时一起练习还有一些公子哥儿,如‘马百良’的太子爷马仲如等等。阮奇山又师从冯少青深造咏春功夫。阮奇山与咏春拳师张保是挚友,并对张保的徒弟岑能十分赏识,将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后来岑能在广州创下广州咏春一系,并教授了一些佛山人。

阮奇山咏春拳的劲力运用

从各门咏春拳的木人桩和双刀技法招式上分析,阮奇山咏春拳大部分散手动作同其它咏春拳用法是一样的,只是在对练中多了肘法还原对拆,太极拳的单、双推手和低桩对拆法,并要求习者如打太极拳一样意紧形松、先慢后快,把每一个动作练至准确无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后,加入本门手法和其它手法训练,达于灵变。咏春拳每一组对拆都是对实作功夫的灵变深造,也就是说,组组对拆都是自由技法之再造。速度则视功力进展而变。对拆的过程则是练意、练气、练技、练劲、练外抗能力和手、身、步合一灵变的过程。练的时间越长,功底越深,技法越精。由于阮奇山咏春拳长桥手、中桥手、肘法和推手等都是近身技法,故在近距离的对垒中,其控制能力和击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犯则立仆。本门拳、桥、掌、指、膀五个部分的训练,应结合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在原来对拆基础上进行筋骨屈伸的弹制、弹击发力,使出手快疾凶猛,反弹而出。此时应是以意催形,又以形催劲制击。功底越深,气之激越大,劲力越猛,久练则形成自然反应,适合远、近距离的不同打法。 阮奇山咏春拳劲力运用如能做到在技击中有效地控制,则须在对拆中训练出一种密而不漏的防制技法,这种技法是由内静练至外静(慢)。所以初练咏春拳时,要求习者口微合,以鼻呼吸,对拆时动作要缓慢。把每一个动作做准后,意想掌桥粘跟着对方而留送。双方对拆用力应是不丢不顶,着着还原。这种定步扎二字钳羊马的练劲(气)、练技过程是从缓慢逐步过渡到实作技击的长时间过程。通过对拆练习,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保持气之荡荡不息,技击时做到劲力绵绵不断、马步坚实、呼吸自然、神不散、体不倦自然灵变。 阮奇山咏春拳通过对拆训练能使练习者不断提高实作控制能力,三节控制手法:手为首节,身为中节,脚为根节;手之掌为首节,桥为中节,肩为根节;头为首节,胸为中节,腰为根节;脚掌为首节,小腿为中节,大腿、胯为根节。三节控制均有左右、高低、前后、横斜之用,用之得法在于随机应变。随机应变即通过对拆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入化、随心所欲。手之三节控制则有上、中、下三路用法。上路对拆手法有小念头、中膀、鹤顶手、上勾手、拦撑掌、八挂、叶掌等;中路有大膀手、八挂掌、下拦撑掌、叶掌、下勾手、二龙挣珠、推手等对拆;下路有撑鸡脚、大膀手、跪马捶、下勾手、八挂掌等。咏春拳除了撑鸡脚和跪马捶是下路攻防动作外,所有长桥手动作均可以马步变化直接防制下路,只要习者多练则可严密控制。身之三节控制主要是避开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配合手的技法而制击(放)之(包括脚之制击)。身之防制有左右、前后侧身、小环魂左右、前后侧头。有左、右、后小环魂腰和大环魂腰。

阮奇山咏春拳练习三节截制法(控制法),从动作去理解,是要求习者通过密集防制而达于法。这种法是随心所欲的,而非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技击中只要随便用一个动作,就可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如在实作中以拦撑掌进攻对方:运动中对方突然起直蹬脚,我则变下撑掌弹击其大腿内上侧部位(另一只手弹撑亦可)。这样除练就快速反应外,还可以保证自身重心不变及撑击效果,但此时须配合身马变化(高低)。如欲使这种有效的打法适应远近距离而用,则须具备意控能力。远距离的意控着重下路的腿击,要注意控制其势和点,如擒贼先擒王一样。所谓势就是来势,即视对方来势之重心变化而变, 可充分利用对拆中的近面而转之法控之。这种迎面而转之意控并非在远距离跟着对方转,而应在接近对方攻击距离时迎面而转,这和引敌误途、先发制人是另一回事。所谓点就是对方的手中节、根节之部位。脚之点应是小腿部位,大腿、胯部均为意控的截制之位。一旦达攻击距离,意控变为截制其脚或膝便可。意控脚微动即对方脚向上、向下微动,也就是膝动,通常以脚弹击时,一脚微下沉曲膝助支点发力,另一脚促膝发力截击。如能在技击中意念微动,截制在点,掌握好攻击距离,即可做到我顺人背,犯则立仆、先发制人。李小龙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这个道理。李小龙提示人们在对垒中要视对方的实力、环境、人数而应变。要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程度而运用。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掌握远、近距离的控制能力,才可先发制人,否则可能被伤或两败俱伤。同样,技击中的不招而打、连招带打,都要具备全面的控制能力,才能得法。

