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国画要看哪几个方面
学会鉴赏国画对于收藏国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鉴赏国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鉴赏国画要看哪几个方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鉴赏国画要看的方面
一、观大概。
布局要和谐,是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意境、意趣要深远。意境或意趣是鉴赏者对一幅画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让鉴赏者想细细看下去。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而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国画大师的作品无一不有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布局是作画的战略,是一幅画在表现上最关键的部分。假如左边画一块巨石,右边画一只小鸟,加些小草,在下面题上几个字,盖上印,画是完成了,即使笔墨精妙,颇有意境,可布局不当,画面失去平衡,让鉴赏者难受,就不算成功的国画。大师潘天寿的画,极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虫一鸟,无不展现着万物的生机与自然界的诗意。他的画多险,多奇,多重,通过各种物象,在激烈的冲突中一一化解,最后画面归于平衡与和谐。他的大画雄伟奇逸,常常给鉴赏者震憾般的审美感受。
二、看造型与线条。
造型过于失当,人不象人,山不象山,树不象树,即使布局好,线条好,仍不入妙品。造型要不失情理,线条要自然生动。但是,自然生动的线条有各种风格,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古朴,有的厚重,有的飘逸,这些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在这些线条中,都要书法美感。概括性地说,吴昌硕的线条古拙,齐白石的线条苍老,潘天寿的线条凝重,范曾的线条俊逸。没有书法功力的国画作者,线条常常软弱、油滑、稚嫩,这些线条所表现的物象内涵就大为贫泛。这种画在旅游景点或工艺品商场常见。
三、看墨色的变化。
有的劣画,常常局部一片死黑,没有任何变化,淡墨散淡而不空灵。好的国画,讲究黑分五采:焦、湿、浓、重、清。焦墨画只宜于写生的便利,作为山水素材收集是可行的,任何人的焦墨山水都不可能成为国画的上品,作为完整的国画,焦墨画在神韵上大打折扣。象张仃的焦墨山水画,让人感到口渴。齐白石的小品花鸟写意画,意趣绵长,他极精于用墨、用水与用色,他手中的毛笔在生宣上变化无穷,让鉴赏者数十年后仍感觉到画面的湿润。湖南曾经有一个农民花鸟画家,作画气势大,布局佳,笔力也很刚健,但变化过少,直来直去。他不善于用水与用色,画面有火气。他说“作画墨与色要给足”,可他给得太足了,常常见他的画面墨黑一片或大红一片,他的画有强烈的风格,但画品不高。
传统中国画的特点有哪些
一、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造型过程中,画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在一起。笔所到之处,留下的尽为画家感情活动的痕迹。
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
三、中国画在色彩上以墨为主。中国画虽也讲究随类赋彩,但最重要的是画面整体效果。为了整体的需要,对象的色彩可以做大的变动。在中国画中,墨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基本色。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
传统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人景融合,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意境。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的前提是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当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并不是不加思考地继承,而是有选择地继承,且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李经理得出结论:“当代画家要创新,不能仅从传统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出发,而是要结合中国的绘画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并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