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徽芜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论文

2016-11-10

从1840年鸦片战争6月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以下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安徽芜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安徽芜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全文如下: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鸦片战争后,安徽芜湖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据点之一,1876年中英国《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正式对外开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日益加深,芜湖人民进行着日益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本文试对1876年到1919年芜湖的革命作一概述。

一、反洋教斗争

1876年芜湖对外开埠以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芜湖人民进行着英勇的反帝斗争,其中以反洋教斗争为主。1888年5月,天主教堂建筑工地上一名雇工无故殴打附近居民的一个小孩,引起公愤,无数群众涌到神父的住处和工地,要求交出打人凶手,停止建筑工程。三天后封建官府派人将民众驱散。这次事件是芜湖人民大规模反洋教斗争的前奏。1891年由哥老会发动了一场民众焚毁天主教堂、孤儿院、英国领事馆,并抢劫其中财物的暴力事件,史称“芜湖教案”。此教案发生后,清政府将带头焚烧教堂的王光金、傅有顺二人就地正法,芜湖海关道台成章、知县王焕熙因镇压不力被撤职,赔款白银123684两,为教会修建新教堂提供方便等。这场斗争就这样被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所镇压。芜湖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虽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镇压下去,但给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近代革命中一朵绚丽的浪花。[1]48-51

二、辛亥革命前夕芜湖的民主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前夕,芜湖地区的民主革命活动,主要是创办报刊和开办学堂,使芜湖成为当时整个安徽革命舆论的中心。

当时芜湖出现许多报刊,其中最显著的是《安徽俗活报》。《安徽俗活报》创刊于1904年3月31日。编在安庆,印在上海,发行在芜湖的《安徽俗话报》第一期问世不久,陈独秀便将报纸迁来芜湖,将激进民主思想发展到巅峰状态。该报内容丰富新颖,门类多样有趣,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深受省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1905年9月,因刊载一则反英的消息,触怒了英国驻芜湖的领事,该领事胁迫芜湖地方当局勒令停办《安徽俗话报》,陈独秀不得不停办此报。《安徽俗话报》从1904年3月创刊到次年9月13日查封,历时1年半,共刊22期。初刊时销售1000份,但不到半年就增至3000份,并一版再版。特派处也发展到58家。《安徽俗话报》是安徽最早的富有革命使命的刊物,它为清末黑寂的安徽放出了一线光明,它的竭力呼喊,唤醒了众多的安徽民众,并敲响了清政府安徽政权的丧钟。[2]94-96

芜湖近代报业史上历时最长的一份报纸是《皖江日报》,于1910年12月21日创办,每日一刊,一直到1937年12月5日停刊,历时27年。报纸主要由安徽太平县人谭明卿(1885--1938)创办,在他的努力下,《皖江日报》和《皖报》、《鸠江日报》和《商务日报》一起被视为清末芜湖的四大知名报纸。辛亥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天,《皖江日报》就以“武昌方面有激烈炮声”予以简报,继之逐日发“号外”,最多一日发三次“号外”。由于对时事传播及时、迅速,甚至有时比上海的报纸要早上两三天,《皖江日报》在安徽乃至全国文化界都很有影响。[3]152

1903年至1909年,芜湖先后兴办学堂十余所,这当中革命色彩最鲜明的是安徽公学。1904年下半年,由安徽著名的教育家李光炯在湖南长沙创办的“安徽旅湘公学”迁至芜湖,改名安徽公学。当时一些非常著名的进步人士和革命党人如苏曼殊、柏文蔚、李光炯、陈独秀等都在该校执教,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力量,创建革命组织。由于安徽公学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全省各地以及省外的许多有志青年来到芜湖,就读于这所学校,从而对于芜湖地区、安徽全省、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革命运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4]658-661因此芜湖成了辛亥革命时期安徽革命的策源地,而其革命策源活动之一就是成立岳王会。

