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学硕士论文范文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各个时代的法学必须针对这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法学硕士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法学硕士论文范文篇一
《 简论新形势下对变造文件检验的新认识 》
论文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刑事案件中涉及文件检验领域的变造文件种类逐渐增多,变造手法随着科技进步而推陈出新。针对近年来刑事案件中常常出现的几类变造文件的检验,本文分析、归纳、总结其特点特征,牢牢依据变造文件的检验原理,结合自身检验实践的过程和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方面的检验方法,其中的心理换位推敲方法、模拟实验分析法等方法与以往各类文章所提到的常规检验相比较,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论文关键词 新形势 变造文件 检验 新认识
本文最后总结了为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新的检验难题,文检人员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反向思考及较强的动手操作等能力,这样才能使文件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使检案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
一、前言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刑事技术警察面对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涉及文件检验领域的变造文件种类逐渐增多,变造手法随着科技进步而推陈出新。
笔者结合自身检验工作实践,有针对性的对变造文件提出几个方面的检验方法,总结了为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新的检验难题,文检人员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反向思考及较强的动手操作等能力,这样也才能使文件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检案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当前常见变造文件的种类和特点
变造文件又称局部伪造文件,是指对原真实文件的部分内容加以改变形成的内容虚假的文件。变造文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在原真实文件的基础上,采用某种手段对原文件的局部内容加以变造,从而达到篡改原文件所要证明事实的目的。笔者这里所讨论的就是几类在当今新形势下高发的变造文件种类:
(一)换页变造文件
在日常检案当中,此类检材文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特别是经济犯罪案件里。常见的情况包括各类合同被换页;使用真实合同将最后有签名及印章的一页换成伪造的;保留有真实签名及印章的最后一页,而后按需要另拟前一页或前几页的内容,重新装订而形成的文件。
(二)利用电脑技术添改文件
伪造者根据其主观愿望在原真实文件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技术,添写部分内容或添“盖”印章印文,形成的内容虚假的文件。主要表现参照真实文件内容部分中打印字体的大小、字号、字体、间距、颜色等,在所需添加空白部位以相同字体打印上所需文字,形成内容增多的变造文件;或利用电脑扫描其它文件上的真实印章印文图像,经过处理后,仅保留红色印文部分,再将此印文打印到所需文件上,形成盖印有真实印文的变造文件。
(三)高精度擦刮文件
一般来说,擦刮文件是变造者用橡皮、小刀等简单工具机械地去除原文件上的某些内容,必要时再添加所需要的内容,人为地改变原有文件内容的一种局部伪造文件。而所谓高精度擦刮,则是变造者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擦刮,而是他们考虑到了变造文件或许会被审查的后果,在对文件上所需修改的内容擦刮后,利用各种办法如局部加压等进行一些后期处理,使被擦刮部位原来的明显特征如有毛边、纸张纤维翘起、书写后墨水有洇散等现象尽量消失,增加被发现难度。
(四)复印变造文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复印机的运用不仅局限于各类办公场所,而更加普及进入到家庭、大小商店、娱乐场所等处所中。利用复印技术来伪造文件变得简单易行。使用真实文件复印后,在复印件上需要改动的位置贴上或涂改所需内容,再次经过复印,形成复印变造文件。为达到最佳变造效果,此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直至满意为止。用复印技术变造文件,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所制成的变造文件仿真度较高,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变造手段,如各种学历证明、户口证明材料等等。
(五)其它手段变造文件
拼补文件、消褪文件在目前新形势下出现的较少,主要原因是该类变造方法较为复杂,所需手工精细程度较高,且经过变造的文件相对较容易分辨,既费时费力、变造效果欠佳。而对于变造机动车钢印号类的检验,一则长期以来变造手段都较为单一,对它的检验已经形成一套固定且有效的方法,二则机动车钢印号的检验工作已经逐渐由痕迹专业技术人员替代,再进行专门探讨意义不大。
三、对检验方法的认识
(一)认真了解案情,进行适当案情分析
首先是详细了解案情,对案件具体情况做全面分析。通过有关人员的当面陈述,查阅案件卷宗,弄清案件发生的经过,了解当事人谁对可疑文件提出鉴定要求,提出鉴定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对可疑文件中怀疑的部位、部分的内容是否明确,以及所怀疑对象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情况利害关系等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发现和了解是否有与可疑文件内容相关的其他人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的存在。
其次,是对有关案件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案件情况的综合分析,往往可以确定可疑文件争议的焦点,初步判断是否有变造手段的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变造的内容,为进一步的检验提供方向。
(二)对检材进行细致观察,找准检验切入点
对于接手的案件材料,需要文检技术人员对检材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致甄别每一个可疑之处,特别是可疑文件争议的焦点,从种属上区分可能是何种类型的变造文件。这一步骤可能很简单,可以直接直观就发现变造方法;也可能从外观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容易发现异常。这时就需要检验人员不轻易下结论,而应进一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显微镜观察或利用各类文检仪进行光学检验,排除或发现可能的变造痕迹。
在可疑部位发现了变造痕迹,就能根据变造的方法确定相对应的检验方法。这时还需注意,如果发现了一种变造方法的存在,不要轻易开始检验过程,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确定该可疑之处是否存在两种或更多的变造手法,这样,进行的检验才能够做到全面、充分和准确,没有遗漏。
(三)逻辑推理与反向思考的运用
