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归纳总结
相关话题
高一政治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应该掌握必修2知识要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一)
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9、基本内容: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0、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统一;
(3)有力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
10、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
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
政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二)
1、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2)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有利于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①基本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②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③主要内容: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④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坚持以人为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个喜爱那个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哪些?
(1)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书屋,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此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愿、利益和要求。
(3)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正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和正义。
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三)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自治权包括: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7、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③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
④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与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