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市场营销管理课程论文
市场营销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市场营销管理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市场营销管理课程论文范文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
摘要:通过中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发展过程的比较,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的差距,为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国际化营销
1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过程
1.1排斥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银行完全处于卖方市场,客户需要银行为其提供基本金融服务,银行产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客户为了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得不向银行求助。著名营销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曾这样描述:“银行大楼在人们的心目中犹如希腊神殿,使人深深感受到银行的重要和可靠,银行大楼内庄重威严,出纳员的脸上很少有笑容。主管贷款的银行高级职员在办公室安排借贷人坐在他的大写字台前面一个比他自己低得多的凳子上,办公室的窗口开在这个银行高级职员的背后,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孤立无援的顾客身上,这位顾客正在努力地诉说着他(或她)为什么要借款的理由。”这一切正是营销时代以前的银行的写照。此时,银行主动掌握自己的经营,根本没必要去推销产品,这一阶段银行完全缺乏营销意识。
1.2促销阶段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纷纷独立,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改变了原有的银行垄断的局面,使其地位发生了动摇。于是,一些有远见的银行工作人员便开始寻找经营困难的原因,并逐渐意识到银行业也需要开展营销。1958年举行的全美银行协会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银行营销理念,扭转了银行工作人员原先对营销观念的排斥态度,从而揭开了银行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序幕。但这一时期营销人员的主要任务也只不过是做好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客户到银行里来,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1.3友好服务阶段
20世纪60年代,在经营过程中,银行家们认识到要吸引客户到银行来并不难,但要让客户与银行保持长久性的关系,成为银行的忠实客户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有些银行职员的工作态度存在较大问题,影响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使一些客户离开了本银行。由此意识到,要留住客户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使客户得到喜悦与满足,于是银行营销步入了友好服务阶段。
1.4金融创新阶段
60年代末,一些银行家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银行必须向客户提供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需求,于是银行便从创新角度出发开展营销工作。开始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与购买行为的研究,设计出品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信用卡业务、自动转账服务、共同基金以及透支便利等吸引了众多的储蓄者与企业客户、扩大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提高了资金运用的灵活性。但这一时期,银行家们并未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市场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两次创新,必须探求营造银行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措施。
1.5服务定位阶段
由于金融产品不同于其它商品,没有专利权,一项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后,很容易被模仿,开发产品的银行便失去了原有的优势。银行开始认识到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特殊优势,提供有竞争力的、有别于他人的差异化服务。银行家们发现没有一家银行能向所有客户提供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因此银行的经营对象应该有所侧重,应将主要产品和服务集中于某一类客户,提高银行在该市场上的经营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于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银行营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服务定位阶段。这个阶段,商业银行纷纷对整个金融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与服务特长选择某一目标市场,希望自己在市场上为客户树立一个鲜明的公司形象,从而取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1.6系统营销阶段
80年代,前沿的市场营销理论开始应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先进的商业银行发现,如果一家商业银行在广告、服务、创新、定位等方面都很完善,但整体缺少一个健全的计划、控制管理体系,那么银行只能获得短暂的成功。长期的成功是建立在制度、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之上的。因此,从制度入手,进行一整套的营销分析、计划、执行、控制,使营销管理贯彻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过程
2.1空白阶段
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式的银行体系和混合型的中央银行制度。全国实际上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办理银行业务,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则承担着非银行业务或没有独立的银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在“大一统”银行体系中,实行统存统贷,统收统支,各级银行无条件承担着宏观经济平衡的作用。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金融体制下,根本没有任何营销意识的存在,处于空白阶段。
2.2萌芽阶段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银行的经营主动性有所增强。1987年交通银行的重新组建揭开了银行业竞争的序幕,各大银行逐渐认识到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开始寻求业务拓展的渠道,并向客户推销银行产品。但这一时期的银行营销主要体现在存款推销上,同时也开始有了一些产品创新,如1986年中国银行推出了信用卡。
2.3发展阶段
1992年,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银行业经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4年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使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轨,盈利性目标的追逐为银行营销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内在动力,而金融机构的多样化、银行业务的综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银行竞争的激烈化给银行营销的发展带来了外部压力,而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则为银行开展营销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4创新阶段
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强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驻,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经营水平、杰出的营销能力,给所有中资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建设银行为例,近些年来对客户对市场的重视与日剧增,银行全员参与营销,每个客户均配备一名以上的客户经理,前、后台部门联动,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强调整体营销观念,并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单独为某个客户设计个性化的营销服务方案。在服务手段、服务形式方面不断的创新,不断学习国际同行的先进做法。
2.5国际化阶段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国际化营销成为必然,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允许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海外业务也将会较少受到限制,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遇到的政策障碍和不平等的竞争待遇问题。中国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这就为国内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同时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也需要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它们提供服务。所以,中国银行的国际化营销将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资料:
1郝渊晓.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4年
2赵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中国金融出版社[M].2003年
有关市场营销管理课程论文范文二:市场营销管理战略
