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的相关论文

2017-06-19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心理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心理的相关论文篇一

《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1.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殴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2.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的相关论文篇二

《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育是一门学问,孩子成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端正教育理念,多沟通、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合理并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营造环境

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都是孩子,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身心发展需要教师去呵护和引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下面我简要谈谈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个人行为是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两个老师的责任,而是所有老师都应当做的,老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举止言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做到言而有信,如果教师自己言而无信,许多学生就会觉得既然老师都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过去网上流传出很多关于教师打学生的报道,小学生时期孩子处于比较敏感的状态,教师对孩子的体罚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同样也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体罚会让学生失去对周围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教师,孩子与教师有依附关系,他们会认为身边的老师最值得信任,如果最信任的人还以暴力对待自己,孩子就会失去对他们的信任。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学校校风、班风、学风、教风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流的教育应当有一流的环境,要注重校园文化风气的建设,可以开展各种文化、体育、艺术方面的比赛。提高学生的活跃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陶冶情操,改善师生关系为目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班级是具有较强特殊性的学校团体。班级气氛如何决定着学生对班集体是否有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教师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应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健康的团体心理。心理学家研究指出:独立、理性的人格心理是在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应当给学生规定严格的时期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磨炼意志的过程。

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独当一面处理各种问题的重要心理素质,是成功教育的基本目标。总之,心理健康对成功教育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培养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成功教育,促进教育成功。

参考文献:

【1】郑艳梅.孩子的心灵需要鼓励和赞美.新课程:小学,2013(10).

(作者单位吉林省磐石市黑石镇中心小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