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3篇

2017-03-20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1:

阿里巴巴集团上市,马云成了中国首富。俗话说的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马云从屌丝逆袭为“外星人”,当中的苦难有谁知?换句话说,要比富马云比你富,但要说比惨你也未必比的过。在这方面,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一、至少有2次求职因为外貌被拒

马云长的像外星人ET,现在任何人包括马云都可以以调侃他的外貌为乐。但回到20多年前,马云没少为外貌发愁。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他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特征被拒绝,说白了就是:丑!

问题是,长成什么样,马云决定不了啊。世界就是这样:至少他永远失去了进入酒店行业这个梦想。

对了,他后来找到一份零工,去踩三轮车给人送杂志去了。

二、翻译社靠卖袜子来补贴

海博翻译社是马云最初的创业,这家杭州第一家翻译社一开始就面临窘境。第一个月收入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为了让事业撑下去,马云只能把翻译社的一半店面出租给别人。自己开启第二兼职,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鲜花、手电筒、内衣、袜子、工艺品来卖——这看起来还算是个老板。但后来他就不得不上门推销商品,对象包括医院、赤脚医生。英语班的学生也帮他到百货大楼门口发传单、拉横幅、做宣传。受尽了路人白眼,完全没有高大上的翻译公司范儿。

往好了说,马云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很早地了解了小商贩和销售的艰辛,对今后创办电商平台准备了经验。但客观的说,创业的事情真不适合玻璃心的人来干。

对了,马云当时还是杭州电子工学院全校课程最多的老师之一,上面说的都是他的业余工作。

三、怎么证明别人都没见过的互联网——说说说做做做

“中国黄页”的业务是把国内单位的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去,让老外能找到他。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范畴。创业团队在收到客户资料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快递给美国合作方做成网页——要为看不到的东西心甘情愿付钱,换成哪个老板都不会信啊。因此,马云团队不但要证明客户资料已经上网,还首先得证明世界上有互联网这种东西。

马云不懂技术,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说,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1995年上海终于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而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则一律被称为“骗子”。这也是“马云是骗子一说”最初的来源。

四、“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

马云现在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但当年也不过是一个“推销员”。央视纪录片《书生马云》里,瘦小的马云梳着八分头,背着一个黑色单肩包,敲门找人,逢人便讲,“我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一脸迷茫又不耐烦的人们将他“请”出门外。有个编导干脆跟记者说,这人不像好人!

1996年,马云在北京到国家某委推销,说“中国黄页是给国家某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传,把中国全部放到电脑里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得到的答复很不耐烦:“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马云的样貌和大街上任何一个推销员完全一样,但吃的闭门羹和白眼不但没有改变他对互联网的相信,还成为阿里巴巴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可能是最大的差异。

即便后来创立阿里巴巴之后,员工去企业上门推销业务,被狗追,被保安赶也都是家常便饭。

五、南归前痛哭连续4次创业失败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一段政府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南下杭州再次创业。在北京的14个月,马云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这群走南闯北的汉子们都回避着“离别”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的词语。

这也意味着此时已经是马云30岁以来第4次连续创业失败。

六、没有人看好最少时银行里只有200元

在外界流传的关于阿里巴巴接到投资的只字片语中,都潇洒地提到6分钟搞定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和雅虎后来的10亿美元,实际上更多的苦痛不为人知。

没有豪华的团队配置,也没有美国成功模式可参考,与北京、上海、也广州等地的同行相比,阿里巴巴一度是互联网行业的丑小鸭。互联网素来以烧钱着称,阿里巴巴创办后也面临资金压力,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有一次马云去见上海的投资商,对方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马云不满意但不免犹豫,于是溜出去问管财务的同事,得到的消息是:账上已经没钱了。回去之后马云还是咬着牙放弃了这笔投资。

他不说,没有人知道当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煎熬。

在时隔15年之后的纽约IPO路演会上,马云才以玩笑的形式一吐当年窘境:“15年前我为融资200万美元,我来纽约,失败而归,15年来我就没放弃,这次来纽约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当初你们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们高攀不起”

