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的来源典故

2016-11-12

1993年重阳节,世界华侨华人龙舟赛,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轩辕黄帝陵前,举行了5000余人参加的钻木取火仪式。事后,很多地方青少年来信来访说,他们仿照这一办法,用木柴怎么也钻不出火来,奥妙究竟在那里呢?

大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开始了。

可是,不是所有的木头(木柴)都能钻出火种,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木柴要选择品种,还要随着季节变换而变换木柴品种,才能钻出火种。如果随便捡一根木柴去钻,那是钻不出火种的。轩辕黄帝时期,各地都设有专门管理钻火的官员。他们负责常年选用能钻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钻木取火必须选用干榆木、干柳木;夏天必须选用干枣木、杏木、桑木;秋季选用柞木、樽木;冬天选用干槐木、檀木。这些木柴都能钻出火种来。古人把这种取火方法叫“燧”。

黄帝以后,到西周时期人类就掌握了人工制火技术。人们用铜制作成圆形镜,中间制成凹形,取火时对着太阳,物体立即燃烧。古人把这叫“阳燧”取火。这已经从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证实,现代人根据古人取火原理,除过用凹凸镜取火外;冰块也能取火。我国40年前曾有一批勘探队员困在遥远的冰天雪地里,无火烧水作饭,勘探队员们急中生智,取来大冰块,经过打磨,制成一个圆形凹凸状的“冰镜”,对着太阳,照样取来了火种,使勘探队化险为夷。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又发明了“击石取火”。人人都可能随身携带,这就是乡间农民常用的“火链”。尽管今天人类发展到电子时代,“火链”仍然没有被淘汰。因为它不用火石,不用汽油,把旧棉絮用草汁一染,捡一块花岗岩石,垫上染过的旧棉絮,用月牙铁条一击,火星就燃着了棉絮。随用随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现代人使用打火机优越得多。火链在我国沿用了1500多年,至今,偏辟山区农民仍然没有抛弃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