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讨论文

2017-03-21

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心理素质要求逐步提高,人才的职业心理素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全文如下:

摘 要 高职院校在坚持培养具备高级技术能力的创新人才的教育任务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此帮助高职学生未来更顺利地就业和谋求职业生涯发展。本文对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针对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培养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种发展趋势对当今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劳动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等。人的基本职业心理素质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效率、工作成就,而且影响人们对职业的适应和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应当改革加强对创新人才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教育,以及提高学生们的整体职业素质。

1 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

职业心理素质是与人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

1.1 智力素质

所谓创新人才职业心理里的“智力素质”,是指劳动者从事与职业相关的活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这里是指创新人才在工作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如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创新人才的智力素质核心内容是创新思维,其主要表现和特点在于:在职业活动中善于观察、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记忆力强、在工作中追求理性和严谨,同时拥有良好的思维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和思维是创新人才的灵感来源,新的形象和新的假设突发性的出现和碰撞,进而产生创新的灵感。从创新思维的形式来说,创新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协调和统一;从思维的清晰性来说,创新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协调和统一。不可忽视的是,智力因素需要知识结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条件作为基础。因此,创新人才要提高智力素质,可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培养。

1.2 非智力素质

职业心理中的“非智力素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广义层面讲,创新人才的非智力素质是指在工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创新意志和创新需要等非智力因素以外的职业心理素质。其中,职业兴趣和职业情感是推动人才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的驱动力,对自己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感情,劳动者才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意志和创新需要是保障人才在创新过程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精神动力。通常人们认为,越是智商不高的人其创新能力也不会突出,创新能力突出的人必定是高智商。但实际上,创新能力和智商并不一定是匹配的,高智商的人未必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原因就在于那些非智力素质(如执着的个性,对工作的投入和热爱等)对创新活动产生的巨大影响。在非智力素质的影响下,一些高智商的人在工作中终其一生也未能获得任何创新成果,而一些看似智商平庸的人,却能凭借着对职业的热忱喜爱,取得一些不俗的创新成就。

2 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2.1 智力型职业心理素质缺陷

知识面狭窄。客观来说,高职生相较于本科生来说,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或广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般只局限于本专业内,对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而工作中要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大多会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这就造成高职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原因,一方面源自自身知识面狭窄;另一方面,也跟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锻炼有关。 缺乏工作创新思维。高职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考试,更多是通过复述和模仿,综合前人的研究和答案而进行的重述活动,这种活动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已经出现或解决的问题开展的。而到了实际工作活动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即便是类似的问题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着差异。学生长期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对于用创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

2.2 非智力型职业心理素质缺陷

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时缺乏主动性是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职业心理问题。企业中不少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是不可能用文字描述的那么明确具体的,其工作目标也相对比较模糊笼统,这就需要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去主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开拓解决、创新创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而且,这种被动接受的工作态度,还有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遇到需要承担较大责任的工作任务时就推给其他同事,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扯皮,不仅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容易造成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睦。

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在行为上、工作中,喜欢将事情的方方面面考虑得很周到,这并非坏事。可是当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仍然不改这种与岗位需要不适应的习惯,过于追求按部就班就是一个明显的缺点。须知,企业工作常常需要打破常规,去创新地工作。这不仅在产品研发工作中是这样,即便是管理岗位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是如此。

缺少与他人的情感沟通。对于工作和兴趣之外的人和事关心少,这是多数高职生都存在的职业心理弊病。一些高职毕业生虽然参加了工作,但仍保持着和在学校时一样的兴趣和生活方式,每天下了班就回家,或是参加一些兴趣聚会,对于工作和兴趣以外的人或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一些自认为在校学习成绩优秀,有突出创新能力的“精英学生”,主角意识更强,对于周围的同事不屑于进行更多的情感沟通。结果造成个人在工作中缺乏归属感,组织凝聚力不强。学校教育为学生树立了超越前人、勇攀高峰的权威和理想,学生们也接受了这种思想,这是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某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全面,在工作中自己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只想做那些具有创新价值的工作,却忽视了与同事合作这种日常事务。最后是主角没当成,创新活动也因缺乏他人的有效配合而流产。

3 加强创新人才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强实习实训等职业实践

高职院校要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积极搭建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的平台,邀请企业管理者、行家里手到学校讲学,让学生真切感受企业文化,增进对职业心理素质的了解。学校应建立更多实习实训的渠道,在校企合作的各个育人环节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职业体验和创新体验,让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到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把外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这是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职业心理素质的价值和重要性。工学结合是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组织形式,通过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过程,开展行为导向的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搜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3.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心理素教育课及相关的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来拓展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同时,职业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应积极利用课堂这一教学阵地,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以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就业为中心,选择一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从中挖掘一些前人未涉及或少谈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讲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使他们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潜能以及所要求的职业心理素质。

3.3 开设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讲授必然要涉及很多心理专业方面的内容,因此应开设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要贯穿整个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任务及侧重点。一年级主要进行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侧重职业习惯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三年级倾向择业教育、就业心理辅导。教师可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开展职业心理讲授活动,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中找出过往毕业生身上的优秀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可信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动力。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职业心理素质。

3.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职业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讲职业道德的创新活动对企业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学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职业道德为中心,通过向学生系统地讲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和养成等内容,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敬业意识、创新意识、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前瞻性地认识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进而对整个企业和社会形成正确的审视,将职业和道德紧紧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打造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3.5 加强网络建设,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当今兴起的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网络的主体性和自由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乃至创新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网络进行创新创造性活动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网络为高职生全面了解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和视野,这对于学生提高鉴别是非、认识真理和谬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种对社会和各行各业的人或事的片面和绝对化评论,高职生虽然在年龄上多已是成年人,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尚处于形成期。如果长期受网络上片面绝对化信息的熏陶,难免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在充分利用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建设,以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承载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使命,另一方面还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合格的劳动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素质外,还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关文章: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论文

2.读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

3.关于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5篇

4.中职电子电工创新教学的研究论文

5.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6.创新型秘书人才培养的耗散结构分析论文

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