七、公司差点因“非典”崩溃

尽管阿里巴巴经常说非典让大家真正关注到不需要出门的电子商务。但非典几乎让阿里巴巴崩溃。

因员工去广州参加广交会染上非典,这让整个杭州如临大敌,实施了最大规模的隔离:超过500人被隔离,杭州市长前一天刚来视察过,结果市长及随从人员也因此被隔离。那时阿里员工上街根本不敢说自己在阿里巴巴上班。

这期间员工全部回家,换一些公司可能就此解散。但阿里工作并未停止,员工将工作电话转移到家中,甚至家里的老人都养成习惯,拿起电话第一句话:“你好,阿里巴巴。”

受到影响的还有当时还处于保密期的淘宝网。5月10日,淘宝网成功上线,但因为非典隔离,场面极为寒酸,甚至凄凉——没有鲜花,没有大餐,没有镁光灯,没有欢快的音乐,没有涌动的人群。“在略显沉寂的卧室里,躺在床上的马云面对着天花板,慢慢地举起了酒杯,虔诚而默默地念叨着:保佑淘宝一路顺风。不过,马云绝不是孤独者,因为他知道,那一刻,同样的仪式将在散落于杭州市的十余处居民住宅里同时进行。”

也因此,5月10日被阿里巴巴定为“阿里日”,回顾非典的磨难,感恩员工家属一并参与。马云也总不忘在每年给员工的春节邮件中提醒大家,“大年三十晚上,八点老习惯,我们对空敬酒感恩,祝福。”

八、被大象全面封杀

在淘宝网创立之初,国内的c2c市场就已经有霸主eBay。2003年,eBay和易趣(合并为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以上。无论是技术、资金、人才、占有率还是品牌,eBay易趣是全面占优的。并放出豪言说:淘宝只能存活18个月!

淘宝网遭到eBay全面封堵。eBay买下了搜索引擎中关于“淘宝”的关键词广告,接着,eBay易趣与各大主流网站签署了一年的排他性广告合同。甚至在淘宝的办公室对面,竖起了ebay易趣的广告牌。淘宝网只能投中小网站,更有意思的是,只要其在一家网站上投放广告没几天,eBay易趣就会用两三倍的价格独家买断该网站所有关于在线交易的广告。

走“投”无路的淘宝网只好将广告投放在公交车、电梯和地铁列车上。

现在,淘宝网已经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电商网站。

九、汶川捐4744.7万被污只捐1元钱

时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众多企业宣布为灾区发起捐助。此时一篇《马云为汶川捐款1元冷静得让人脊背发凉》的文章在天涯、网易论坛地处散播,并通过QQ群大量散发。文章说,“马云只捐了一元钱……一元钱也足够表达态度……在逃避责任……置灾区人命于绝境,与间接施暴何异?”

在举国哀悼的时刻,被宣布“只捐1元钱,不捐有理”,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慨,论坛上充斥着“马云滚出”、“从此再不上淘宝”等字眼。

而这一切竟然是彻彻底底的谣言。彼时,马云正在国外,听到消息就立刻捐出100万,随后整个公司、员工、用户等一起行动,最终汇成4744.7万元的善款。此时被污“只捐1元钱”,颠倒黑白,让有心的竞争对手大发“灾难财”。

除了直接捐赠之外,阿里巴巴随后还对口援建青川灾区,利用电商平台优势为青川人民搭建平台。

现在跟阿里集团密切相关的有2支公益基金,一是起始资金5000万元的集团公益基金,每年按年收入的0.3%补充扩大,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首家环境保护基金。而马云和蔡崇信一起捐出自己的部分股票成立专项个人公益基金,该基金规模约为阿里巴巴集团市值的2%,估计在20亿美元到40亿美元之间,也是国内最大的个人公益基金。

十、“偷走支付宝”闹剧

2011年关于马云偷走了支付宝的事件闹得纷纷扬扬,雅虎对外披露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支付宝已经剥离出去,这一消息引发各界的关注。不少评论人士指责马云只顾私利强行转让支付宝给自己名下,著名的财经出版人则认为马云“偷天换日……没有遵守契约……违法商业原则……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其后果不可小视……可能直接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形成大范围的“支付宝折扣”。”还有人忿忿不平于广泛存在互联网行业的VIE架构曝光于天下,甚至将因造假导致中概股暴跌也算在马云头上。