针对可疑文件的争议焦点部位,要放宽自己的眼界,从全盘去考虑该文件的形成过程的合理性。检验人员不能再按部就班的就事论事,只是单纯的做一个鉴定结论,而应该具备灵活的思考能力,特别是反向思考的能力。文检中的反向思考,就是要求检验人员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于一个正面的鉴定技术员,还应该经常性的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角度,以“文件变造者”来看待问题:如果这个文件是我来变造,我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路?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我的目的而尽量减少被发现的几率?换个角度去反向思考,会拓展检验工作的思维空间,带来一些新的发现,提高检验质量。
(四)换位模拟操作及模拟实验
具备了反向思考的能力,还需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检验一些有难度变造文件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换位模拟操作和实验。按照变造者的思路,自己选取合适的材料模拟检材的情况模拟变造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内容或细节是容易变造的,而哪些内容或细节是非常难于变造的,掌握经验后,检验时抓住这些难于变造的内容或细节,就能取得突破。
笔者针对一起学历证书复印件变造的案例,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了换位模拟变造实验,在此过程中,以变造者的心理去做,尽量不使变造特征暴露。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一些稳定的特征仍然是不易被改变的,从而进一步就案例做出正确全面的鉴定结论。
(五)变造细节特征检验
细节特征仍然是变造文件检验的基础,细节特征的发现与否也是检验技术人员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容不得半点浮躁、基本功不扎实存在的。如同战争一样,不管有多高的科技、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后决定胜利的还是靠人本身。
对变造文件的细节特征检验,必须基于各类变造方法之上,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只能扎扎实实的进行。对上述提到的换页文件、高精度擦刮文件、计算机变造文件、复印变造文件中装订痕迹、密封痕迹、纸张表面物理特征变化、擦刮细节痕迹、复印细节特征等等其它细小痕迹特征,仍然必须按照各类相对应文件检验的系统方法来进行,在此笔者不做过多的阐述。
(六)关于仪器的运用
变造文件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现代化精密检测一起进行。现代精密检测仪器层出不穷,许多精密仪器被运用到变造文件的检验中来,对推动整个文件检验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VSC系列文检仪、DOCUMENTER 3000文检仪、DGY红外文检仪及DKY系列多功能宽谱文检仪等都是文件检验工作常用的仪器。文检仪可以根据不同书写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透射和荧光效应的不同达到鉴别各类变造文件的目的,并且通过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装置将检验结果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实现可见图像的直接鉴别。
特别是在各种打印复印文件中使用的各种颜色的油墨,以及各种颜色的印油、印泥等印文材料,对某些光线的反射、透射能力或发射荧光的颜色、强度上有所不同,我们就可以利用各类变造文件中印刷材料和印文材料的这一光学特性,通过文检仪选用适当的光源和滤色系统区别这些物质材料,以及检验由这些物质形成的各类变造文件的真伪。
四、总结与展望
(一)考验技术人员的反向思维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越来越多变造手段的出现,对于文检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实际上是对传统检验模式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对检材进行简单程式化的检验,而需要研究检材的形成原因、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有什么破绽留下以供检验?检验技术人员是否能够根据检材情况反向思考,分析此类文件形成的过程,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实际按照变造的方法去进行模拟实验,是否能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模拟过程中去发现哪些方面是可以有条件进行鉴别的疑点,成为当前新形势下考量一名优秀文检技术人员的好的标准,也是应对新形势下变造文件检验的好的标准。
(二)技术人员的整合
目前,由于文检专业在整个刑事犯罪侦查中所占比重较轻,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量优秀文检技术人员转入其它部门或直接转行,造成了本就薄弱的文检专业人才和技术的流失。笔者认为,文检技术人员应当进行人员优化组合,在笔迹检验、印章检验等常规检验上保证检验力量的同时集中分配资源投入到新形势下新出现的变造文件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和检验任务中。
(三)把握实战机遇,提高文检专业影响力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抓住各类大要案件中涉及变造文件检验的机遇,进行科学、细心、完整、专业的检验,出具准确、表达严谨的鉴定结论,是提升文检专业影响力的绝佳途径。只有通过对变造文件检验不断的研究、重新认识,才能提高检验技能,掌握新的检验方法,从而圆满完成各项检验任务,也才能将文件检验影响力初步提升。
有关法学硕士论文范文篇二
《 简论解决物理问题的模型思维方法 》
论文摘要 物理模型思维在中学的研究和学习中是物理学习、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状态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大大的方便了对物理问题的处理。在许多实际的物理问题中,有些研究对象以及它们所处的状态和发展变化的过程都比较接近物理模型,更拓宽了物理模型的应用范围。
论文关键词 物理问题 模型思维 模型分类 模型转换
高中阶段学生解决问题存在的困难就在于不能随着物理情景的变化而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从而寻找适合的物理规律。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拿到实际题目后不能从审题中确定准确的物理图景,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而是想当然的和以往的题目做比较,熟悉的就套公式,不熟悉的就无从下手,长期就导致学生学习物理没有兴趣,不知来龙去脉,更谈不上从解题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培养。
一、模型的分类
物理模型是一个理想化的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区别,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和教学功能模型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对象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
(一)对象模型
在具体的物质组成的地方使用,被称为代表实体对象系统的对象模型。这种类型的模型是最常见的,在高中物理中刚体、杠杆,轻弹簧,质子、单摆、弹簧振子、分子模型,绝缘材料、黑体、理想导体、绝缘体、理想电表、纯电阻、无限长螺线管,薄透镜原子的核结构模型等。
(二)过程模型
具体的物理过程理想化,抽象的纯物理过程,被称为过程模型。事情的性质发生变化的各种路径是极其复杂的,在物理学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是区分其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然后忽略次要因素,在运动的过程中获得变化结果,以便只留下的主要因素。理想的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过程,都是以突出某一方面的主要特点,忽略一些二次加工后的过程而抽象成为理想的过程。这些都是一个过程模型。