1905年7、8月间,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宋少侠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以反清为宗旨,中央设总部,地方设分部。后来柏文蔚去南京新军当队官,常恒芳赴安庆尚志学堂任训导主任,于是岳王会就分成三部,芜湖为总部,陈独秀任总会长,柏、常在南京、安庆各设分部,各任分部长,运动新军。参加岳王会的有安徽公学中的优秀学生和武备学堂的学生。同盟会成立后,岳王会接受同盟会的领导,大部分成员入同盟会。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恩铭后,官府监视甚严,革命党人难以容身,多离开芜湖,陈独秀东渡日本,岳王会陷于停顿。同年秋,在安庆设立“维新会”、“同汉会”、“励学会”等外围组织,并在新军中大力发展会员,会务复苏。1908年该会会员熊成基发动安庆新军起义失败后,岳王会领导骨干受到严重摧残,安庆岳王会分会亦随之解散。“维新会”还继续活动了一个时期。岳王会是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安徽地区民主革命运动,标志着安徽的革命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就是安庆新军首先打响的,而发动新军进行革命的道路,是由陈独秀创建的岳王会开辟的。[5]19-24

三、芜湖的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宣布独立,辛亥革命爆发,芜湖的革命形势也日益高涨。带有革命色彩的民众剧团--迪智群,接着开始了革命活动,许多商业性的报纸,每天都报道各地革命的消息,这激发了芜湖民众渴望革命早日来临的热情。这时,同盟会会员吴振黄、刘醒吾等来芜湖,以江口大方客栈为秘密机关,联合迪智群组织,商议策动芜湖独立计划。他们带领“青帮”徒众及青年数百人冲进警务公所,未遇抵抗。反动势力被迫妥协,经协商,芜湖新政权---皖南军政分府成立,11月10日公举吴振黄掌分府、刘醒吾为皖南总司令。12月1日,安庆“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公举孙毓筠为安徽都督,芜湖军政分府一致拥护。1912年5月孙毓筠去北京投奔袁世凯,由柏文蔚接任都督,下令撤销各地军政分府,皖南军政分府就此结束了其历史使命。显然,芜湖辛亥革命是由革命党人与反动势力妥协而实现,新政府的人事,新旧参半,从外表换了一块招牌,内容却依然如故。随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芜湖的辛亥革命也就草草收场了。[6]79

四、芜湖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指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运动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运动的内容,前期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安徽是“全国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安庆和芜湖为中心的安徽新文化运动,规模大,持续性长。《新青年》在创刊初期就已经在安徽省内传播了,在芜湖的发行量每期达100本以上,芜湖的先进人士和各校青年受了很大影响。《新青年》中的皖籍编撰者们积极向家乡宣传和介绍这本杂志。例如: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1915年后在上海以写作谋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撰文。1916年秋,赴芜湖任省立第五中学学监兼授英语。在该校创办学生自治会,并创办商业夜校二所。《新青年》每出一期,高语罕必买几本送给学生阅读,高语罕还向北京朋友大量索要或订购《新青年》以及《新潮》、《新生活》、《每周评论》等报刊然后分发给各校师生。刘希平,安徽六安人,1916年,刘希平应省立五中校长潘光祖之邀,来校担任修身课教师。此间为学生订阅《新青年》、《新生活》、《新潮》、《湘江评论》等书刊,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当时传入芜湖的书刊有《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新潮》等不下数十种之多[3]150,这些进步刊物的流传,有力推动了芜湖地区的新文化运动。

在进步刊物的传播过程中,科学图书社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1903年,汪孟邹在芜湖长街开办芜湖科学图书社,经营书籍。他鼎力营销,到处奔波,在全国各地设代售处58个,努力推销新文化的进步书籍和马列主义书刊。随之,芜湖科学图书社名声雀起,被称为马列主义早期在安徽传播的三条主要渠道之一。芜湖科学图书社还是陈独秀组织“岳王会”的诞生地,在辛亥革命前,已是传播新思想、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是陈独秀、柏文蔚、钱杏郊、高语罕等一班人的“青年之家”。科学图书社聚焦了安徽知识界精英们的目光,是进步知识分子互相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有力地推动了芜湖乃至整个安徽地区的新文化运动。

五、结语

芜湖在1876年开埠之后,芜湖人民就进行着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历经主要的革命斗争如反洋教斗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后,芜湖地区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相关文章:

1.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论文

2.浅谈网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3.浅谈班主任爱的教育论文

4.浅谈美国民主制度的缺陷论文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6.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