随着事件的逐步明朗,人们才发现,所谓的“偷”并不成立,管理层就转让一事已经多次在董事会内讨论,各方均知情。其次转让的原因也出于符合央行的规定并可持续支撑淘宝等业务的发展的需求。而即便转让后股东方们就补偿也一直展开透明协商。最终,雅虎、软银、阿里集团达成完整协议,雅虎和软银盛赞,“将会维护淘宝的价值,并让各方分享支付宝的利润,同时确保阿里巴巴集团能在支付宝上市时得到价值兑现”、“建立在阿里巴巴集团、软银及雅虎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以及互相信任的基础。”

马云在支付宝占的股份跟在阿里巴巴集团一样,都是不到8%。粉碎了马云强取豪夺支付宝的传闻。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马云自己这么说。在看到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成就时,不可不知成就也建立在苦难之上。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2:

三十多年前,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便是这个世界里的两位海盗……2010年,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55岁。

1975年,全球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横空出世,到现在,仅仅才过去了37年,仿佛就在一瞬间,个人电脑已经突变为年销量高达三亿个、年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

很难想象,就在三十多年前,计算机还只是一小群理科书呆子的玩具, 而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便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两位海盗。

现如今,乔布斯已成为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是时尚的引领者,是“酷”的终极化身;而比尔盖茨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并逐渐从一个精明的资本家蜕变为一个慈善家。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之间的区别,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却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不约而同的革命

1975年,比尔·盖茨出了909美元,保罗艾伦出了606美元,诞生了微软。

1976年,沃兹卖掉了心爱的惠普65可编程计算机,乔布斯卖了自己的大众汽车,凑了1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苹果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首次相遇

“你好,我是比尔·盖茨。”他向乔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拥着的乔布斯正享受着人生中第一次当明星的感觉,他根本没看盖茨一眼,而是跟随着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边。

1977年,西海岸电脑展。乔布斯在展厅的正门口用5000美元高价租下了一个惹人注目的展位,他将于此推出苹果公司的第二代产品AppleII。

如果说,只有那些痴迷于电路板的爱好者和工程师才懂得如何使用全球第一台个人电脑的话,那么现在,第一台为普通消费者设计的个人电脑诞生了。AppleII虽然拥有一颗沃兹的心,却也拥有一个乔布斯的灵魂——这位曾经痴迷于毛笔书法和东方哲学的商人,实在太明白所谓设计感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多重要了。

大门渐渐打开,成千上万个饥渴的年轻人冲进展厅,其中便有仍然默默无闻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一样,他也意识到了这一时刻的重要性。

“你好,我是比尔·盖茨。”他向乔布斯伸出了手。被簇拥着的乔布斯正享受着人生中第一次当明星的感觉,他根本没看盖茨一眼,而是跟随着人流,回到了展位的旁边。

“嗨,你在干什么呢?!那是比尔·盖茨啊!”沃兹焦急地窃窃私语道。

“是啊。不过,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别人来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别人。”乔布斯轻描淡写地说道。他继续向他的第一批崇拜者讲解他的孩子,并把盖茨永远地晾在了一边。

不可一世的乔布斯永远不会想到,十几年之后,这位戴着厚镜片、不起眼的小个子将以胜过他几百倍的方式“复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我23岁时,我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我24岁时,我已经是千万富翁了;当我25岁时,我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我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钱。”

恐怕连乔布斯自己都无法想象,当时的自己到底有多骄纵肆意。他拒绝向克里斯·安和他们的私生女丽莎支付抚养费,甚至拒绝承认丽莎是自己的孩子;他拒绝给一起创业的员工任何股份和期权,却无止境地压榨着他们,当他们的工作达不到他的要求时,他会脏话连篇,甚至暴力相向。