(三)状态模型(也称为有条件的模型)
研究的外部条件是处于理想状态中,排除在外部条件的次要因素的干扰是研究运动的本质特征,突出的外部条件,是我们之所以建立物理模型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而建立的模型被称为状态模型。如光滑平面,灯杆,灯绳,均匀介质,均匀的电场,等等,都属于有条件的模型。有条件的模型的建立,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在一种理想的运动状态中得出它的运动模式。
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物理中的大量实际问题的诸多特点而建立的上述三种模式,事实上,在相同的物理问题,往往需要创建多个模型,多种模型往往利用集成的物理问题的研究不可分离的模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对知识的学习,应基于物理的思维方式,注意方法的渗透,自觉学习,注意加强意识的模型,选择适当的模式来解决物理问题。
二、模式转型
理想的模式是不仅物理学赖以建立的基本思路,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用于物理。物理模型是有限的,但客观事物是无限的,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数学能力的限制,约束,许多物理模型不能直接抽象为学生熟悉与模型。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某些类型的操作,他们是熟悉另外一个陌生的模型的替代模型,只要在该模型的前提下,同样的效果转换,往往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掌握。
(一)变换研究对象进行模型转换
一个物理问题中总会涉及到很多物体,解决问题时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对于解题过程是否顺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时研究对象选单个物体,有时选多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还有时在同一个问题中须根据研究过程情景的变化灵活变换研究对象来解决问题。
(二)认真分析运动过程进行模型转换
一个物理问题的解决,很重要的方面是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只有深刻透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所按照规律,以便选择适当的物理公式,解决未知的参数和未知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恰当选择参考系进行模型转换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之前必须首先选定参考系,习惯上大家都选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但是,有时这样选择后却使得问题特别复杂而难以解决。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也可以视问题的具体情况巧妙的选用其他物体做参考系(如两车的追及问题、同时开始的自由落体问题等),从而可简化求解过程。
(四)利用等效思维转换模型
物理等效思维意味着从同等效力的研究和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思维方式之间的事情,并分析物理问题和运用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形式。使用物理问题简化为相当于实际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的思维,并转换为等效的理想和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来研究和处理。
(五)适当运用逆向思维建立模型,化繁为简,提高解题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的、逻辑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它善于从相反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思路,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例如,法拉第在“电能生磁”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萌发了“磁能否生电”的想法,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诞生。
(六)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建立模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所谓理想化,就是把客体抽象成模型的思维方法。为了剖析复杂繁琐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家通常取用简单化的方法,对客体进行科学化、逻辑化的抽象。在制约着研究对象的众多主次因素里,把作用小并且不影响本质的次要因素予以删略,将事物抽象成只具有不影响原事物功能和特质的核心因素的模型。理想化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中学物理教材几乎全都是在理想化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人类智慧的结晶。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匀强电场等等,无一不是理想化的过程或模型。
(七)巧妙类比,迁移知识建立模型,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类比是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关系的思维方法,它的本质的、深刻的特征,就在于要求突出地抓住类比对象之间的“关系”相似,根据两个对象部分属性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联想类比作为一种策略,在引导学生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解决具有创新能力的新题型时,要通过对题设信息的分析,探索出试题设问的实际问题与中学物理学科知识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通过联想类比,可以唤醒记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生疏为熟悉,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八)运用估算法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估算,是指对物理量的大致数值范围或数量级进行科学的推算方法。求解物理估算问题,往往能够体现是否有明确的物理思想以及求解物理问题的灵活方法,也往往体现出是否具有优良的科学素质。估算与精确计算相比,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对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学生往往具有一种单纯追求精确计算而忽视估算的倾向,一遇到已知数值“给的不够”的问题时,就放弃了解决问题的努力。事实上,许多这类问题是能够根据物理规律并通过估算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一般来说,在简要说明物理估计问题过程中,所给的已知数据是有时很少,有时太多,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还远未明朗,往往夹杂一些干扰因素。因此,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时,我们必须先仔细分析预设的物理现象,对给定的物理情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抽象出物理过程的本质,明确解决的知识范围的问题,澄清有关概念,适当的选择物理定律,应用物理知识实现准确定位,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有关法学硕士论文范文篇三
