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之前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
再过一个月,又一批小朋友将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可是一下子进入幼儿园,孩子们能适应吗?
幼儿入园家长需做好三大准备
■心理准备 刚入园有哭闹现象属正常,长时间不适应需特别注意
心理准备包括家长的心理准备与孩子的心理准备。家长应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与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规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担心与焦虑,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情绪。由于孩子刚离开家庭,他对陌生环境肯定会产生不安全感,刚入园时有哭闹是正常的现象。当孩子与小伙伴、老师相处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慢慢适应,很快地被丰富的玩具与多样化的幼儿园活动所吸引,融入到幼儿园生活中去。如果孩子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仍不适应幼儿园,那家长就要与老师沟通了,了解孩子惧怕幼儿园的原因,商讨出合适的办法,家园携手,共同解决问题。在商讨中,家长需要多给教师一些信任。因为,幼教老师长时间、全天候地与孩子“打交道”,他们通常会有一套专门的好办法,可以让孩子尽快喜欢上幼儿园。
■生活习惯准备 入园前需学会基础生活技能,养成按时睡觉习惯
生活习惯的准备主要是指孩子吃、喝、拉、睡等方面的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尽量帮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小勺吃饭。当孩子会用手握东西时,他就会握住小勺往嘴里塞东西,家长在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时,可以用两把小勺,孩子自己吃与家长喂同时进行。在每顿饭的间隔中,减少零食、点心,让孩子产生饥饿感,主动产生想吃饭的欲望。刚开始学吃饭时可以少盛些饭,让孩子减少负担,不够再添,吃完了要及时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功感,并享受自己吃饭的成就感。于此同时,孩子也应学会用杯子喝水,夏季薄衣、短裤可以自己穿脱,有便意时能主动提出,还能自己到便器上解决大小便,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任务太重”,满足入园年龄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了进行此类行为的能力。如果目前孩子在家某方面还是由大人包办的,那入园前一个月,家长要抓紧时间培养孩子学习、掌握基础生活技能。假使孩子实在学不会,家长也不必太着急、太自责,入园后,幼儿园老师也会给予“无法自理”的孩子相当程度的生活技能培养和习惯训练的。
另外,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起床的好习惯,孩子睡觉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一般建议,晚上8点半就可以让孩子上床,半小时睡前故事,9点左右入睡,第二天早晨7点起床。白天,孩子参加幼儿园活动,12点后进入午睡时间,按照这样的睡眠时间规律,就可以保证孩子有11—12个小时的充裕睡眠时间。
■行为习惯准备 寓教于乐培养注意力,创造机会学习交际能力
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与人打招呼、玩具玩后物归原处、自己走路上幼儿园、有要求会表达、能适时地等待、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等。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养成这些基本的行为习惯。
其中,特别困扰家长的可能要数孩子耐心、专注力的培养了。学龄前儿童主动注意能力发育尚不完全,集中注意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内容要结合孩子的发育特点进行,寓教于乐,分段进行,减少干扰,逐渐延长注意时间,当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需要帮助、引导孩子去完成和遵守规则;而孩子完成了家长或老师布置的任务,就需要及时鼓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由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能与人良好地交往是社会人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孩子会有不同个性,有的比较大胆、外向,有的比较内向、害羞,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个性,让他慢慢融入同伴中、集体中。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社区中与邻舍交往,或利用节假日与其他有小孩子的家庭组队去郊游,总之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人交往。孩子一般会对同龄小伙伴产生关注和好奇,家长就可以抓住孩子这个特性,培养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习正确地称呼成年人,和同龄孩子分享玩具、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