摘要:全球营销乃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我国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争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锻炼、培养国际市场营销人才。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全球市场营销管理战略日本企业
一、全球营销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指为了实现公司整体目标而集中组织资源,选择、开发国内与国外营销机会的过程。它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全球营销是一般国际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淡化了国家的界限,模糊了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强调各主要职能的全球分工与整合,倾向于使用标准化的策略来服务于全球的目标顾客。全球市场营销意味着企业必须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必须对国际市场信息掌握准确、迅速,能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全球市场营销也意味着企业可以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得到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资金。国际市场营销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风险,对企业的要求自然也更高。
开展全球市场营销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随着追求效益、生产率,寻求开放而无管制的市场的运动席卷世界,世界市场迅速成长,全球竞争者日益增多,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准备在一个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经济环境中竞争。随着争夺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仅在国内经营的公司的数量会随之减少,对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国际化已不再是一种奢求,而是一个事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
二、对国际营销环境与全球市场进入策略的认识研究
实行全球营销,跨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诸多差异之间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的跨文化差异是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现实背景。因此,当任何一个公司决定是否要将产品销往国外市场之前,都必须对当时的国际营销环境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包含以下几大基本构成要素:国际贸易体系,即贸易限制。最常见的贸易限制就是关税、配额,同时还有各国的外汇管制和非关税壁垒;经济环境,主要反映在两个经济特征方面:其一是该国的产业结构状况,这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产品及服务需求状况、收入水平、就业水平等等,其二是收入分配状况;政治法律环境:各个国家的政治与法律环境迥然不同。一个公司在决定是否对某个国家进行交易时,必须考虑四个因素:对国际采购的态度;政治稳定性,有些国家政权的易手过程是甚为激烈的,有时即使政权没有发生变更,但政府却可能会因为公众的强烈情绪而作出向其妥协的决定从而牺牲国际企业的利益;货币管制,除此之外浮动汇率也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以及政府的官僚主义等;文化环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规范和禁忌。国际营销人员在制订营销计划之前,必须先弄清国外市场消费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使用某种产品的方法。除此之外,各个国家的商业规范和行为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国际营销人员需要加以研究。
全球市场营销的进入策略可选择多种方式:产品出口、合营及向国外直接投资。随着这三者的次序,跨国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介入程度不断加大,当然所承担的风险和可能获得的利润也随之加大。
产品出口是介入国外市场最简单的战略,它对跨国企业的产品线、组织机构、投资等要求都相对低,涉及的活动也比较少;合营包括许可经营、契约式生产、战略联盟等方式;直接投资则是在国外投资设立装配或制造设施。当跨国企业通过产品的出口积累了对某国市场的丰富经验而该国市场又足够大时,国外直接投资相较前两者就会具有明显的优势。各个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经营特点及不同的国外市场自主采取不同的进入策略。
三、日本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
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日本企业在被认为由坚强企业巨人所控制的产业领域里取得了全球性的市场领先地位,而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是制订和实施营销战略方面的技巧,其在选择市场、进入市场、占领市场份额、保护市场份额中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战略构思。
1、选择市场: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需要高技能、劳动密集、自然资源耗费少的行业以及那些技术正在变革中的产品市场。
2、进入市场:着眼于占领市场而非一开始就获取利润。
3、占领市场份额:主要依靠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市场细分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然后逐步建立一个世界市场网和生产点网。
4、保护市场份额:不断研制新产品和对市场进行更恰当的细分填满市场上可能所有的空缺。
日本企业的这一巨变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以及其他许多发达欧洲国家都在认真地研究日本奇迹,以了解日本战略中的哪些部分可使他们用于发展自己的经济,我国也不应例外。日本企业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对我国企业打入全球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如何探索我国企业全球营销的战略之路
反观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说大部分的外贸和外向型企业是采取一种较为被动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全球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各类企业行业在营销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看,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多数国内企业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级的跨国企业。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市场不断融合,更加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开展全球市场营销已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外贸经营领域的放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意识增强,中国各类企业将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同时,目前许多大型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均看好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纷纷在我国设置了分支机构,有的甚至把亚太总部迁到中国,与国内企业抢市场、争人才,并凭借雄厚资金、先进技术管理,正逐步蚕食着中国的市场。因此,无论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外国企业的存在。另一方面,走出国门和强手合作或竞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竞争力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进行全球市场营销是我国大中型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之一。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明显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仅是产品出口,也包括投资设厂;不仅仅是优势产业,也包括传统劣势产业。
五、结束语
在对国际营销环境的认识及估价基础上,探讨全球市场进入策略,以及值得借鉴的日本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就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我国企业全球营销
的战略之路,展开深入研究的这个过程中,应将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体制和策略放到全球市场营销的起点上去重新调整、审视和制定。我们不仅要全方位地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诸多方面的挑战,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发展动态,培养与建立全球化的营销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实施组织体系。同时要着眼于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国情,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全球营销战略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朝辉.全球营销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J].江苏商论,2003,(07)
[2]陈云卿.全球营销标准化的前景:述评[J].管理科学文摘,1995,(08)
[3]日本企业对美投资再掀高潮[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05)
有关市场营销管理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2.关于市场营销教学的论文
3.有关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大全
4.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论文
5.有关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6.有关市场营销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