《 试析对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工作机制的思考 》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深入贯彻落实,从优待警已经产生出了新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从建立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内容、进路三个方面出发,认为建立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体制会产生凝聚、激励、规范、辐射等功能,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人性化的领导方式和管理制度、方法,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体制主要应当建立物质保障机制、多渠道满足干警精神需要。
论文关键词 从优待警 以人为本 工作机制
“从优待警”是一个老话题,但近年来的司法改革实践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和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法院管理体制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工作机制方面,就是要求我们紧密联系人民法院工作实际,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人民法院工作规律的认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从优待警问题,进一步研究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笔者正是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建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从优待警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人民法院的管理工作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从优待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广大干警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不断满足广大干警多方面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警的潜能,在促进法院目标实现的同时,促进广大干警的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机制,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建立对法院干警的管理机制,使这种管理更加顺应和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干警在法院管理中的作用,以最优化地实现法院管理的目标和效能。
法院管理一旦形成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就会产生传统管理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如下功能:
(一)凝聚功能
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集中反映了法院广大干警的群体意识,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均寄托了广大干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关系到干警的前途命运。广大干警由此产生的认同感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广大干警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激励功能
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把促进干警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中心内容,它对人的激励不单单是传统管理的外在的推力,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消极被动的满足干警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而是从多方面满足干警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干警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人民司法事业拼搏奉献的效应。这种献身精神和行为准则,可以使广大干警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干警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因。
(三)规范功能
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不仅仅是靠传统管理中的制度,还要靠弥漫的法院文化氛围、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之形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干警产生适应群体环境的心理和行为共鸣,继而产生行为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四)辐射功能
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如果成为一种相对成熟而固定的模式,不仅会在法院内部发挥其独特的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而且,它还会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机制的内容
建立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机制,主要内容是探索符合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
(一)人性化的领导方式
一个法院的文化、管理方式往往与这个法院的领导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性格特质,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法院管理方式的构成,也反映了他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行人性化的领导方式。这也是适应社会进步、促进干警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大多数法院看,自1995年以来,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干警相继充实到法院,使法院干警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富有朝气的年轻干警是追求平等、公正、个性化、多样化、自主化的群体,他们对法院领导干部、法院管理的认识以及对各种需要的满足,都呈现出与老干警不同的特征。被领导者知识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命令、组织、部署、指挥、控制等领导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做出新的变革。许多干警认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带、激励鞭策、热情民主”等素质和行为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领导干部变革领导方式,在不放弃传统的领导方式中的命令、组织、部署、指挥、监督等职能的同时,向为干警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方向转变。