阮奇山咏春拳的基本功法

人们在练习阮奇山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基本功法的修炼。而阮奇山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阮奇山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阮奇山咏春拳的基本功有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阮奇山咏春拳十二式

练好阮奇山咏春拳十二式,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阮奇山咏春拳的大平台。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如果连“十二式”都练得不伦不类,那么他的咏春功夫也不会太好,这是检验真假咏春师父的一个标准。“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方法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真的练好了“十二式”,那么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十二式”的手法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理论启示:

钳羊马步,膝要朝中。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挺阴缩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三、阮奇山咏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动作说明:以二字钳羊马起式,要求双膝内钳,提肛收腹,落膊收胸,头顶中天,如待发之弓(图1,图2)。左拳沿中线打出(图3,图4)。每拳发出时一用力则另一手尽力回抽,交替出举。两手形成,一前—后的对拉劲或二挣劲(图5—图10)。每次须操练过百,力尽而止,目久功成。

阮奇山咏春拳的代表人物

阮奇山(1887-1956年),享年69岁,随父居佛山朝观里,其父阮宠明在民国初期从事化工颜料业,于佛山永安路开店。因阮奇山排行第五,人称“阮老楂”。起初阮父以重金礼聘郭保全教授阮家兄弟蛇形拳术。后随冯少青深造红船永春。冯少青死后,于姚才姚林在石路头街开设之俱乐部(大烟馆)中学习吴仲素之咏春拳.同期学习者有姚才兄弟.阮奇山传人有姚祺(姚才之子)和阮奇山等。阮奇山生于佛山富裕之家,自小爱武成癖,阮父得知其爱子好武如命,遂以重金礼聘咏春门第四代传人霍保全(师承大花脸锦)到阮家,专事教授阮奇山及其兄长阮济云。后大花脸锦的另一高足冯少青莅禅,阮奇山追随少青深造,直至少青驾鹤西去。阮奇山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阮奇山为近代咏春的奠基人之一,其传人不但遍布佛山、广州等广东地区,且海外亦众多其门人。阮奇山研习咏春数十年,集保全、少青两师祖之大成,练就一身惊人之武功。其黏桥黏打、借力顺势、四两拨千斤之内家功夫,已达至炉火纯青、常人难及的地步。其“阮老揸”之绰号乃与人过招时善于揸(抓)、缉、跌、放及控制对手,使其难施其技而称臣,有着莫大之关系。曾当众演示,将一铜钱放于装有几十斤米的米袋底下,以掌迅速插入米袋把铜钱拿出,令观者瞠目。这对内力的持续传递要求很高,可见阮老揸内功之深厚。揸公除熟习咏春门的刀、棍、拳路、木人桩外,其竹桩、钉镖造艺更是一时之绝响。 李志河,十二岁起习咏春拳,研习咏春近四十年。1969年在其兄李志耀的引领下,追随广州咏春拳宗师阮奇山学艺。拜入阮奇山宗师门下之前李志耀在宗师门内称为大李,故岑宗师给李志河起一艺名称小李。19岁开始传授、推广咏春拳。80年代初率先于广州市高等院校传授咏春拳,先后应邀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广东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广州精武体育会、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学府、团体的咏春拳总教练、主教练职务。1990年起,担任“广州武术协会咏春拳会”副秘书长,2005年当选为副会长。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武术论坛”对广大新生代青少年了解、学习传统中国功夫提供了一广阔的平台。咏春智者(李志河)先后担任《武术万维网》、《中国武网》、《新华山一剑封喉》等极有影响的武术大网站“咏春拳论坛”版主、总版主之职,并发表了大量咏春拳理论、技术、实战应用文章及教学图片、录像等;解答了不少咏春拳爱好者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武术专业杂志《武林》《精武》等发表了多篇中国功夫学术性文章;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为继承、发扬、宣传及推广咏春拳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研习咏春拳艺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搏击理论和经验,是当今海内外有数的咏春门第七代传人之一。培育出数以千计的咏春拳推动者和爱好者。其深厚的功力、精湛的咏春技法、惊人的寸劲,备受行家和武林人士称道;鼓励学生多与各兄弟门派、现代搏击流派进行友好合法的切磋、交流;使有追求的门人弟子,能在与各专业或半专业散打选手、跆拳道、日本空手道、职业泰拳手等正规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在咏春拳学以致用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