他根本想象不到,灾难正在一步步向他迫近,而那个被他忽略的比尔盖茨,将给他致命的一击。

二次交锋

“史蒂夫,我们最近开发了Excel、Word、Chart和File。你有兴趣吗?”乔布斯自恋地抚摸着心爱的Macintosh,再一次置盖茨于不顾。

“如果你不要的话,那我将卖给IBM。”乔布斯迟疑了一下,回头望了盖茨一眼。在IBM和微软之间,他无奈地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选择。

1980年,电脑主体巨头IBM突然宣布进军个人电脑产业,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抢占了市场的一半份额。这让乔布斯咬牙切齿,而他找到斯科特拍广告片也正是意在攻击IBM。

1984年,乔布斯请来了好莱坞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将为苹果公司拍摄一部名垂千史的广告片,其目的在于推销苹果公司的最新产品——Macintosh。这是公司研究员杰夫·拉斯金的孩子,可乔布斯再一次无耻地将其拥为己有。

然而,无论Macintosh有多优秀,也无法驱散乔布斯心中的阴霾。而在加州北边寒冷的西雅图,羽翼渐丰的比尔·盖茨却没有乔布斯那样固执,盖茨的头脑很明白,庞大的IBM远比苹果危险得多,但征服IBM,就是征服世界。

1980年的一个星期一。在IBM负责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杰克·萨姆斯给位于微软八楼的盖茨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从那一刻开始,比尔·盖茨成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就在那个电话一星期之后,盖茨、艾伦和鲍尔默来到了IBM迈阿密总部。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电脑,IBM对微软说,他们需要两样东西:程序语言和操作系统。

程序语言?没问题,盖茨有他的Basic。

操作系统?也没问题!盖茨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商业头脑:“我们有你们想要的东西。IBM想要打败苹果,就需要我们。”急切的IBM答应了盖茨精明的合同要求,他们将仅仅拥有此操作系统的使用权,而它的所有权仍然将归盖茨所有,后者还拥有向其他电脑公司贩卖它的权利。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这条合约规定的话,那盖茨或许将永远不可能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微软真的拥有一个操作系统吗?当艾伦和鲍尔默面面相觑、冷汗直流时,笃定的盖茨却提醒艾伦道,艾伦有一个早已被自己遗忘的朋友,他叫蒂姆·帕特森,他创造了一个操作系统,却苦于无人购买,如今正陷于困顿之中。前途未卜的艾伦独自一人赶到了帕特森家,并向后者提出,想以5万美元购买他那个操作系统的所有权。帕特森顿时哑口无言,觉得天上掉下了馅饼,可他根本不知道,当他的心血被改头换面转卖到IBM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财富。而这个操作系统,便是DOS——即windows的前身。

1985年2月24日,乔布斯度过30岁的生日,可他惊恐地发现,在这个公司,已经没人想为他献上祝寿词了。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已经被他自己逼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是他自己把苹果分裂为了水火不容的Macintosh派和其他派,也是他自己,使绝望的同伴沃兹萌生了离去之意。

同年5月,约翰·斯卡利联合市场部总裁默里·麦金纳对苹果的未来做出决定——罢黜乔布斯。乔布斯满心以为公司董事会站在自己的一边,却没想到董事会联合进行投票——正式剥夺了他在苹果公司的工作。

就在乔布斯辞职之际,比尔·盖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出世了。盖茨仍然拥有这个系统的所有权,并积极地把它贩卖给各种电脑厂商。它终于让盖茨登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而它的名字便是——Windows。

王者回归

1987年到1997年。比尔·盖茨是这十年里唯一的明星。1997年,微软已是市值2500亿美元的“怪物”。

而苹果呢?1996年,它亏损了10亿,而且数字还在扩大。在几任外来者手里,苹果公司丧失了所有曾使它如此成功的创新能力。

也许,是时候让那位苹果的弃子回归了。1996年12月2日,乔布斯再次来到了苹果总部。“这是我1985年离开之后,第一次踏上苹果的土地。”在公司8楼的会议室里,束手无策的苹果炒掉了当时的CEO吉尔·阿梅里奥。

