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2017-06-12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一

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由于当前混凝土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也逐步提高,应用范围快速扩大,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基于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其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一、混凝土的性质和施工应用

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 、细骨料(砂子) 、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点

混凝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掺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级配有很大关系。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

(1)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的规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铝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进场的每批水泥都必须具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只有在经过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中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更是要经过复检合格才能使用,储存期间因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离场。

(2)骨料的质量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其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尽量选择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这样混凝土的水化热就低。这些条件对防止产生裂缝非常有利。

(3)拌制混凝土,就是为了让水和水泥产生化合反应变成水泥石,包裹碎石和砂而最终形成。其中水的作用就是激发并参加水泥(硅酸钙)的化合反应,因此其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4)外加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种类混凝土的物理特质、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的要求来选用。运用外加剂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土质量,减少养护时间,对保证及提高工程质量起很大作用。

2.混凝土的配合比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同时注意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会释放出极大的热量,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就不易散失,因此为减小温差就必须尽量选用水化热低,

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其次为了不出现泌水现象,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必须选择泌水性的品种,或是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使得用水量得到降低。

另外,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候,需考虑到不同环境,不同条件和不同质地等等的具体要求,尽量计算出最合理有效的比例,并进行试验验证。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均应根据当前测定的骨料含水率来随时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骨料含水率测定频率可视天气情况酌情进行增减。

3.混凝土的拌制

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有两点必须要做到,一是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计量;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另外,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应该尽量采用机械来搅拌,新拌混凝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6摄氏度左右,所以在拌制时应根据气候特点和施工环境来随时进行调整,并需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如果需要降低原材料温度,那么拌合物可以采取送冷风对拌和物进行冷却,或者是加冰拌合;如果是要加热混凝土骨料及拌合用水的,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但是如果骨料中含有冰、雪等物,加热水也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可以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在60℃以下。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泥、外加剂及掺合料不能够直接加热,应在使用前采用暖棚进行预热。搅拌的时候必须先向搅拌机中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搅拌均匀后再投入水泥、外加剂或掺合料等。

4.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必须注意两点:

(1)确保每一处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且完成振捣使其密实,振捣的时间和间距都应该保持均匀一致;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可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三种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

(2)严格根据施工时的气候环境来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最好能选择在春秋季节施工以降低入模的温度,如果要在夏天施工,那就尽量避免在正午炎热时分来操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入模温度。

在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如果需要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就应迅速进行振捣,并且振捣时间不宜超过1分钟。

二、混凝土的裂缝处理

混凝土出现裂缝,已经是现在建筑工程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了。一旦出现过宽的裂缝不但会影响结构的外观,引起使用者的不安,影响工程建筑的正常使用,还会造成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和加速混凝土老化,削弱了工程的整体性及承重能力,降低其结构的耐久性。

1.裂缝成因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比较复杂,跟设计、施工、材料以及环境条件有关。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结构性裂缝。这种裂缝状态是由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

(2)非结构性裂缝。它主要是因为变形而引起的,例如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等。

2.裂缝的检测和处理手段

对于裂缝进行检测,应具体参考《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检测的内容应包含裂缝的位置、形态、分布特征、裂度、走向以及裂缝发生和开展的时间过程等等因素,还应该要注意到裂缝是否稳定、内部是否有渗出物以及周围混凝土的表观质量情况等等。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可按上述各类因素进行区别对待,然后根据裂缝的性质、所处的环境、使用要求,来进行综合性分析处理。其手段主要有:

(1)表面封闭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裂缝宽度小于0.3毫米的不活动的浅裂缝。处理时可以在裂缝的表面涂抹环氧水泥砂浆、环氧胶泥,又或者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

(2)压力灌浆法。压力灌浆法就是指以较高的压力把粘度较小的灌浆材料灌入裂缝内部的一种手段。它适用于宽度大于0.3毫米的、深度比较深的裂缝,例如大型结构的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等等一类的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灌浆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JC/T1041-2007)的要求。

(3)填充法。此法是指沿裂缝将混凝土凿成U或V形槽,槽宽和槽深分别不小于15和20毫米,然后用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进行填充,然后利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来封闭其表面。一般来说,填充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大于0.5毫米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

三、结语

由于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同时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也使得混凝土成为土建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并在现代土建工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混凝土的性质及施工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裂缝,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对混凝土的施工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大成.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7

[3]赵挺生.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分析与质量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2004

[4]赵挺生.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安全性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2002

[5] 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