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

2017-02-21

中国技术经济学发展史是研究技术经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技术经济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一: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工具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高授课效果。在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农业技术讲解起来很抽象,教师可多搜集一些相关图片,直观地展示技术成果。

关键词: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特点

农业技术经济所研究的课题、研究数据和材料来源、分析的方案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建设实际,并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进行,并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方法正确与否。总之,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搜集、汇总、整理与综合设计分析,使之达到农业技术要素的合理组合,提高经济效益。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方法

结合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做到教与学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加强经济理论学习和课堂练习,进行计量软件的计算机操作和案例模拟,同时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掌握课程结构———两条主线与三方面内容

农业技术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多学科,内容丰富,评价方法种类较多,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农业技术经济学”学起来一头雾水,感觉好像是农业技术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估等课程内容的拼凑,不容易掌握。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课程结构和脉络认识不清。事实上,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主线清晰,内容明确。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牢记和掌握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线和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理清思路,心中有数,前后呼应,融会贯通。根据农业技术经济学者和教师的总结,该课程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技术线,解决的是农业技术的内在发展规律,即研究关于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扩散与采用以及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农业技术进步的规律问题;一条是经济效益线,研究解决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问题,即农业技术扩散与应用过程的经济效益问题。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它们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贯穿课程始终。[4]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由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应用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组成。[5]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投入产出边际理论、农业生产结构分析及效率评价理论、农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等。研究方法包括农业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程序和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其中农业技术经济的分析方法包括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结构优化、农业投资评价等方法。应用型研究是运用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技术政策、技术制度、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问题。

(二)安排好课堂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农业技术经济学内容涉及经济学原理、经济学评估方法及应用等,要合理安排好课堂和练习的结合。一是安排课堂授课内容。课程内容难易不同,对于比较易于理解的内容或学生以前在别的课程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可以粗略讲解或让学生自学。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章节内容,如经济效率和技术进步测定部分,在课堂上需要多用时间,还要补充一些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否则有些学生一次听不懂,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在课题上,还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收获情况,同时还加强了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二是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上偏重于评价方法介绍,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因此多做练习非常重要。[6]学生们多做练习题,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与掌握,不断巩固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步骤,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算例题或练习题,发现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更正,或让学生们当场提出疑问,教师进行答疑;另外一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课下完成,然后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后反馈给学生。这种师生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的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相关计量软件,结合案例来解决农业经济学课程中相关的技术经济问题。在农业技术经济评估中,有些基本方法需要借助专门软件支持才能完成,学生们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方法,并在实际中应用。根据课程内容,动态经济效果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农业生产结构及其优化、农业技术进步测定、农业技术效率的测定等一系列的实现项目,需要EXCEL、SPSS、EVIEWS、DEAP、FRONTIER等软件作为实验教学软件。实验环节要安排充分的课时,保证软件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时间。实验环节的教学安排要区别于一般授课安排,首先确定要解决问题、经济原理、方法介绍、计量软件以及案例,做好课件,提前发给学生们预习;其次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授课内容,重点是给学生们演示软件操作的步骤,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做;再次教师讲解完之后,布置课堂练习作业,并在教室巡回辅导、解疑;最后学生们提交作业,教师修改后反馈给学生。通过实验环节能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分析的步骤和程序,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但是目前农业技术经济学还没有比较完善的专门的实验教材,全凭教师讲解或网上搜集资料,比较局限,所以我们正在着手编制《农业技术经济学实验教材》,希望能够对实验教学有所帮助。

(四)拓展社会实践环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课程,需要进行社会实践环节教学。本人在“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小学期实习,让学生们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以便能迅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需求。一是带领学生们参观农业科技园区,让他们亲身体会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的神奇效果,并听取农业科技项目负责人假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施行等。通过这样的实习,在课堂上讲授的技术创新,如无土栽培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等,学生们觉得空泛,但在参观、实习中他们亲眼看到这些技术成果,非常感兴趣,不时对技术、市场、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问题,以前课本上学的内容立刻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二是让学生自己深入企业或农户调查,让学生确定主题、设计调查问题,调查农户或企业的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原始资料和数据,然后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写出调研报告。例如,测定全国或某一区域的农业科技进步对生产的贡献率,评估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们掌握方法的实际应用,产生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对我国三农情况和农业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和认识,增加感性认知。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技巧

(一)结合科研

在高校许多教师都从事科研工作,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例如,本人在讲解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测定时,就首先把发表在《农业技术经济》上一篇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测量的文章展示给学生们,学生们很感兴趣,但看到DEA方法公式比较复杂,有畏难情绪。但我告诉学生,只要学生们认真学好这一章的内容,同样也可以写出逻辑清晰、理论性强的文章。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劲头就大大增加,这一部分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结合案例教学

通过引用来自于项目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之一。[7]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非常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在一起互相讨论、思考和交换意见,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与探讨,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践中所面临的技术经济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