回归的乔布斯此时已经很明白,他一生的敌人,并非别人,而是现在正和苹果打着官司持久战的比尔·盖茨。

乔布斯即将走出一步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咋舌的险棋。1997年8月6日,在乔布斯的引诱下,盖茨使用1.5亿美元购买了苹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这笔资金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苹果,而作为回报,苹果放弃控告微软侵犯版权的官司,并在每一部Macintosh上内置InternetExplorer和Office。盖茨笑得更加开心了,或许,他早已忘记他曾经最爱说的那句话: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

1997年。波士顿MacWorldExpo(苹果产品展览会)。乔布斯重出江湖,“王者”的双鬓染上了白发,但他仍然穿着标志性的黑色高领长袖T恤衫和Levis牛仔裤。

现在,他是苹果的“临时首席执行官”,拿着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我们要摈弃‘让苹果胜利,微软必须失败’的观念。”乔布斯向世界宣布苹果和微软的合作,比尔·盖茨在他背后点头微笑着。他无法想象,自己的这一步无疑就是放虎归山。

而我们终于进入了苹果的十年。乔布斯用了仅仅一年时间,就让苹果转亏为赢。

1998年,苹果推出笔记本iMac。

2001年,iPod和iTune横空出世——乔布斯把苹果公司带到了音乐的世界。

2007年,乔布斯推出触摸屏智能手机——iPhone,颇具前瞻性地把苹果带到了手机业。

然后,是2010年的iPad和iPhone4。

2011年10月4日,iphone4s发布会,乔布斯没有能够参加,而就在第二天,乔布斯永远离开了。

短短十年,苹果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乔布斯是这个帝国的绝对君主。

深深地向乔布斯致敬!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3:

现在只要有一个主意,你可以拿到3000万美金的投资,真的很容易,很多人很高兴,但是不要忘了,你拿到多少融资不是你的财富,你拿到多少融资,你将来就要10倍、20倍的把这个还回去,风险投资的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

女士们、先生们,本来我想用苏北英语给大家做演讲,结果张总(张磊,高瓴资本CEO)一上来说了中文,弄的我很不好意思,所以我还是用苏北话演讲。

昨天晚上我问了一个哥大的朋友,我说我特别想知道大家今天想听什么,他说其实非常想听创业。我知道最近创业非常火,我想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有创业的冲动或者打算。

解决一个问题,你就可以成功如果你让我说创业,我想说,创业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就一句话:只要你能够解决一个问题,那么你的项目就一定会成功。

我就从我大学的一个故事讲起。1992年,我考上了人大。人大的经济学系、金融系都是很好的专业,工作特别好找,而我上的是社会学系,发现社会学系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找工作。

当时,宿舍里面的老大喜欢英语系的女孩子,喜欢了整整一年,天天晚上和她一起上晚自习,终于有一天晚上把那个女孩子约到了人大东门的小花园,我们五个人在宿舍里面非常激动地等着好消息。我们宿舍老大回来了,说失败了,为什么?他说那女孩子说了,你们是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连工作都找不到,我怎么跟你谈恋爱啊?

所以我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想找个女朋友。虽然我的专业不大好找工作,但是经过简单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女孩子喜欢男生带有神秘感,所以我想了半天,什么最神秘呢?

突然我发现在1993年的时候,在中国最神秘的就是电脑,所以我决定我要自己去学电脑,学编程,给我们系老师编了一个名片管理系统。

因为作为人大的教授,出席各种会议名片非常多,找名片很难,通过我这个程序在名片管理系统里甚至只输一个字就可以搜到,他们觉得这个真好。

因此,在大二下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女朋友。

六年诚信经营:陌生人助京东转型电商

在我1998年创业的时候,我去了中关村,带着积攒的12000块钱人民币在中关村租了一个四平方米的柜台。

那时候中关村几乎所有的商家做生意都是一个模式,老板对员工的培训基本都是一台笔记本两万五,你怎么用三万五卖出去。由此中关村还有十大“招术”教你如何欺骗顾客,我觉得这注定是不对的,终究有一天这种混乱的情况会改变。

所以在我开柜台第一天,我是在中关村唯一明码标价、所有产品都开发票的商家。在我这个柜台上,我不接受讨价还价,我所有的产品都是正品行货,我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开具发票。

在那个年代,我的做法与整个市场是格格不入的,因为整个中关村做生意基本都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如何把一块钱的东西两块钱卖出去,三块钱卖成六块钱,甚至通过一种变相欺骗的方式。这就是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谁就可以取得成功,非常简单。

就这么一做做了六年,从一个小柜台,到2003年的时候,我在中国已经拥有了12个店面,在北京有3个店,而且每个店的营业额都非常好。

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迫不得已把所有的门店都关掉,所有的人员都在办公室,每天很着急,因为我们各种租金、开销一天都不少,货又不敢进行销售,店面不敢开门。所以我们有同事就提出来,说为什么我们不去做网上销售呢?

