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的五大精髓

2016-12-20

吴式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式太极拳的五大精髓。欢迎阅读!

吴式太极拳的精髓一、

老拳师告诫笔者,七尺布做裤衩,宽打窄用。意为下苦功夫,流大汗,吃大苦攻练太极拳。一要有百折不回之毅力;二要有脱胎换骨之精神。不要看轻缓慢、轻灵、松柔的太极拳。重视练拳,从定式到联动式,牢牢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往最高境界修炼。

吴式太极拳的精髓二、

太极拳从定式起步,定势是将一个拳式分若干动作,按动作一动一动教学,每一动定住呼吸1-6口气。定势,可记牢每个拳势的一招一式先后次序,明确每动的方向、方位,一势定6口气也是桩功,牢固底盘功夫。

初学太极拳者往往有贪多求快,一两个月学会一套拳之心态。必须让学者明白,学拳容易改拳难。草草快快学一套拳,有“一年学拳三年改不完”之说。更甚者几十年改不好。一套拳定势学正确了,再联动习练,一套拳扎扎实实,功底深厚。

吴式太极拳的精髓三、

松为太极拳之灵魂,修炼到最高境界,周身空无,“无形无象”。从进入拳场第一天开始,应受太极拳之松柔、轻松、松空、虚凌的教育,认识什么是太极拳的松。吴老拳师有周身上下十八松功。可见,太极拳松之重要。现将松之要义介绍一二。

练太极拳,只有松,才能进行太极拳人特有的体呼吸。

松功之要义: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它物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

吴式太极拳的精髓四、

太极拳功夫在拳里,在定势中求基础功夫,唯有练好太极拳,方能从拳中,体验太极拳之奥妙。作到松沉、中正、轻灵、圆活。

吴式太极拳的精髓五、

习练太极拳求得健全之体,高尚之德。养成思想敏锐,动作活泼之习惯。身体优美之发育,畅运气血、活动筋骨,通体贯串,丝毫无间,增强智慧、陶冶性情。

太极拳为优美之艺术,在联动式中修炼,求内外兼修,心身交益,不猛、不硬,无激烈刚僵之弊。不可逞强好胜,技击也要讲究拳之理法,不可用力强攻。吴老拳师技击拳艺曰:

1、 以心行意,用意不用力,不用拙力;

2、 以静制动,无形无象,后发先制;

3、 以柔克刚,阴阳相济,化中有打;

4、 以小胜大,以弱制强,牵动四两拨千斤。

吴式太极拳的练习技法

五字诀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恒: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静、轻、慢、切、恒五个方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生理要求

练太极举生理上的要求和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一)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下颌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无论身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

(二)涵胸拔背:涵是向内收敛之意。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涵胸与拔背是相连的。作好虚领劲和涵胸拔背。则满身轻利矣。

(三)沉肩坠肘:沉肩垂肘与涵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肘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

(四)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

(五)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襄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腚。

(六)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做到了虚领顶劲与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处一种兴奋状态。

(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行气法

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元气充足。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动作自然配合呼吸。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