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幼儿育儿知识

2017-06-13

培养3岁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岁幼儿育儿知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三岁幼儿育儿知识篇一

在幼儿园学什么?

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爸爸妈妈每天回来都可能发现孩子有进步:会自己吃饭了;会穿袜子了,会背新的儿歌了……看来集体生活对孩子真有促进。那么,幼儿园整天在教孩子什么呢?

■ 国家规定的内容: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涉及体智德美方方面面。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共5个领域。

■ 学习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民族本土语言,学会与人交流、交往和沟通。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培养其基本的生活、生存等方面的能力。

三、掌握更多的感性知识,为6岁以后的“智慧型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习一些生活规则或称为规矩,如礼让、团结、尊重他人,公私分明等礼貌性的行为。

■ 举个例子——幼儿园小班的数学课:

1.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比较2~3个物体间量的差别(大小、长短、高矮),并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 学习按物体的相同点分类(如颜色、形状);

3. 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比较物体多少、一样多;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并能按数取物;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点,会进行简单的拼搭活动;

4.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方位;在日常生活中,会区分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知道正确表示时间概念的词。

■ 小提示

兴趣幼儿主动学习的惟一动力。

三岁幼儿育儿知识篇二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

你可能碰到这样的情况:经过一两周的哭闹、折腾,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能高高兴兴地去和回了。正当妈妈爸爸欣慰地以为天下太平时,小家伙却又闹起了脾气,宣布“我不上幼儿园!”于是,新一轮的考验又开始了。

■ 为什么?

原因一:孩子就是孩子

家是孩子熟悉的环境,受到独一的关注与照顾,上了幼儿 园,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孩子发现在幼儿园里受到的干扰和阻碍很多,他想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同时有很多人可能会阻止他,包括动作快的,动作慢的,这时候 他遇到的情况肯定比在家里更复杂一些了,这种不安全感和受约束感,会使孩子强调“我就是不喜欢去幼儿园。”

对策:漠视一下,还是坚持送孩子去。但在说法上要委婉。不要给她这种可去可不去的选择余地。

原因二:幼儿园恐惧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老师对孩子的不当引导有关。比如孩 子哭闹,老师说“不哭,你再哭的话,那个毛叔叔不开门,你就回不了家了”。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来到幼儿园,总是有人会打他,总是有人会抢他玩具,总是有人 会推,受到碰撞的机会更多,这不单是小班会有,中班、大班都会有。

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对孩子更多鼓励,有针对性地通过语言和行动,消除使孩子感到恐惧的事情,建立他的归属感。

原因三:大人的消极暗示

你有没有这样问过孩子:“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今天老师有没有批评你?”这样的问题多了,孩子会认为上幼儿园去简直危机重重,更会加重不安全感。

对策:少讨论幼儿园的话题,除非主动跟你说。

■ 不要这样说:

“你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也不想去上班,但妈妈不上班不行,你也一样。”

这个方法会管一时的用,但长远来看,给孩子非常被动和消极的影响,对他的一生都是不利的。

■ 好用的方法:

“嘴巴软,行为硬”:允许孩子哭,理解他的心情,但坚持送他去幼儿园。

放大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早晨送孩子时说给老师听,比如:“老师,旦旦昨天很棒,要表扬他,昨天他一个人自己吃完饭了,没有让爸爸妈妈喂。”

三岁幼儿育儿知识篇三

赏识教育

■ 一些理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认同这句话,是接受“赏识教育”理论的基础。

在“我是好孩子”的外界评价中,孩子会越来越优秀,而在接受“我是坏孩子”的外界评价中,孩子只会自暴自弃。这是赏识教育的理论核心。

赏识教育的核心方法是: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

■ 为什么赏识?

赏识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赏识。

■ 赏识什么?

孩子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强化好行为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维护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尊重个性差异,赞赏孩子独有的闪光点。——使孩子更自信,培养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

■ 怎么赏识?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经过努力你会成功的”,“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

多用积极性评价,要有针对性,而不是笼统、空泛地说“好”。

重视非言语的运用,如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

■ 过犹不及的做法:

空洞、频繁的表扬。容易使孩子把得到赞赏作为惟一的目的。

忌用“你最棒!”“你比其他人都做的好!”等表扬,如此的赞美会使孩子变得自大和目中无人。当孩子发现自己并非家长所说的“最好的”时,会产生疑惑、愤怒、无法接受。

赞赏孩子的耐心、专心、有毅力等优秀品质,而不是只赞赏他聪明。

过分及不当的鼓励,和太过高调和夸张的鼓励,要么使孩子麻木,要么使孩子在遭逢挫折的时候,无法振作起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