(三)适当运用图片和视频

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工具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高授课效果。在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农业技术讲解起来很抽象,教师可多搜集一些相关图片,直观地展示技术成果。同时还可以多利用视频,将关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过程和步骤、可行性研究等,结合视频来讲解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原因分析——一个政治经济学量化模型王平,杨巍农业技术经济2004-01-23

2、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李保红,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0

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二:低碳建筑的技术经济革新思考

摘要:筑企业要加大对低碳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及时补充原有员工在低碳建筑方面的知识欠缺,同时还要在企业文化中积极引入、倡导“低碳文化”,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自身的行为方式高度统一,这将有利于低碳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低碳建筑;技术经济

笔者认为,建筑业的主要使命不仅是要建设幸福之家,还要建设幸福的家园,要通过更新观念、提升技术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仅为我们这一代,还要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郑重承诺,既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也是为我们自身的科学发展提出的要求。对于现代建筑业而言,全面发展低碳建筑、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保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是公认的耗能大户,在建设和使用环节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等特点,所以建筑有着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此外,与建筑业产业链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众多,以建筑业为先导实施低碳战略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低碳发展,有助于全行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建筑业还多是粗放型经营,产品、服务等同质化现象严重,且有加剧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偏重于数量型扩张,科技含量、产业化程度都偏低。从长期看,建筑行业必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引导和民众低碳意识的加强,低碳建筑必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低碳建筑不仅能够降低业主的日常使用、维护成本,同时也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使能源价格和碳排放成本不断提高,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使用成本低、抗跌性强、增值潜力大的绿色低碳建筑。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早日提升自己在低碳建筑的研发、制造和低碳社区的营造、维护方面的能力,实施“低碳战略”,将非常有利于建筑企业把握低碳经济先机,提升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建筑业实施“低碳战略”的最大障碍在于观念滞后。这里以房地产开发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还将主要目光放在建筑的品质、外观及配套等方面,只有少部分先行企业进入了低碳地产的领域。万科作为行业领军者,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在该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低碳住宅产业化方面日趋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与万科相比,朗诗、当代、中鹰等企业瞄准低碳住宅的细分市场,引进国际住宅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环保建材,在国内打造出了一批别具特色的绿色环保住宅。由万科等企业在发展低碳建筑方面的探索可察觉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均没有对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标作出明确要求,国内尚未建立准确的、具有法定地位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和认定标准。在环境执法上,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但对于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缺乏规范的激励措施。此外,虽然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对于企业研发、推广低碳产品,个人消费低碳产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当前建筑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受经济环境尤其是房地产产业宏观调控的影响,诸多建筑企业不愿在推行“低碳战略”方面投入过多,积极性不高。

低碳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设计、建造、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我国建筑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比如说节能LED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普遍,LED照明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照明的1/8,但作为核心部分的芯片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具有低碳概念的建筑项目综合成本明显高于一般项目,而且相关方面在低碳技术上的高额投入通常不能短时间内反映到业绩上,凭空增加企业风险是谁都不愿意干的事情。业主、承建者、消费者只能望“高”却步,造成低碳建筑很难大规模推广。

在很多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眼中,低碳建筑似乎只是一个时尚的概念,一种营销的噱头。在这种认识支配下,导致了市场上打着“绿色”“低碳”旗号的建筑项目真假莫辨、良莠不齐,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之所以不能将低碳建筑理念贯穿于整个研发、生产、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公司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实施低碳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建筑前期规划、设计以及施工、验收、销售和物业管理等全环节始终如一地严格全面推行低碳理念。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由于我国的低碳建筑起步晚、底子薄,造成了严重缺乏既懂低碳又懂建筑、既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又擅长建筑企业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低碳建筑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

笔者认为,低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建筑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筑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提高建筑业技术经济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以低碳为核心全面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升级。

首先,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如今,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低碳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建筑业全面实施低碳战略面临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展望未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会更加努力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财税、金融、土地出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建筑企业应当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范和指导下,着实实施低碳战略,保证行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其次,内引外联,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建筑企业可以联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和相关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优势互补,携手推进低碳施工技术、低碳建筑材料的研发,为企业实施低碳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智力支持。

同时,还要在企业文化中积极引入、倡导“低碳文化”。在低碳建筑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属于稀缺资源,谁拥有优秀人才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就更容易打造核心竞争力。所以,建筑企业要加大对低碳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及时补充原有员工在低碳建筑方面的知识欠缺,同时还要在企业文化中积极引入、倡导“低碳文化”,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自身的行为方式高度统一,这将有利于低碳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基于黑龙江省稻米主产区325户稻农的实证分析陈凤霞;吕杰;农业技术经济2010-02-26

2、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研究综述赵晓丹,刘志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30

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相关文章:

1.工程经济学结课论文

2.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

3.工程经济毕业论文

4.经济学教学类科研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