人民法院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是组织者、指挥者、控制者,同时,更是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这种领导方式的转变过程,就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和工作角色的逐渐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的角色适当弱化,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的角色逐渐强化。实行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方式,给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民法院各级领导干部在法院管理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地看待和行使组织赋予的行政职务影响力,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干警的使命感、培养干警的才能、发挥干警的潜能上;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发挥自身的非行政职务影响力。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干部,自然会通过自己的行为紧密地把广大干警团结起来,顺利实现法院管理的目标。反之,就会人心涣散,就谈不上有效地管理。领导干部的魅力和威望并不单纯取决于它的行政职务影响力,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格品德、思想修养、知识经验、胆略才干、正直公平、率先垂范等非职务影响力。这也为新时期人民法院领导班子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的干警管理机制,就要求法院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都应建立在顺应人性、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1.积极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管理的有效性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特点就是它的刚性,即不可违背性,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在法院队伍现有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条件下,法院管理不可能舍弃刚性管理,管理制度不可或缺。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人民法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认真解决好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法院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有些制度过多、过于重复和分散,不被干警所知晓、所掌握;二是有的制度不能将严格要求与以人为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注重制定新制度,忽视抓制度的落实;四是个别制度脱离实际,不被干警所认同。
法院的管理制度是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用以人为本的视角来审视,法院的制度建设应坚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方针。当前,健全制度的重点一是要对现行繁杂的各项制度,进行以精简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修、改、废的“制度编纂”。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其要义不在多、不在全,而在够用、管用以及能够遵守和执行。要消除其复杂繁多、重复交叉、互不协调、难以遵守和执行等弊端,使其简明易懂、易学易记、便于广大干警学习、知晓、遵守和执行。二是要改变现行的以制定若干“新”制度作为某项“学习教育或整顿活动”结束或取得“显著成果”的标志,这种“以制度落实制度”、“以制度落实各类文件、会议、活动”的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必须除掉。三是健全制度最根本的在于能使制度切实得到遵守和执行,在一定意义上说,制定十项制度,不如落实一项制度。因此,健全制度应以现行的制度能否落实为标准对其进行检查、修改和完善,重在抓落实,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制度落实的各个环节,树立和维护制度的权威,使已经制定的制度从“软规范”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干警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硬规范”,狠抓执行力。
2.积极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建立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管理方式和将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法。笔者认为,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认真反思近年落实各种教育整顿活动的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消极应付思想,要注重教育整顿的阶段性、实效性,“教育如水,润物无声”,要把教育整顿与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必须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并不是不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当前干警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实践看,还远没到可以放弃“刚性”管理的程度。如果舍弃了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人性化管理既会迷失方向,陷入歧途,也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实践中,极个别干警不能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以“人性化”为名,排斥制度和法院工作目标,追求绝对“自由”,最终走上违法违纪道路。因此,在管理工作中,管理标准不能低、管理要求不能降、严格管理不能放。三是在坚持“刚性”管理的同时,应积极尝试柔性化的管理方法。“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感情投入、说服教育、关心体贴、形象影响、舆论氛围、相互沟通、激励鞭策等非强制性的管理方法,以潜在的并乐于接受的方式给干警的心灵以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使广大干警把法院工作目标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法院管理的目的。目前,成都市两级人民法院在廉政建设中,采用“家庭助廉”的方法,开展“文明廉洁进家庭活动”,采取摸一次底、写一封信、串一趟门、讲一堂课、观一场片的“五个一”方式,形成廉政共管的局面。类似这种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它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不会使干警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更易于被广大干警理解和接受,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对广大干警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广泛的感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值得积极探索和尝试。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机制的进路
