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奶牛场防疫与管理

2017-03-16

牛奶营养全面,是适合长期饮用的饮品,也是现代乳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奶牛头部轮廓清晰,略长。颈薄有皱褶。皮薄,毛细短,皮下脂肪少,全身结构匀称,细致紧凑,棱角清晰。后躯较前躯发达,乳房庞大,重可达11~28千克,乳静脉明显。耐热性较差,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

近年来,农村奶牛养殖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一些奶牛场(户)主对动物防疫管理认识不到位、抓得不实,致使许多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别是布病和结核病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牛奶的消费,制约着奶业的发展。

奶牛场防疫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些农村奶牛场防疫条件不符合要求,场址选择不合理,未远离居民区;圈舍多是简易工棚改建,场内未设置产房、隔离圈舍,场外无消毒池,易造成交叉污染;排水设施处理不当,污染环境,给传染病的传播造成机会。

奶牛档案管理不规范。奶牛耳标号、系谱、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免疫接种、疾病诊治、消毒等情况都存于"奶牛档案"中,如果没有健全的档案制度,就不能为奶牛的科学饲养、疾病预防、健康水平和牛奶质量的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对奶牛场的消毒麻痹大意。奶牛场消毒是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奶牛场动物防疫管理上难度较大的环节,许多场主容易忽视这一环节麻痹大意不能坚持消毒或消毒不彻底,不能有效杀灭传染源,给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埋下隐患。

奶牛购运不符合有关程序和规定。有些饲养者不向当地兽医卫生监督所或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门申请,擅自从外地购进奶牛,而且不向畜主索要免疫证明,不进行复检。这种无计划调运加大了引进带病奶牛的可能性,使饲养者得不偿失。

对奶牛疫病免疫、"两病"监测和病牛扑杀等工作不予配合。有些奶牛场(户)主只注重发展,而忽视疫病免疫和监测,甚至出现病牛时因怕遭受经济损失而拒绝扑杀处理,结果造成疫病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怎样搞好奶牛场动物防疫管理

要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范意识。首先要使有关领导认识到动物防疫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防疫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对饲养者,要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方式,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防治知识;对消费者,要引导他们改变旧的消费观念,确立纯天然、

无公害的健康消费理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奶牛场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奶牛场场址、布局、设施必须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场址应修建在居民区下风处,同时避开生物、物理、化学污染源,奶牛场周围环境1000米范围内无动物饲养场、医院、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场区整洁,要有必要的产房、

隔离圈舍和消毒池等设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每年要对奶牛场的防疫条件进行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发给《动物防疫合格证》。要加强奶牛疫病预防检疫及净化管理。

预防管理。一是防疫建档。在奶牛耳标编号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登记建档,实行防疫档案化管理。主要包括奶牛照片(或图)、耳标编号、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以及品种、系谱、产奶量等。二是预防接种。奶牛场的所有奶牛每年都必须进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诊断性检查,使每头奶牛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蔓延。消毒灭菌。牛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消毒药品要经常更换,浓度要按说明严格配制,运载工具要到指定地点清洗,待干燥后进行彻底消毒。

检疫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准调证"制度。凡从外地购进奶牛时,都要执行"事前申请、 凭证调进、调回报检、复检进场"的规定。二是认真进行"两病"监测。每年应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两次布病和结核病的监测(春秋各一次)。三是全面实行奶牛健康合格认证。对于"两病"监测合格的奶牛场,应全面推行奶牛健康合格认证,发给其《奶牛群健康登记证》,要严格禁止收购和加工不合格奶牛场的牛奶。

净化管理。对检出的患传染病的可疑奶牛,要同健康奶牛群隔离开,进行隔离观察;对阳性奶牛要立即扑杀深埋,圈舍、用具以及活动场地、道路进行彻底消毒。在采取以上措施后,要对圈舍健康奶牛进行连续的监测,每两个月一次,连续三次阴性方可作为清净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