如果我们网上销售,可能就不用去面对面见客户。所以,我们去搜狐、新浪、163(网易)各种各样的网站发帖,结果发现发了帖就被管理员删了,偶尔没有被删的,也没有人订货,也没人相信,因为我们就在BBS里说我有什么刻录机,什么东西多少钱,底下是汇款帐号,如果你想买的话先把钱汇到这儿来。那时候too young too naive。

后来,我们就在专业的测评论坛里发帖。后来论坛总版主看到了我们发的帖,不仅回复了还把我们的帖子置顶,总版主说京东多媒体,我知道,这是中关村唯一的一个不卖假光盘的厂家。置顶!结果我们一天就接到了10个订单。

正因为我们过去六年坚持,赢得别人信任,从而在最关键时刻,得到了一个我们从来都不记得他姓名的人一次很简单的帮助,从而使京东成功转型,由线下彻底转到线上,做了电商。

我为什么创业做京东在2006年、2007年融资的时候,好多人说你们是没法成功的,为什么?他说几乎我所想要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当当、卓越或者淘宝上购买,还都能找到比你京东更便宜的,所以很多人说你没必要做,注定你没有前途。

但是我们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在那个时候,包括今天网上的销售有很多问题。我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想象一下,你去一个平台买手机,一搜搜出来几百几千个,有价格特别便宜的,你点进去,卖家很快就说“亲”,你问“为什么你比别人便宜300块钱?”“亲,我们小店薄利多销”。

你找了半天,终于被说服了,然后下了订单,他就告诉你“亲,这不包邮哦,亲,我告诉你订单号”,然后货收到了,突然发现包装上面没有中文,按照中国的法律,所有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必须有中文标识,你去问他,“你不是告诉我这是行货吗,怎么收到的没有中文标识啊?你这是水货啊。”那边说了,“亲,阿拉是港行”,香港行货。

你就想虽然不是正品行货,也能使吧,你就很开心地使用了两三个月,忽然出了问题,你找到卖家,卖家说“亲,是可以保修的,但是我要把你手机要寄到香港去,一来一去邮费就要400块,维修是免费的,可是运费你要出”。

你一想400块钱寄到香港修,可能还要等两个月,你去北京找一个维修店去维修吧,人家打电话来告诉你,“先生,你被骗了,你这手机是翻新的二手货”。你去找卖家吧,“啊,你不是香港行货吗,今天我去维修说你这是翻新货”。

卖家说“亲,你拿证据啊,你给我开证据出来,叫手机商家开证据”。开不了,你给我退款,你不退款给你差评,你真给了差评,结果第二天你的手机被呼死了,一天打了五百个电话进来,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叫“呼死你”软件,只要你手机开机了就给你打,还有一些卖家给你寄各种各样很恶心的东西、危险的东西。

购物原本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做京东商城?刚开始的时候,京东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们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货源,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VC。

但我们发现网络购物有很多问题,我想如果京东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这就是我们的思维。

所以为什么京东在2004年刚开始做时,第一个坚持就是所有的商品都是正品行货,你不要发票也给你发票。

我们实行低价策略,这个低价不是以翻新、水货、走私、逃税为基础,而是通过规模的优化降低运营成本,将节省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所获得的低价。

我们的服务也不断地创新,在2005年我们在中国就推出了“当日达”,今天我接受一个外国媒体采访,他问我说前几年我在哥大上课的时候,是否去亚马逊购物过?我说购物过,他问感觉怎么样,我说很好,但是我实在忍受不了它的物流速度。

