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顺势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 五式太极拳 。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的顺势。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的顺势
什么是“顺势”?从字面上讲,就是顺应形势。具体到打杨式太极拳,就是要顺应拳路变化的态势,趋势。那么为什么说“顺势”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概念呢?
一、在习练杨式太极拳套路时,必须时时势势注意“顺势”,才能做到连绵不断
杨式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连绵不断。在习练杨式太极拳的每个式子时,都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动”,“周身节节贯穿”,这就是“顺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动作流畅,“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杨式太极拳的套路是由一个个式子组成的,而对于各个式子顺序的编排,无论传统套路还是新编的国家套路,都十分注重使各个式子之间能够“顺势”连接。
我们在习练套路时,要深刻领会这种“顺势”连接,一个式子结束时,一定要及时“顺势”开始下一个式子,“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这样才能做到拳势流畅,劲不断,意不断,旧力未尽,新力已生,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二、在习练杨式太极拳时,只有“顺势”,才能使得周身气血通畅无阻,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杨式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其全身放松、轻慢柔和的运动,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得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
同时,杨式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会对全身数百个穴位产生一种自我按摩作用,也有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杨式太极拳具有导引、行气的功能。
然而,在习练杨式太极拳时,只有时时势势关注“顺势”,实践“顺势”,使得意动身随,拳势流畅,呼吸自然,才能充分发挥杨式太极拳意念、动作的导引作用,做到意到气到,周身气血通畅无阻,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三、在进行太极推手时,只有“顺势”才能做到粘连黏随,不丢不顶
太极推手训练的原则是粘连黏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推手时,己方手臂应该始终粘住对方手臂,粘连黏随,不能离开。
身法、步法也要随之不先不后,协同动作,这样才能随时掌握对方的动向,做出正确的回应。而要做到粘连黏随,必须“随屈就伸”。
“随屈就伸”就是“顺势”,顺对方之势,就是要能随对方伸而屈,就对方屈而伸,时时与对方的屈伸合拍。唯这样,才能粘贴如漆,屈伸自如,人走我随,人进我退,不即不离,不丢不顶。
四、在实施技击时,“顺势”才能“引进落空”,才能“四两拨千斤”。所谓“得机顺势”
杨式太极拳崇尚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避实就虚,引进落空,所谓“四两拨千斤”。《杨式太极拳论》精彩绝伦数百言,仔细研读,虽不能全部理解,但能够看出“舍己从人”是杨式太极拳的技击原则。
“舍己从人”就是“顺势”,也是顺对手之势。只有顺对手之势,才能“顺势得机”,从而避实就虚,引进落空,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战胜对手。
杨式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
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
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85式太极拳三遍约需时60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