探索满足人的需要的动力管理机制塑造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人的需要进行管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都是建立在对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上。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将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以对人和为人的管理为中心,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努力完成组织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探索满足干警需要的动力(激励)管理机制,努力开通满足广大干警物质和精神方面需求的各种渠道,以充分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
(一)建立物质保障机制
在满足广大干警物质需求方面,应在政策、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提高广大干警的物质生活待遇。客观地说,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人民法院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条件是有限的,但它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在这方面不能有所作为。而且,许多干警对此是理解的,不会提出苛求。多数干警认为在物质生活待遇方面,只要领导干部尽力为之,我们就可理解。他们关注的是在现有条件下,领导干部在这方面是否作了积极的努力。这值得法院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和实践的。
(二)多渠道满足干警精神需求
在满足广大干警精神需求方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和进步的氛围,开通鼓励进步、表彰先进的多种形式的渠道,尽量满足干警对名誉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需求。如通过在院内设置光荣榜、先进事迹栏,开展评选先进个人、某项标兵活动,以及大力宣传报道、表扬干警的“闪光点”等激励方式来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一些法院在向审判长和审判员颁发任命状时,把被任命人员的配偶、父母请到法院参加全院干警大会,有效地激发了被任命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些法院则将审判员的照片、业务专长、工作成绩和获得的荣誉,输入供当事人查询的电子触摸屏,不仅满足了法官对荣誉感的需求,而且使广大法官更加珍惜人民法官的称号,以公正高效的审判实绩争取更大的光荣。
2.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氛围,开通适岗的职位、职称、职级渠道,坚持量才使用的原则,使广大干警能够在自己兴趣、能力和条件相适应的岗位上愉快的工作,并获得与自己的能力、水平、资历、贡献相适应的职称、职级,对调动干警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3.努力营造竞争择优的氛围,开通职务渠道,实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上下交流,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氛围,给优秀干警以公开公平的晋升机会,满足他们对地位感、成就感的需,使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也是广大干警的迫切愿望。
4.努力开通学习的渠道,支持广大干警的学历学习和接受学历后的再教育,进一步满足干警对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干警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法院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干警实现自我的程度取决于其拥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采取加大投入、搭建多种学习平台等有效形式,努力营造能使干警终身学习、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氛围,满足干警的学习愿望,提高干警的学习能力,养成干警学习的习惯,使干警有条件、有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以促进法院工作和干警的全面发展,实现干警的自我超越和人生追求是从优待警机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5.努力开通情感与沟通渠道,加强与广大干警的沟通,进一步增进与干警的感情,改进法院内部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院风院气。法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应经常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干警谈心,从中发现和解决干警的实际困难,凝聚干警的力量。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广大干警对情感的需要更加强烈,对人际关系的体验更加敏感,对工作氛围的感受更加关注,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因此,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内部团结,树立良好的院风院气,是加强与改进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
6.开通卫生、文体渠道,尽力满足干警对健康、娱乐的需求。干警适应司法环境的变化和迎接新的工作挑战,一个重要因素是干警的身心健康能否适应环境和工作带来的挑战。法院关心干警的心理素质、体能、智能,帮助干警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体质,有助于干警树立积极的工作观和生活观,以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迎接挑战,做好工作。因此,关心干警的身心健康,成为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进程的推进,使法院工作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加强队伍管理,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如何建立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干警积极性的干警管理机制,将始终伴随这一进程。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立健全从优待警机制,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有关有关法学硕士论文范文推荐:
1.法学专业论文范文
2.关于法律论文范文
3.有关电大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4.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5.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6.有关法学论文自考范文
7.浅谈法律系毕业论文
8.法学专业本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