他说你要是Prime会员两天就可以收到货,那多快啊。我说京东在中国,几乎每个用户都是Prime会员,但你不用花99美金,只要一次购买满79块钱的商品就可以免运费了,而且我们在中国,在北京、上海这些大的城市,都是当日达。

正因为坚持,我们解决了网络购物领域长期存在的大量问题,这就是京东公司得以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基础。

对创业者来说,现在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想,如果大家创业的话,希望每个人要问自己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这个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你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我可以说你的项目注定会失败。

所以创业是为了要解决问题。

有的人说,不,我觉得我创业是为了获取财富,创业成功获取合理合法的财富,无可厚非,但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哪一个创业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而创业成功的。

现在,在中国大家知道创业非常的火,火到什么程度?投资人也有些愚蠢,现在只要有一个主意,你可以拿到3000万美金的投资,真的很容易,很多人很高兴,但 是不要忘了,你拿到多少融资不是你的财富,你拿到多少融资,你将来就要10倍、20倍的把这个还回去,风险投资的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

如 果大家能够从银行贷款的话一定要从银行贷款,千万不要拿风投的钱。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作为创业者,你一无所有的时候,银行是不贷款的,所以没的选择的时候 还是要找投资人。所以千万不要把投资人投资的钱视为你的财富,视为你的成功,投钱给你,你压力更大,你要10倍、100倍的还回去的。

有人说我创业是为了自由,我不想朝九晚六打卡,受到别人的指使,做老板以后我就自由支配我的时间,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如果你真是为了自由的话。

可以说创业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作为创业者,你在公司必须是最自律的那个人,所有人都可以违反这个公司的制度规定,所有人都可以迟到早退,唯独你不行,永远不行。

你如果下午一点钟上班的话,兄弟们肯定是下午三四点才上班,一定是这样的。你如果说我创业是为了出名,能参加各种论坛。

如果你要抱着这样的想法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最后99%的结果是你真的出名了,而且会载入哈佛的案例,说某某人拿了风投20亿美金5年烧光,项目失败,然后大家来分析他是怎么失败的。

可以说今天我们真的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候,往前看30年,往后看30年,真的没有人比我们今天更为幸运,机会更大,为什么?

因为大家发现最近我们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加速发展,今天,一年的变化赶得上过去10年的变化,今天,一年的技术进步比过去10年的技术进步都要快。

我们最早1998年上互联网的时候,144的猫拨号上网,都觉得很快了,几千字的邮件很快收到了,觉得简直难以置信,但是相信很快每个家庭都需要1G带宽。

所以人类的需求在几乎毫无节制地、进一步贪婪地、快速地增加,这就给我们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消费者有需求,只要你解决问题,满足消费者需求,你就能获得成功。

在这个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这就给很多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机会。

所以我想说,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如果大家不去做点事情的话,真的是会让你一生感到后悔,后人终究将记录我们这一代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记录、奋斗的时代。

你们每个人都值得回中国去!最后我想再讲一下中国。我想今天在场的大部分是中国人,很多中国的留学生。

几个月之前法国总理问我,他说你作为企业家怎么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连续增长了十年,年年都说中国经济今年要出这个问题,明年要出那个问题,后年要出问题,都在频繁地讨论。

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问题,为什么?

因为,在今天晚上10点钟你去北京朝阳CBD的时候,你发现所有的商铺都是灯火通明,有无数人在加班加点,中国人在继续努力,只要我们在追求,我相信中国经济不可能出问题;

只要中国无数的年轻人在拼命地努力、在创业、在创新,中国的经济就不会出问题;只要还有无数的中国人去美国留学、去欧洲留学、去日本留学,去学习全世界的知识、经验,中国的经济就不会出问题。

过去的30年,可以说我们不断向国外的公司学习,包括京东在内,我们确实也在向美国的公司、日本的公司学习,我们整整学习了30年。

到今天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大家,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没有任何垄断、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几乎都是民企在主打,在这个行业里,中国的企业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差,因为我们学得很快。

每个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知道用户体验创新,每个中国的创业者,每个中国的企业家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必须要留住人,给聪明人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企业才能够成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